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隶

 cocosyl 2017-03-30

直隶,中国旧省名。宋制,地方行政机构以州令用劲,其直属京师者称直隶。元不属诸路及宣慰司或行省的府县,亦称直隶。明、清不属府而直属布政司的州称直隶州。特指今河北省

顺治十五年(1658)为直隶建省之始,大名府(今邯郸市大名县)为直隶省第一个省会。顺治十七年(1660)直隶巡抚"移驻真定",真定成为直隶省的第二个省会。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直隶

  • 行政区类别

  • 所属地区

    中国华北

  • 下辖地区

    唐山

  • 政府驻地

    保定

  • 地理位置

    华北平原

 概述

明朝时期称直接隶属于京师的地区为直隶。明朝洪武初年建都南京(后改称京师,永乐初年复改南京。在今南京市),以应天府等府为直隶。永乐初年移都北京(今北京市)后,又称直隶于北京的地区为北直隶,简称北直,相当于今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山东的小部地区;直隶于南京的地区被称为南直隶,简称南直,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上海两省一市。清朝初年以南直隶改称江南省,北直隶改称直隶省,辖境依旧。雍正、乾隆以后,逐渐在今河北省承德市、张家口市北部、内蒙古自治区西拉木伦河以南、辽宁省大凌河上、中游,西河上游以北和内蒙古自治区奈曼、库伦二旗等原蒙旗部分设置州、县,划归直隶省,辖境逐渐扩大。1914年划长城以北改属热河、察哈尔两个特别区域。1928年改省名为河北省。

直隶省为清朝单省设总督的行政区之一,行政中心设在保定。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诰》:“初任直隶苏州府推官。”

北直隶详解

 北直隶

元直属中书省。

洪武元年(1368年)大都路、保定路、河间路、真定路、顺德路、广平路、大名路分别改置北平府、保定府、河间府、真定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同年北平府、永平路改属山东行省,保定府、河间府、真定府、

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改属河南分省;

二年(1369年)永平路改置平滦府;同年置北平行中书省,治北平府,山东行省北平府、平滦府来属,河南分省

保定府、河间府、真定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来属;并上都路改置开平府,与顺宁府来属;

三年(1370年)兴和路改置兴和府来属;

四年(1371年)平滦府更名永平府;顺宁府废;

九年(1376年)北平行省改置北平承宣布政使司;

十三年(1380年)大宁路改置大宁府来属;

洪武年间开平府、兴和府、大宁府废;

永乐元年(1403年)于北平府建北京,称行在;同年裁北平布政使司,所辖直属北京行部,同时北平府更名顺天府;

十二年(1414年)置隆庆直隶州来属;

十三年(1415年)置保安直隶州来属;

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改北京为京师,罢北京行部,所辖各府直属六部,俗称北直隶;

洪熙元年(1425年)复改京师为北京行在;

正统六年(1441年)复改北说行在为京师;

隆庆元年(1568年)隆庆直隶州更名延庆直隶州。

顺天府:元为大都路。洪武元年(1368年)改置北平府,同年属山东行省,二年(1369年)改属行省;永乐元年(1403年)定为北京,为行在,同年更名顺天府,十九年(1421年)迁都于此,改北京称京师;洪熙元年(1425年)复称北京行在,

正统六年(1441年)复称京师。

 大兴县

倚郭[府东偏]。

 宛平县

倚郭[府西偏]。西南有卢沟巡司,西偏北有王平口巡司,西北沿河口城西南有石港口、齐家庄巡司。

良乡县:

 固安县

元为固安州[无倚郭]。洪武元年末(1369)降为固安县,仍属北平府。

永清县:

 东安县

元为东安州[无倚郭]。洪武元年末(1369)降为东安县,仍属北平府;三年(1370)徙治县东二十六里。

 香河县

元属漷州。洪武十年(1377)省入漷州;十三年(1380)复置香河县,直属北平府。

 通州

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潞县入州。东南有张家湾巡司,西南有弘仁桥巡司。

 三河县

西有泥洼铺巡司,后迁县西夏店铺。

 武清县

元属漷州。洪武十二年(1379)改属通州。东北有河西务巡司,东南有直沽、杨村巡司。

 漷县

元为漷州[无倚郭]。洪武十四年(1381)降为漷县,改属通州。

 宝坻县

元直属大都路。洪武十年(1377)改属通州。东南有芦台巡司。

霸州

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益津县入州。东南有苑家口巡司。

文安县:

