分享

读诗经 看大河:河洛文化源流长 八景再建古意浓

 红罗窗纪广洋 2017-08-03
时间:2017-07-28 10:32   来源:未知

  洛河洛阳段美景

  取一瓶洛河的水

  □记者侯梦菲实习生皇甫博媛文记者赵龙翱摄影

  中心提示丨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467公里的洛河并不能排到大河之列;但在中国的文化版图中,它相对是一条无与伦比的文化大河,承载着华夏民族的文明史。它承载的有??仓颉造字、伏羲八卦、洛水之神的动人传说,孔子洛河之畔“逝者如此夫,不舍昼夜”的感慨,《诗经》中的“瞻彼洛矣,维水泱泱”的雄壮。

  一座城池,以它为名;一种文明,因它而生。洛河,孕育了灿烂的河洛文化。近年来,洛阳把河道治理与文化维护融为一体,不仅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还在洛河之畔重建“?壑朱樱”“洛神广场”等文化景观。7月21日,“读诗经看大河”大型公益行动走近洛河,寻找历史文物、名胜古迹,聚焦当下的洛河治理。

  

  洛河是一本书,一辈子都读不完。洛河孕育的文化太厚,我们先从《诗经》说起。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如茨。”

  7月21日,一场读诗运动在洛河之畔举办。洛邑古城内的汉服休会馆里,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学王建生和5位国学喜好者,诵读《诗经》,感想国学之美。

  窗外,杨柳婀娜,禽鸟轻翔,晴空万里;窗内,诗声琅琅,蒲扇挥舞,清风徐来。

  站于洛河北堤南望,波光粼粼,烟波氤氲。不禁遐想,数千年前,周王在洛河旁校阅六军的雄壮局面。

  《诗经》中的洛水浩荡,岸上是整齐列队、期待校阅的军队,一眼望不到边际。

  《周礼?夏官》记载,“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梁传》记载“古者天子六师”。因此,“六师”即“六军”。

  一军,有12500名战士;六师,共75000名士兵。彼时周朝之盛,可窥一斑。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王建生认为,诗中浩浩大荡的洛河和队伍宏大的士兵,彰显着周王的天子威仪。

  《牡丹》文学杂志主编王小朋推测,《瞻彼洛矣》的故事大概产生在西周时代,周公姬旦营洛,为周都东迁做准备,周朝国力强大。泱泱洛水,成为洛阳城的天然屏障,庇佑洛阳城的文化绵延不断。

  洛水一脉,滋养万物。在洛河如画的风光中,历代文人骚客留下众多华章。有专家称,白居易留下的3000首诗歌中,有800余首是在洛阳写的或者写洛阳的。而李白写洛阳或者在洛阳写的诗,也有46首之多。

  

  洛河两岸发生的传说很多。其中,关于伏羲氏的就有“河图洛书”和“洛?”等。

  巩义市河洛镇,洛河汇入黄河之地。王小朋曾和16位洛阳作家,用13天的时间沿洛河逆流而上,探寻洛河源头。采风团的第一站便是河洛镇,只是这里已经难觅昔日“洛?”异景。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洛水又东北流,入于河……谓之洛?。

  洛?,就是洛河入黄河处。远古人类以为,河流交汇的水域是距天最近的,与天相通。而洛?就是转达天意的神圣之地。相传上古时代,伏羲氏曾在黄河岸边筑高台,以祭奠河洛两水的神灵,企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洛河水质明澈,黄河泥沙滚滚,两者相遇,清浊交融,犹如道学中的阴阳图,相传伏羲氏据此画出太极八卦图。现在,两河水质相似,洛?奇景消逝。

  历史上,关于伏羲氏和洛?的传说许多,已无法验证。王小朋说,但能够肯定的是,洛?的黄河北岸就是以太极拳著称的温县。

  而洛河之畔的另一个传说“河图洛书”,被视为华夏文化的重要源头。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个圣人就是人类文化始祖伏羲。

  沿洛河逆流而上,在今天洛宁县的西长水村,至今保存有专门记载 “洛书”之源的两通古碑。其中,清雍正二年永宁县令沈育所立的古碑上,有时任河南府尹张汉书书写的“洛出书处”四个大字。可见,当时的人们就认为这里是“洛出书处”。

