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异位胰腺

 腹部医学影像 2020-11-27

病理报告:异位胰腺(在外院手术)。

分析总结:

一、病因 

异位胰腺又称迷路胰腺或副胰,凡在胰腺本身以外生长的、与正常胰腺组织既无解剖上的联系,又无血管联系的孤立的胰腺组织,均称为异位胰腺。属于一种先天性畸形。约90%的异位胰腺位于上消化系统,主要是胃(通常位于距幽门5cm以内的大弯侧)、十二指肠、空肠。少见部位有胆总管,十二指肠乳突部、肝、回肠、肠系膜、大网膜、肺、Meckel憩室、结肠、阑尾、横膈、肺及食管。大多数为单发、多发者少见。异位胰腺的发生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二、临床特点

异位胰腺多无临床表现,可在手术或检查中偶然发现。由于生长于某些特殊位置或发生其他病理变化,可出现以下六种临床表现,有人也称其为六型:梗阻型、出血型、溃疡型、肿瘤型、憩室型、隐匿型。目前可以通过胃镜、超声胃镜等进行检查和诊断。仅少数病例因其部位较特殊诊断困难。异位胰腺继发病理改变并引起明显症状时,应进行手术治疗。

三、鉴别诊断

1、间质瘤:是起源于胃肠道壁的间叶性肿瘤,源于消化道的间叶组织,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间质干细胞及潜在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肿瘤,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最常发生于胃。发病年龄多为50-70岁,临床症状多变,从无症状道非特异性的胃肠道不适、腹痛或触及包块等。电子胃镜或CT检查可发现,确诊要靠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CD117和CD34的检测,CD117检测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CT平扫发现肿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少数呈不规则形。良性肿瘤多小于5cm,密度均匀,极少侵犯邻近器官,可以有钙化表现。恶性肿瘤多大于6cm,边界不清,与邻近器官粘连,可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匀,中央极易出现坏死、囊变和出血,增强CT可见均匀等密度者多呈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手术切除时治疗间质瘤的首选方法。

2、胃癌: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位,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别,我国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早期胃癌多无明显症状,疼痛与体重减轻是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数字化X线胃肠造影技术,目前仍为诊断胃癌的常用方法;纤维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的最有效方法;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检查可显示胃壁内的浸润、壁外的浸润、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无远处器官转移。

3、胃淋巴瘤:胃是淋巴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主要发病部位,起  源于胃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的淋巴组织,绝大多数为NHL,HD罕见。胃壁均匀性增厚,常大于1.0cm,胃周脂肪层多保留,胃壁弥漫性增厚,通常累及胃壁超过50%,胃壁柔软,尽管胃壁广泛

增厚,胃腔狭窄、梗阻罕见,淋巴瘤的淋巴结肿大通常比胃癌的大、均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