大城县:

保定县

洪武七年(1374)省入霸州,十三年(1380)复置保定县,仍属霸州。

 涿州

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范阳县入州。

 房山县

北有磁家务巡司。

 昌平州

元为昌平县。景泰二年(1451)自县西白浮图城徙治永安城(长陵卫),正德元年(1506)升为昌平州,三年末(1509)复降为昌平县,仍属北平府,九年(1514)复升为昌平州。

顺义县

元为顺州,洪武元年末(1369)降为顺义县,仍属北平府;正德元年(1506)改属昌平州,三年末(1509)复直属顺天府,九年(1514)复改属昌平州。 

怀柔县①:元末置怀柔县为顺州倚郭。洪武元年(1368)省入顺州;同年末(1369)析密云、昌平二县另置怀柔县,直属北平府;正德元年(1506)改属昌平州,三年末(1509)复直属顺天府,九年(1514)复改属昌平州。 

密云县②:元为檀州,元末置密云县为倚郭。洪武元年(1368)省密云县入州,同年末(1369)降州为密云县,仍属北平府;正德元年(1506)改属昌平州,三年末(1509)复直属顺天府,九年(1514)复改属昌平州。

 蓟州

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渔阳县入州。 

玉田县: 

丰润县: 

遵化县:

 平谷县

洪武十年(1377)省入三河县,十三年(1380)复置平谷县,仍属蓟州。 保定府:元为保定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保定府,同年属河南分省,二年(1369)改属行省。

 清苑县

倚郭。满城县南偏西有方顺桥巡司,嘉靖十三年迁本县南为张登巡司。

 满城县

洪武十年(1377)省入庆都县,十三年(1380)复置满城县,仍属保定府。

安肃县

元为安肃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安肃县,仍属保定府。

 定兴县

元属易州。洪武六年(1373)直属保定府。南偏西有河阳巡司,后迁县西南固城镇。

 新城县

元属雄州。洪武元年(1368)改属北平府,六年(1373)改属保定府。西南有巨河镇巡司。

 其他县

雄 县:元为雄州。洪武二年(1369)省倚郭归信县入州;七年(1374)降州为雄县,仍属保定府。

容城县:元属雄州。洪武七年(1374)省入雄县,十三年(1380)复置容城县,直属保定府;景泰二年(1451)自拒马河南徙治拒马河北。

唐 县:西北恒山东麓有岳岭口巡司;又有倒马关巡司,后迁县西为横河口巡司;西北有周家铺、军城铺二巡司。

庆都县:

博野县:洪武元年(1368)徙今治(旧治后属蠡县),并改属祁州,六年(1373)复直属保定府。县境有永安镇巡司,东南有铁灯盏巡检司。

蠡 县:元为蠡州[无倚郭]属真定路。洪武二年(1369)改属保定府,八年(1375)降为蠡县,仍属保定府。

完 县:元为完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完县,仍属保定府。

遂 县:元遂州[无倚郭]。洪武元年(1368)降为遂县,仍属保定府,八年(1375)省入安肃县。

祁 州:洪武二年(1369)省倚郭蒲阴县入州。

深泽县:

束鹿县:天启二年(1622)自县北故城徙今治。南偏西有百尺口巡司(兼属宁晋县)。

安 州:洪武二年(1369)省倚郭葛城县入州,七年(1374)降州为安县,仍属保定府,十三年(1380)复升为安州。

高阳县:洪武三年(1370)自县东故城徙今治;六年(1373)直属保定府,寻改属蠡州,八年(1375)省入蠡县,十三年(1380)复置高阳县,复改属安州。

新安县:元直属保定路。洪武七年(1374)省入安县,十三年(1375)复置新安县,改属安州。

易 州:洪武元年末(1369)省倚郭易县入州。县境有安座岭巡司,西有金陂镇巡司,西偏南有五回岭巡司,西偏北有奇峰口、塔崖口巡司。

涞水县:北有乾河口巡司,西北有黄儿庄巡司。

河间府:元为河间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河间府,同年属河南分省,二年(1369)改属行省。

河间县:倚郭。东偏南有景和镇巡司。

献 县:元为献州。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乐寿县入州,八年(1375)降州为献县。东南有单家桥巡司。