  

  洛水,是黄河的一级支流。据1995年出版的《伊洛河志》记载,洛河从陕西蓝田县灞源乡、洛南县洛源乡一带发源,向东流入河南后,经卢氏、洛宁、宜阳、洛阳市区、偃师,终极在巩义市河洛镇洛口村汇入黄河,全长约467公里,其间汇入300多条大小支流。

  历史上,洛河暴涨曾给两岸百姓带来无尽的苦难。现在,洛河水位下降,为蓄水,仅洛阳市区段已在河面建设数十座橡胶坝。历史上的洪旱灾难,现在已很难想象。

  洛河流域图上,可以看到洛河发源地海拔近2000米,入黄河时降至100余米。467公里长的河道,落差1800多米。

  尤其洛河洛宁段,洛宁县内支流密布,南北呈羽毛状散布,从深谷、丘陵汇入洛河。

  洛河的流量并不算大,但到夏季多雨季节,河水却暴涨如脱缰野马。

  伊洛河流域自古旱涝灾害交替频发,历史资料记载,从公元前184年到1984年,2168年间共发生洪水灾害372次,均匀5.8年一次。从公元前1809年到公元1881年,3690年间共有旱灾145次,平均25.4年一遇。

  《洛阳市志?大事记》曾记录了一个时期洛河的暴涨情形:1898年秋,洛水暴涨,自洛阳至洛?,两岸百余里,庐舍、秋禾被淹;1900年夏秋间,伊、洛、?、涧同时暴涨,漂没民舍庄稼,四乡居民逃往陕西省者,源源不断;1931年8月,淫雨兼旬不止,伊洛河同时暴涨。洛河高出河堤一丈五尺,伊河也高出堤面丈余,沿河居民死伤500余口……

  

  7月21日,在洛河之畔的洛邑古城汉服体验馆内,梁周露宝、久美、朱建猷、祁祁、郭宇5位古典文学爱好者和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王建生,一起读《诗经》、品经典。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纯手工打造的条几前,13岁的小明星梁周露宝手持竹简,诵读《桃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青砖古瓦前,久美微微作揖,吟唱《诗经》的经典篇目《关雎》……

  当日,热浪逼人。大家一起诵读《瞻彼洛矣》。衣服被汗水渗透,他们却保持一遍遍走位,只为拍摄出最美的画面。两名记者在现场还当起助理,一人一把蒲扇,站在拍摄画面之外用力摇扇给读诗者送去清凉。

  

  古时,威胁两岸百姓安澜的洛水早已不见,但关于洛河治水的故事依旧传播。

  洛河全长400多公里,其中卢氏境内113公里,是洛河流经面积最大地域。

  范里镇山河口,距卢氏县城15公里,相传为大禹劈山导洛处。站在山河口大桥,可见两山之间,洛河携泥沙奔涌而下,威风凛凛。

  相传,上古时代这里河道未开,水患频发,大禹带人执斧劈山,导洛东流,以解水患。所以这里被命名为“山河口”,又叫“大禹导洛处”。

  《卢氏县志》记载:大禹导洛驻此,手迹、石盆、石灶犹存。《尚书》中也有“禹贡导洛至雄耳”一说。

  王小朋曾到山河口寻找大禹治水遗迹,但由于故县水库蓄水,曾经的遗存已沉睡于水下。

  

  河南,自古就有舟楫往来。从夏商周“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到宋都大梁数千年间,国家的政治中心多在伊洛之滨。

  据懂得,早在东周时期,洛河就已修建了一些引水工程。《水经注?谷水注》中称,西周时洛阳四周,已修有汤渠。自东汉、魏晋至隋、唐,洛阳相继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漕运和浇灌有了很大发展。

  隋炀帝时期,更是以洛阳为中心开凿了数千公里长的隋唐大运河,北至涿郡,南达余杭,航运到达极盛。这条南北大动脉,经过今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北京7个省市,沟通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

