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营银行突破史,微众银行微粒贷如何18个月做到1600亿放贷额的?

 长夏江村 2017-03-30


对于传统银行业和互联网企业来说,2014年是极具意义的一年。


以腾讯的微众银行、阿里巴巴的网商银行为代表的5家民营银行在这一年获批筹建,而随着2017年1月5日百度与中信银行合资的“百信银行”的获批设立,BAT三家在民营银行领域集结完毕。

 

两年多的时间里,民营银行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作为国内首个成立的民营银行、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伴随着行业得发展,也实现了自己的“从0到1”。

 

从初入无人区的探险者,到将合作伙伴、业务产品和海量用户聚合起来的“连接者”,微众银行的成长史也是民营银行的突破发展史。


在这个过程中,微众银行经历了哪些易与难?为新金融带来了怎样的活力?未来又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民营银行的现实意义也将跃然纸上。



微众银行如何开拓“无人区”?先从“小别墅”建起

“互联网对于银行架构带来全新的挑战。”微众银行的架构师李靖说,“人要休息,但互联网休息吗?Never!相反,它在不停地工作、不停地找客户。客户带来业务请求,也带来业务高峰时期的海量并发。”

 

定位于“互联网银行”的微众银行,兼顾着互联网企业和银行的特点,在筹建之初,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IT架构能不能承载海量交易处理?能不能处理和存储海量数据?甚至能不能从海量数据中提炼更多的价值,更好的服务海量客户?”


问题赤裸裸地摆在微众银行的团队面前,想要从前人的脚步中寻求参考答案的他们,发觉自己就像进入了无人区。


没有参照物,更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微众银行相关团队只能搜罗了一切可以拿到的互联网、银行架构资料论证分析。

 

努力就会有成果。2014年底,微众银行搭建了全国银行业第一个通过安全可控技术实现的全分布式架构;目前已建成125个系统,658个子系统,共有58项新技术应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微众银行的分布式开源架构,使用了X86平台的标准PC服务器构建基础平台,使用深度定制的开源技术,从硬件服务器,到操作系统,到虚拟化技术到诸如数据库、分布式缓存等各个层级的基础平台技术都安全可控。

分布式架构的搭建,使得微众银行在面临处理亿级海量客户和高并发交易时显得得心应手,“分布式架构就像一个个标准化的小别墅,每个小别墅上都可以加建,也可以增加小别墅的数量。”

 

因此即使业务量猛增,微众银行也可以快速对已投放的节点进行扩容,满足存量客户业务发展需要。同时,可以快速通过增加标准化的节点,实现对整体业务容量的扩展,业务处理能力无理论上限。

 

除此之外,分布式架构还为微众银行这样的初生银行节省了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每账户IT运营成本只有传统银行的10%。


同时,系统架构的弹性和可扩展特性,也确保银行在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时能够兼顾信息安全性、业务持续性和银行IT风险的可控性。


 

微粒贷对分布式架构日贷款超10万笔的高压挑战

“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场景下,通过多种手段均可使用银行服务”,选择互联网银行的运营模式,在第一天就决定了微众银行要面对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海量客户,以及随之而来的海量交易、海量数据的挑战,而分布式架构成为了微众银行手中的利器。

 

作为微众银行的首款产品,“微粒贷”于2015年5月15日正式上线手机QQ,并于同年9月14日登录微信端。通过微信和手机QQ两个超级入口,微众银行客户量交易量猛增。

 

无论是海量涌入的用户和产生的交易,还是微粒贷从客户申请、开户到最后成功借款,100%线上操作的产品特性,对于分布式架构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验。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5月15日微粒贷上线一周年,累计发放贷款400亿元。截至2016年11月末,“微粒贷”累计发放贷款总金额超1600亿元,总笔数超2000万笔,最高贷款日规模超10亿元,最高贷款日笔数超10万笔;主动授信客户数超6000万,覆盖了全国549个城市,笔均贷款8000元。

 

作为国内首款全程实现互联网线上运营的信贷产品,微粒贷整个操作流程在微信或手机QQ上即可完成。


为了降低了微粒贷的产品风险,微众银行将生物识别技术和视频身份验证运用到客户身份识别和反欺诈场景之中,这无疑对微粒贷产品的后台支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显然,最终分布式架构赢得了这场挑战,并赢得十分漂亮。微粒贷产品授信审批时间最快仅需2.4秒,资金到账时间最快仅需40秒。


同时利用自身技术实力,分布式架构为微粒贷提供了2300TPS的交易处理能力,单笔交易耗时低于300毫秒;微众银行自主研发的智能支付路由技术实现跨行支付成功率达到99.9%。

 

通过微粒贷的例子可以看到的是,微众银行通过合理的分布式架构设计,面对海量数据之时,通过动态灵活地根据系统的负载增加处理节点,在小别墅上加盖楼层或者建设新的小别墅,快速地提升了系统的处理速度,并避免了由于单个节点失效而使整个系统崩溃的危险,最终为用户提供了安全、方便、快捷的贷款服务。


 

作为“连接者”,微众银行未来还将连接什么?

微众银行在战略上定位于“连接者”,从目前已开展的业务类型:消费金融、财富管理和资金清算三方面上看,微众银行连接的是大众客户、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

 

秉持这一理念的微众银行,以微粒贷为依托,首创“联合贷款”模式,为合作银行提供客户筛选、运营管理、风险控制等服务;合作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和线下资源,双方共同向普罗大众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有效地解决了中小型金融机构转型新金融的两大难点:低成本触达客户、有效控制风险。

 

据悉,微众银行签约并已成功上线运营的合作金融机构数量30家,每日新发放的微粒贷联合贷款中,80%的贷款资金由合作金融机构提供。

 

金融业务合作不同于一般合作,需要频繁地数据交换及清算对账等繁杂工作,这对于正在不断拓展合作银行的微众来说,是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为此,微众银行再次基于分布式架构,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联合贷款对账场景之中,开发的银行间联合贷款清算平台投入试运行,用于优化微粒贷联合贷款的结算、清算。

 

具体来说,传统金融交易合作的方式是双方银行各自记账,然后交易完成后再对账。


而基于区块链系统的交易和清算,在加密算法的保护下,所有信息都记录在区块链网络上,双方同步更新,交易过程和清算过程是实时同步的。

 

因此,基于区块链系统完成的交易,资金结算清算效率得到极大提高,成本也可大幅降低。

 

在微众银行两年多的发展中,创新的科技技术一次次推动着其跨越式发展前进,为相关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支撑,为传统金融机构和用户带来了新的业务形式,加速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新技术的融合,而这或许便是“互联网 ”的魔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