阜城县:元属景州。洪武七年(1374)直属河间府。

肃宁县:

任丘县:元属莫州。洪武七年(1374)直属河间府。

交河县:元属献州。洪武八年(1375)直属河间府,十年(1377)省入献县,十三年(1380)复置交河县,仍属河间府。东偏北有泊头镇巡司。

青 县:元为清州。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会川县入州,八年(1375)降州为清县,直属河间府,同年更名青县。

兴济县:元属清州。洪武元年(1368)省,十三年(1380)复置县,仍属河间府。

静海县:元为靖海县属清州。洪武元年(1368)更名静海县,八年(1375)改属北平府,十年(1737)改属河间府。

宁津县:

景 州: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蓨县入州。东有安陵巡司,西有宋门巡司。

吴桥县:

东光县:洪武七年(1734)省入阜城县,十三年(1580)复置东光县,仍属景州。

故城县:

沧 州: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清池县入州,二年(1369)自县东南徙治长芦。北有长芦巡司。

南皮县:

盐山县:

庆云县:元为(西)无棣县。洪武六年(1373)更名庆云县。

莫 州: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莫亭县入州,七年(1374)省莫州入任丘县。

真定府:元为真定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真定府,同年属河南分省,二年(1369)改属行省。

真定县:倚郭。

井陉县:元属广平路威州。洪武二年(1369)改属真定府。

获鹿县:

元氏县:

灵寿县:西北有义头镇巡司,后迁县西北慈峪镇。

藁城县:

栾城县:洪武初年自县北故城徙今治。

无极县:元属中山府。洪武元年(1368)省入中山府,四年(1371)复置无极县,仍属定州,七年(1374)直属真定府。

平山县:西有十八盘、下口村巡司。

阜平县:

行唐县:元属真定路。洪武二年(1369)改属定州,正统十三年(1448)复直属真定府。西北有两岭口巡检司。

定 州:元中山府。洪武二年(1369)降为定州,三年(1370)省倚郭安喜县入州。北偏东有清风店巡司。

新乐县:

曲阳县:元属保定路。洪武二年(1369)改属定州。

冀 州:洪武二年(1369)省倚郭信都县入州。

南宫县:成化十六年(1480)自县西北故城徙治飞凤冈。东南有董家庙堡巡司。

新河县:

枣强县:

武邑县:

晋 州:洪武二年(1369)省倚郭鼓城县入州。

安平县:

饶阳县:

武强县:

赵 州: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平棘县入州。

柏乡县:

隆平县:洪武六年(1373)省入柏乡县,十三年(1380)复置隆平县,仍属赵州。

高邑县:

临城县:

赞皇县:西北有黄沙岭巡司。

宁晋县:东北有百尺口巡司(在束鹿县境)。

深 州:洪武二年(1369)省倚郭静安县入州,永乐十年(1412)自县南故城徙治吴家庄。东南有傅家池巡司,后废。

衡水县:永乐十三年(1415)自县西南故城徙治范家疃。

顺德府:元为顺德路。洪武元年(1568)改置顺德府,同年属河南分省,二年(1569)改属行省。

邢台县:倚郭。西偏北有西王社巡司。

沙河县:弘治四年(1491)自沙壅徙治西山小屯,十八年(1505)复徙旧治。

南和县:

任 县:

内丘县:

平乡县:

钜鹿县:

广宗县:洪武十年(1377)省入平乡、钜鹿二县,十三年(1380)复置广宗县,仍属顺德府。

广平府:元为广平路。洪武元年(1568)改置广平府,同年属河南分省,二年(1569)改属行省。

永年县:倚郭。西北有临洺镇巡司。

曲周县:

肥乡县:

鸡泽县:

广平县:

成安县:元属磁州。洪武元年(1368)废,四年(1371)复置成安县,直属广平府。

威 县:元威州。洪武二年(1369)省倚郭洺水县入州,并降州为威县,仍属广平府。

邯郸县:元属磁州。洪武元年(1368)直属广平府。

清河县:元属大名路。洪武六年(1373)改属广平府。

大名府:元为大名路。洪武元年(1568)改置大名府,同年属河南分省,二年(1569)改属行省;三十一年(1398)徙治府东八里。

元城县:倚郭。洪武三十一年(1398)随府徙治府东八里。东北有小滩镇巡司。

大名县:元倚郭。洪武十年(1377)省入魏县,十五年(1382)复置大名县,仍为倚郭,三十一年(1398)随府徙治府东八里,永乐九年(1411)徙旧治,去倚郭名目。