  登上洛河北岸晴望阁南眺,对岸就是复建的隋唐大运河的南市渡。复旧的建筑,无言诉说着往日的繁荣。洛阳市河渠治理处副处长黄洁介绍,洛河水系综合整治示范段工程,以洛阳市区段洛河5.5公里、?河3.3公里水系为依托,以洛河的水土保持规划与文物保护相联合,进行综合提升。

  其中,洛河北岸以洛神文化为主题,洛河南岸以漕运文化为主题。除了南市渡,还复建了洛阳渡等文化建筑,可以让市民感触昔日洛河“车水马龙,船帆相接”的漕运盛景。

  

  俯瞰洛城,一条洛河自西向东,将洛阳一分为二。

  水上,卧桥横空。自西向东河面依次铺开:凌波桥、瀛洲桥、西苑桥、王城桥、牡丹桥、洛阳桥,以及正在建设的新街桥。桥下洛水如一条玉带,波光潋滟;桥上亭台楼榭,文化建筑让人好像穿梭到古代。

  岸边,是绿堤,也是连绵30公里的洛浦公园。龙门山色、洛浦秋风、马寺钟声等“洛阳八大景”和?壑朱樱等“洛阳八小景”,曾是洛阳人的骄傲。在历史的演进中,不少已经消失。此次,洛河水利综合整治示范段将会恢复部分美景。

  目前,除南市渡、洛阳渡,?壑朱樱、洛神广场、帝都广场等文化展示建造也已建成。

  自洛阳桥北入洛浦公园,帝都广场四角建有莺声、朱律、兰韵、葭月四个小亭。王小朋也是洛浦公园文化建筑命名的主要参加者,四个亭子的名字分离代表春、夏、秋、冬四季。

  复向前,偶遇洛神广场。洛神广场,因曹植《洛神赋》而命名。伏羲氏之女宓妃,留恋洛河之风光而化作洛神,永远守护洛河之美。洛神广场也因此被赋予浪漫气味。整个广场采取朱红色的仿古修建,百余米亲水栈道蜿蜒弯曲,悬于水上。

  最令人等待的,是复建于?河、洛河交汇处的?壑朱樱。

  “?壑朱樱当面有个俏丽的故事。”洛阳水利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工作职员刘琳介绍,在?河流经的邙山深沟,有个小村叫樱桃沟,深壑两壁遍植樱桃树,每当樱桃成熟时,满沟遍壑千红万绿,故被称为“?壑朱樱”。

  河岸,朱樱塔和晴望阁已经建成,形成一塔一阁的景观布局。“为最大水平还原,以?河入洛河口为中心,在洛河北岸900米,东西400米范围内,大面积栽植樱花。”刘琳说,每到春季,樱花盛开、游人如织,最是美丽。

  

  今日洛河,非同旧时。

  新中国成立后,在洛河干流建设了故县水库,在伊河干流建设陆浑水库。同时,建设了10座中型水库,318座小型水库,伊洛河的防洪才能得到极大晋升。洛河洛阳市区段全长43公里,洛阳市从1995年起依托洛河兴建洛浦公园,发展大规模水土坚持、生态造林行动。

  “目前已经治理35公里,建成橡胶坝10座。”黄洁说,经治理,形成了集河堤、阶堤、滩塘、河道为一体的治理体系,对调节城市天气、改良城市生态环境,以及进步居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2013年以来,洛阳市突出河渠环境提升、洛北城区水系改革、河道水系生态治理等工作,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2014年,实施洛河水系综合整治示范段工程,依照计划,洛河市区段将分步、分段改造提升,未来将建郊野生态段、创意产业段、城市活气段、历史文化段等四大城市水景文化主题公园,各具特点。

  黄洁说,尤其是2017年党中央提出全面推行“河长制”决议安排,洛阳开端实行“四河同治、三渠联动”工程,重点修复和保护好城市河道系统。目前,洛河洛阳市区段已经实现自由调节泄水量,成为集“景观、休闲、防洪、生态”为一体的现代都市河流。

  泱泱洛水,从古至今。作为一条流淌着文字、文明、文化的大河,新的生态都市河流中也必将汇入新的文化基因,衍生新的文明形态。

下一篇:没有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