魏 县:洪武三年(1370)自县西徙治五姓店。

南乐县:

清丰县:元属开州。洪武七年(1374)直属大名府。

内黄县:元属滑州。洪武七年(1374)直属大名府。西北有回龙庙巡司。

濬 县:元为濬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濬县,仍属大名府,并自浮丘山之西徙治浮丘山东北平坡,嘉靖二十九年(1550)徙治浮丘山巅。西南有新镇巡司。

滑 县:元为滑州。洪武二年(1369)省倚郭白马县入州;七年(1374)降州为滑县,仍属大名府。东南有老岸镇巡司。

开 州:洪武二年(1369)省倚郭濮阳县入州。

长垣县:洪武二年(1369)自县东北徙治古蒲城。东南有永丰里巡司驻永丰里,后迁县东南竹林,再迁县东南为大冈巡司。

东明县:洪武元年(1368)徙治县西东明集,十年(1373)省入长垣县,弘治三年(1490)于东明集东十五里复置东明县,仍属大名府;万历年间复改属开州。南有杜胜集巡司。

永平府:元为永平路。洪武元年(1368)属山东行省,二年(1369)改置平滦府,同年改属行省;四年(1371)更名永平府。

卢龙县:倚郭。

迁安县:

抚宁县:洪武六年末(1374)自阳河西徙治阳河东,十三年(1380)徙治兔耳山东。

昌黎县:

滦 州:洪武二年(1369)省倚郭义丰县入州。万历四十三年迁乐亭县西南新桥海口巡司为榛子镇巡司,驻本州西偏北。

乐亭县:

延庆州:元为龙庆州[无倚郭]属大都路。洪武元年(1368)改属永平路,三年(1370)复改属北平府,后废;永乐十二年(1414)于隆庆卫置隆庆直隶州,直属六部;隆庆元年(1567)更名延庆直隶州。

永宁县:永乐十二年(1414)于永宁卫城置永宁县,来属延庆州。

保安州:元[无倚郭]属上都路顺宁府,洪武四年(1371)废,并废倚郭永兴县;永乐十三年(1415)于保安卫城复置保安直隶州,直属六部;景泰二年(1451)自涿鹿山下徙治东北雷家站,三年(1452)析山西蔚州柴沟堡来属。

后军都督府属北直隶在外卫所:洪武二年(1369)置燕山卫,三年末(1371)升置燕山都卫,治北平府,八年(1375)改置北平都司,建文年间增置河北都司,永乐元年(1403)俱废,所属卫所直属后军都督府。

真定卫:洪武三年(1370)置真定卫于真定府。

定州卫:建文四年(1402)置定州卫于定州。

永平卫:洪武三年(1370)置永平卫于永平府。

山海卫:洪武十四年(1381)置山海卫于抚宁县东山海关。

抚宁卫:永乐三年(1405)置抚宁卫于抚宁县北。

卢龙卫:永乐四年(1406)置卢龙卫于永平府。

蓟州卫:洪武四年(1371)置蓟州卫于蓟州。

遵化卫:洪武十一年(1378)置遵化卫于遵化县。

密云中卫:洪武四年(1371)置密云卫于密云县,三十年(1397)更名密云中卫。

密云后卫:洪武十一年(1378)置密云守御千户所(古北口千户所)于密云县东北古北口,三十年(1397)升置密云后卫。

武清卫:永乐四年(1406)置武清卫于武清县。

涿鹿卫:明初置宁国卫,属河南都司;永乐七年(1409)更名涿鹿卫,徙治涿州,直属后军都督府。

涿鹿左卫:永乐七年(1409)置涿鹿左卫于涿州。

涿鹿中卫:永乐十七年(1419)置涿鹿中卫于涿州。

天津卫:永乐二年末(1405)置天津卫于静海县北直沽。

天津左卫:永乐二年末(1405)置天津左卫于静海县北直沽。

天津右卫③:洪武初年置青州右卫于山东青州府,属山东都司;永乐四年(1406)更名天津右卫,徙治静海县北直沽,

直属后军都督府。

河间卫:永乐十年(1412)置河间卫于河间府。

通州左卫:永乐年间置通州左卫于通州。

通州右卫:永乐年间置通州右卫于通州。

延庆卫:初置居庸关守御千户所于延庆州东南居庸关,建文四年(1402)升置隆庆卫,隆庆元年(1567)更名延庆卫。

神武中卫:建文二年(1400)置神武中卫于通州。

神武右卫:宣德五年(1430)置神武右卫于真定府。

忠义中卫:永乐元年(1403)置忠义中卫于遵化县。

东胜左卫:元为东胜州[无倚郭]属大同路。洪武四年(1371)废。

并置东胜卫;二十五年(1392)分置东胜左、东胜右、东胜中、东胜前、东胜后五卫,属山西行都司,二十六年(1393)东胜中、前、后三卫废;永乐元年(1403)徙东胜左卫治永平府,直属后军都督府。同年置东胜中、东胜前、东胜后三守御千户所于怀仁县等处,正统三年(1438)复废。

东胜右卫:洪武二十五年(1393)分东胜卫置东胜右卫于东胜城,属山西行都司;永乐元年(1403)徙治遵化县,直属后军都督府。

镇朔卫: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镇朔卫于山西白羊城,属山西行都司;永乐元年(1403)徙治蓟州,改属北平都司。

定边卫: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定边卫于山西静边城,属山西行都司;永乐元年(1403)徙治通州,改属北平都司。

开平中屯卫:洪武二十九年(1396)置开平中屯卫于沙峪,属北平行都司;永乐元年(1403)徙治真定府,直属后军都督府,寻徙治滦州西故石城县。

大同中屯卫:建文四年(1402)置大同中屯卫,永乐初年徙治河间府。

渖阳中屯卫:洪武三十一年(1398)置渖阳中屯卫于辽东渖阳城,属辽东都司,建文年间废;洪武三十五年(1402)复置渖阳中屯卫于河间府,改属北平都司,后直属后军都督府。

兴州左屯卫:洪武四年(1371)置兴中左屯卫于兴州城西南,属北平行都司;永乐元年(1403)徙治玉田县东南,直属后军都督府。

兴州右屯卫:洪武四年(1371)置兴州右屯卫于兴州城,属北平行都司;永乐元年(1403)徙治迁安县,直属后军都督府。

兴州中屯卫:元为兴州[无倚郭]属上都路。洪武三年(1370)改属北平府,五年(1372)废。

洪武四年(1371)置兴州中屯卫,属北平行都司;永乐元年(1403)徙治良乡县,直属后军都督府。

兴州前屯卫:洪武四年(1371)置兴州前屯卫于兴州城,属北平行都司;永乐元年(1403)徙治丰润县,直属后军都督府。

兴州后屯卫:洪武四年(1371)置兴州后屯卫于兴州城,属北平行都司;永乐元年(1403)徙治三河县,直属后军都督府。

德州卫(在山东):洪武九年(1376)置德州守御千户所于德州,二十三年(1390)升置德州卫,属山东都司,后改属后军都督府。

德州左卫(在山东):永乐五年(1407)置德州左卫于德州。

宁山卫(在山西):明初置宁山卫于泽州附近,属河南都司,后改属后军都督府。

兴州中护卫:[待考],永乐年间废。

梁城千户所:永乐六年(1408)置梁城守御千户所于宝坻县东南。

潮河千户所:弘治十七年(1504)置潮河守御千户所于密云县东北潮河关。

渤海千户所:弘治年间置渤海守御千户所于昌平县东北黄花镇,万历元年(1573)徙治怀柔县慕田峪,四年(1576)复徙故治。

沧州千户所:成化十八年(1474)置沧州守御千户所于沧州。

倒马关千户所:景泰元年(1450)置倒马关守御千户所于唐县西北倒马关。

白洋口千户所:景泰元年(1450)置白洋口守御千户所于昌平县西。

镇边城千户所:正德十年(1515)置镇边城守御千户所于昌平州西镇边城。

宽河千户所: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宽河守御千户所于宽城,属北平行都司;永乐元年(1403)徙治遵化县,直属后军都督府。

顺德千户所:明末置顺德守御千户所于顺德府。

沿河口千户所:明末置沿河口守御千户所于宛平县西沿河城。

武定千户所(在山东):洪武元年(1368)置乐安守御千户所于棣州,属山东都司,宣德元年(1426)更名武定守御千户所,改属后军都督府。

----------------------------------------------------------------------------------------------------

万全都司:元直属中书省。宣德五年(1430)置万全都指挥使司,治宣府左卫。

宣府左卫:倚郭。元为顺宁府,属上都路。洪武二年(1369)属行省,四年(1371)废,并废倚郭宣德县。

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宣府左卫,属山西行都司;二十八年(1395)更名宣府左护卫(属谷王府),洪武三十五年(1402)复更名宣府左卫,徙治保定府,直属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1430)徙故治,改属万全都司。

弘 州:元[无倚郭]属大同路。洪武元年(1368)废,天顺四年筑顺圣川西城。

顺圣县:元属上都路顺宁府。洪武年间废,天顺四年筑顺圣川东城。

宣府右卫:倚郭。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宣府右卫于宣府卫城,属山西行都司;二十八年(1395)更名宣府右护卫(属谷王府),洪武三十五年(1402)复更名宣府右卫,徙治定州,直属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1430)徙故治,改属万全都司。

宣府前卫:倚郭。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宣府前卫于宣府卫城,属山西行都司;永乐元年(1403)直属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1430)改属万全都司。

蔚州卫(在山西):洪武三年(1370)置蔚州卫于山西蔚州,属山西行都司;宣德五年(1430)改属万全都司。

永宁卫:洪武十二年(1379)置永宁卫于神峰乡佛爷顶南,属北平都司,永乐元年(1403)直属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1430)改属万全都司。

龙门卫:元为望云县属上都路云州,洪武初年废。

宣德六年(1431)置龙门卫。

延庆左卫:洪武二十年(1387)分大宁卫置大宁左卫于大宁卫城,属北平行都司,二十八年(1395)更名营州左护卫(属宁王府);永乐元年(1403)更名隆庆左卫于昌平县西北居庸关,直属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1430)徙治永宁县,改属万全都司;隆庆元年(1568)更名延庆左卫。

延庆右卫:洪武二十年(1387)分大宁卫置大宁右卫于大宁卫城,属北平行都司,二十八年(1395)更名营州右护卫(属宁王府);永乐元年(1403)更名隆庆右卫于居庸关北口,直属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1430)徙治怀来卫城,改属万全都司;隆庆元年(1568)更名延庆右卫。

万全左卫:元为宣平县属顺宁府,洪武四年(1371)废。

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万全左卫,属山西行都司;洪武三十五年(1402)徙治山西蔚州,永乐元年(1403)徙治通州,直属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1430)复徙治万全卫城,改属万全都司。

万全右卫: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万全右卫于万全卫城,属山西行都司;洪武三十五年(1402)徙治山西蔚州,永乐元年(1403)徙治通州,直属后军都督府,二年(1404)徙治德胜堡,宣德五年(1430)改属万全都司。

怀安卫:元为怀安县属兴和路,洪武三年后属山西大同府,寻废。

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怀安卫,属山西行都司,永乐元年(1403)直属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1430)改属万全都司。

威宁县:元属兴和路。洪武年间废。

保安卫:明初置天策卫,直属前军都督府(在京卫),永乐十二年(1414)分置保安卫,徙治保安城,改属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1430)改属万全都司,景泰二年(1451)徙治雷家站。

保安右卫:明初置天策卫,永乐十五年(1417)分置保安右卫于顺圣川西城,直属前军都督府,十七年(1419)徙治西沙城,二十年(1422)徙治怀安卫城,宣德五年(1430)改属万全都司。

怀来卫:元为怀来县属龙庆州,洪武二年(1369)改属平滦府,三年(1370)改属北平府,寻废。

洪武三十年(1397)置怀来千户所,属山西行都司;永乐十五年(1418)升置怀来左卫,十六年(1419)更名怀来卫,直属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1430)改属万全都司。

开平卫:元为上都路。洪武二年(1369)改置开平府,属行省,寻废,并废倚郭开平县。

并置开平卫,属北平都司,后改属北平行都司;永乐元年(1403)徙治京师,直属后军都督府(在京卫),四年(1406)复徙治开平城(在外卫),宣德五年(1430)筑独石堡(直属万全都司);同年徙开平卫来治,改属万全都司。

宁昌路:洪武年间废,并废倚郭宁昌县。

泰宁路:洪武年间废,并废倚郭泰宁县。

德宁路:洪武年间废,并废倚郭德宁县。

桓 州:元[无倚郭]属上都路。洪武年间废。

松 州:元[无倚郭]属开平路。洪武年间废。

四海冶千户所:洪武十三年(1380)置广昌守御千户所于山西广昌县,属山西行都司;宣德五年(1430)改属万全都司,天顺八年(1464)于永宁县东筑四海冶堡,成化二十年(1484)更名四海冶守御千户所,徙治四海冶堡。

兴和千户所:元为兴和路。洪武三年(1370)改置兴和府,属行省,四年(1371)以后废,洪武中废倚郭高原县。

洪武三十年(1397)置兴和守御千户所,属北平行都司;永乐元年(1403)直属后军都督府,二十年(1422)徙治宣府卫城,宣德五年(1430)改属万全都司。

集宁路:洪武年间废。并废倚郭集宁县。

宝昌州:元[无倚郭]属兴和路。洪武年间废。

美峪千户所:永乐二年(1404)置美峪守御千户所于保安州南美峪岭,直属后军都督府,十六年(1416)徙治州西董家庄,宣德五年(1430)改属万全都司,景泰二年(1451)复徙故治。

长安千户所:永乐九年(1411)置长安岭堡(宣德五年直属万全都司),弘治二年(1489)置长安守御千户所。

新军千户所:元为云州[无倚郭]属上都路,洪武三年(1370)改属北平府,五年(1372)废。

宣德五年(1430)置云州堡(直属万全都司),景泰五年(1454)置新军守御千户所(又名云州千户所)。

龙门千户所:宣德六年(1431)置龙门守御千户所于李家庄。

雕 鹗 堡:宣德五年(1430)置雕鹗堡,直属万全都司。

赤 城 堡:宣德五年(1430)置赤城堡,直属万全都司。

马 营 堡:宣德七年(1432)置马营堡,直属万全都司。

松 树 堡:

半壁店堡:

张家口堡:

柴 沟 堡:

深 井 堡:

----------------------------------------------------------------------------------------------------

大宁都司:元属辽阳行省。洪武二十年(1377)置大宁都指挥使司,治大宁卫;二十一年(1378)更名北平行都指挥使司,永乐元年(1403)复更名大宁都指挥使司,徙治保定府。

保定左卫:倚郭。永乐元年(1403)置保定卫于保定府。

保定右卫:倚郭。永乐元年(1403)置保定右卫于保定府。

保定中卫:倚郭。永乐元年(1403)置保定中卫于保定府。

保定前卫:倚郭。永乐元年(1403)置保定前卫于保定府。

保定后卫:倚郭。永乐元年(1403)置保定后卫于保定府。

茂山卫:永乐七年(1409)置茂山卫于保定府,景泰元年(1450)徙治易州。

**大宁中卫:见在京卫所·后军都督府在京卫所。

惠和县:洪武年间废。

武平县:洪武年间废。

和众县:洪武年间废。

富庶县:洪武年间废。

金源县:洪武年间废。

高 州:元[无倚郭]。洪武年间废。

利 州:元[无倚郭]。洪武年间废。

营州左屯卫: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营州左屯卫于营州前屯卫城,永乐元年(1403)徙治顺义县。

营州右屯卫:元为建州[无倚郭]属大宁路。洪武年间废。

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营州右屯卫,永乐元年(1403)徙治蓟州。

营州中屯卫:元为龙山县属大宁路。洪武年间废。

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营州中屯卫,永乐元年(1403)徙治平谷县西北。

营州前屯卫:元为兴中州[无倚郭]属大宁路。洪武年间废。

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营州前屯卫,永乐元年(1403)徙治香河县。

营州后屯卫:洪武二十五年(1392)置营州后屯卫于营州前屯卫城;永乐元年(1403)徙治三河县。

新城卫:洪武二十年(1387)置新城卫于青城哈喇河套,永乐元年(1403)废。

榆木卫:洪武二十年(1387)置榆木卫于????,永乐元年(1403)废。

全宁卫:元为全宁路。洪武年间废,并废倚郭全宁县。

洪武二十二年(1379)置全宁卫,永乐元年(1403)废。

应昌卫:元为应昌路。洪武年间废,并废倚郭应昌县。

洪武二十二年(1379)置应昌卫,永乐元年(1403)废为清平镇。

开平左屯卫:洪武二十九年(1396)置开平左屯卫于七合营,永乐元年(1403)废。

开平右屯卫:洪武二十九年(1396)置开平右屯卫于军台,永乐元年(1403)废。

开平前屯卫:洪武二十九年(1396)置开平前屯卫于偏岭,永乐元年(1403)废。

开平后屯卫:洪武二十九年(1396)置开平后屯卫于石塔,永乐元年(1403)废。

紫荆关千户所:景泰元年(1450)置紫荆关守御千户所于易州西紫荆关。

宜兴千户所:元为宜兴州[无倚郭]属上都路。洪武二年(1369)改属永平府,三年(1370)改属北平府,五年(1372)废。

洪武二年(1369)置宜兴卫于宜兴州,五年(1372)降为宜兴守御千户所,永乐元年(1403)废。

====================================================================================================

明代部分地名考:

武清县杨村巡司:今天津市武清区; 永年县临洺镇巡司:今永年县;

山海卫:今秦皇岛市山海关区; 东胜卫(东胜城):今托克托县;

镇朔卫(镇朔卫城):今左云县; 定边卫(定边卫城):今右玉县;

密云后卫:密云区古北口镇; 开平中屯卫(沙峪):

开平中屯卫(废石城县):今唐山市开平区; 延庆卫:今昌平县南口镇居庸关;

兴州中屯卫(兴州城):今隆化县北境; 兴州左屯卫(兴州城西南):兴州中屯卫西南5里;

兴州左屯卫(玉田县东南):玉田县东南140里; 天津卫:今天津市;

抚宁卫:今抚宁县北境;

宽河所(宽城):今宽城县: 梁城所:今宁河县宁河镇;

潮河所:今密云区古北口镇潮河关; 渤海所(黄花镇):今怀柔区渤海镇渤海所村;

渤海所(慕田峪):今怀柔区渤海镇慕田峪村; 倒马关所:今唐县倒马关乡;

白羊口所:今昌平区流村镇白羊城村; 镇边城所:今怀来县鸡鸣驿乡镇边城村;

沿河口所:今门头沟区沿河城乡沿河口村;

开平卫(开平城):今正蓝旗上都镇东17公里; 开平卫(独石堡):今赤城县独石口镇;

隆庆左卫(居庸关):今昌平区南口镇居庸关; 永宁县/永宁卫/隆庆左卫(永宁):今延庆县永宁镇;

隆庆右卫(居庸关北口):今昌平区南口镇北口;

万全左卫:今怀安县左卫镇; 保安右卫(顺圣川):今阳原县;

保安右卫(西沙城):今怀安县; 龙门卫:今赤城县龙关镇;

保安卫(雷家站):今保安县新保安镇;

四海冶所:今延庆县四海镇; 兴和所(兴和城):今张北县;

美峪所:今涿鹿县南美峪岭; 新军所:今赤城县云州乡;

长安所:今赤城县长安岭驿; 龙门所:今赤城县龙门所镇;

赤城堡:今赤城县;

大宁卫:今宁城县大明城; 会州卫:今平泉县五十家子乡会州城;

新城卫: 榆木卫:

富峪卫:今平泉县黄土梁子镇三家村,一说宁城县甸子乡黑城村;

全宁卫:今翁牛特旗; 应昌卫:今克什克腾旗达尔罕苏木;

营州前屯卫:今朝阳市; 营州右屯卫:今朝阳县大平房镇;

营州中屯卫(龙山城):今喀左县白塔子镇; 营州中屯卫(平谷县境):今平谷县王辛庄乡;

开平左屯卫: 开平右屯卫:

开平前屯卫: 开平后屯卫:

紫荆关所:今易县紫荆关镇; 宜兴所:今滦平县大屯乡兴州

----------------------------------------------------------------------------------------------------

注①:一说,元末无怀柔县,洪武十三年(1380)析昌平、密云二县置怀柔县。

注②:一说,元末无密云县,洪武元年末(1369)降檀州为密云县,直属北平府。

注③:一说,天津右卫原为山东都司青州右护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