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兰芳先生1956年《回忆汪派传人王凤卿》

 百战归来 2017-03-30




【西皮原板】

平生志气运未通 似蛟龙困至在浅水中

有朝一日春雷动 得会了风云上九重

自幼儿窗前【二六】习孔孟

少游北海遇孔融 他将某荐与曹府用

要学那孙膑下云梦

【快板】

相府门前杀气高 层层密密摆抢刀

画阁雕梁双凤绕 亚似天子九龙朝




王凤卿先生自从得了“中风症”,行动不便,语言艰难,几年来,始终是带病延年。去年他的儿子少卿逝世后,我更担心他的病体。十月二十六日清晨,忽闻凤卿先生逝世的噩耗,多年来的老伙伴一旦永别了,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悲痛万分。


王凤卿


四十六年前,我和凤卿一同到上海演出,他在艺术上对我的鼓励、扶植,向文艺界对我的揄扬、介绍,都是十分诚恳的。最使我难忘的是,有一天他拉住我的手说:“兰弟,从现在起,我们永远在一起,谁也不许离开谁。“他已成名,我才初出茅庐,听了这话,怎么能不感动呢!此后长期的合作中,我们亲如骨肉,从无隔膜,数十年如一日。“九·一八”后,我从北京搬到上海,那时凤卿的身体不如先前,耳朵也更觉重听,因此不能同去.可是他的两个儿子都在我身边,少卿为我伴奏,幼卿给我儿子葆玖说戏。


解放后,我在北京见到凤卿,他发胖了。他对我说:“我如今戒除嗜好,身体很好,就是耳朵越来越听不真,只得离开舞台;幸而人民政府照顾我,聘我为戏曲学校教授,待遇很优,学校照顾我的身体,无须经常授课,我无功受禄,心里不安。共产党尊重老艺人,令人感激,要拿旧社会来说,我们这一行不养老、不养小,像我这样,生活就成问题了。”


一九五O年冬季,我开始写述《舞台生活四十年》,有些旧事记不清楚,常常到凤卿家里围炉夜谈,他帮我回忆,互相对证。




京剧后老生三鼎甲

汪桂芬 孙菊仙 谭鑫培


清末京剧老生有三大流派:汪桂芬、谭鑫培、孙菊仙。他们在艺术上都受到程长庚老先生的影响和培育,又都是根据本身的条件来钻研艺术,所以同源异流,各有千秋。所谓继承流派,并不是亦步亦趋,翻版套印,而是应该掌握表演艺术的特点和精神面貌,达到形神俱似的境地。我听过汪桂芬,却没有赶上程老先生。据老辈说,汪的嗓音很像长庚,他又曾为长庚操琴,因此对于程的唱念、做派都揣摩到家,终于独立门户、自成一派,但能戏不多,武工非其所长。



程长庚《群英会》画像 周子衡便装


我早年有一次在凤卿家里见到程派名票周子衡先生,谈起程、汪的艺术,他说:“汪向长庚学到的东西实在不少,但大半是程晚年的唱法。程的唱法刚中带柔,沉着而又清灵,汪的唱法刚多柔少,清灵方面似乎略逊一着,这如同两个围棋高手对局,所差只是咫尺之间。“周子衡学长庚可以乱真。陈德霖先生曾对我说,他幼年学艺于三庆科班,是长庚的儿子程章圃的徒弟。长庚督导后辈向来严厉,大家都怕他。有一天,某处唱堂会,周子衡正在登台客串,他误以为长庚在唱,就和同辈追逐玩耍,忽然有人在他后脑打了一下,回头一看,原来就是师爷爷程大老板。某天周子衡清唱《天水关》,长庚在窗外窃听,频频点头。据老辈说,周子衡的嗓音像长庚,又花了几十年的工夫钻研程的唱法,所以汪、谭、孙都请教过他。他和凤卿素有来往,凤卿从他那里也得到不少的益处。


杨小楼王凤卿《莲花湖》剧照


凤卿是在武生的基础上学老生,又进一步学汪派的,他和汪桂芬所走的艺术道路并不完全相同,因此他在继承中又有了发展。他不是从小科班出身,而是在家里延师教授,跟崇高贵练毯子功,请陈春元教短打戏——《蜈蚣岭》、《探庄》、《史文恭》,还请钱金福教过把子,向名师贾丽川学老生,因为嗓子高亢、沉郁近于汪桂芬,又钻研汪派。进入清官演出后,又从李顺亭学靠把老生戏,还和当时的一些名演员不断切磋研究,获益甚多,称得起文武昆乱不挡。他对艺术上的见解,也有独到之处。


他曾对我说:“有了结实的功底,还要懂得戏理、戏情,老师口传心授之外,还要自己琢磨,从书本上也可以得到益处。遇到名师益友,千万不可放过,必须想尽方法把他们的好东西学到手。”他举《雄州关》为例说:“我学过《雄州关》,听王楞仙说谭鑫培的《雄州关》有准谱,正好有—个机会,我就举荐谭、王合演一场。谭扮韩世忠,王扮韩彦直,旗鼓相当,精彩之至,我看了大有所得。这出戏在当时,谭久不演了,这个机会是不可多得的。”他又接着说:“我正打算与王楞仙合演一次《雄州关》,不料他就在那次演韩彦直,因手拿双锤翻一个‘波浪鼓’(手中银锤和白的靴底一同准确地翻过去,身上圆而好看)闪了腰,从此得病,不久去世了。”后来程继仙参加我的承华社,我特烦继仙和凤卿合演《雄州关》,程是学王楞仙的,他们二人演得严丝合缝,无懈可击。


王凤卿梅兰芳《汾河湾》剧照


我和凤卿合作的时期,演出的剧目很多,讲究一两月不唱回头戏,青衣老生的对儿戏里、新排的戏里、昆曲里都有他。现在只能举几个例子谈一谈:《汾河湾》、《宝莲灯》两出戏,我们演得非常合手。他扮《汾河湾》的薛仁贵,神态凝重,能表达平辽王的身份,《闹窑》一场的身段、对白都准确、严密,能够灵活地用程式来表现生活。《宝莲灯》里,他最能刻画刘彦昌对两个异母的儿子的复杂矛盾的心理。这出戏的身段、对白处处讲究对称,王桂英与刘彦昌做一样的身段,说一样的话,可是两样的心理,必须针锋相对,势均力敌。凤卿的长处,不仅自己演得好,还能衬托同场的对手,内行所谓“给劲”,这样就更能把观众带入戏里了。


他扮《西施》的范蠡,初见西施,就表达出范蠡设计救国的忠诚和巨眼识人的智慧。后来范蠡升帐历数吴王太差六行大罪时的神情,严肃而又洒脱,以范蠡的机智与夫差的愚昧作强烈的对比。末场《五湖》,范蠡,西施都作渔家打扮,从歌唱和身段中显出他们始而同心救国,终乃功成身退,一起啸傲江湖的快乐心情,使人感到这一桩英雄美人的故事是富有诗意的。


《太真外传》里凤卿扮唐明皇,他擅长“皇帽”戏,在外形上就适合这位风流天子的身份。唐明皇虽然晚年失政,以致有安禄山之变,但他究竟有开元、天宝之治,并且精通音律,亲自教授梨园子弟,如果单单描写他纵情声色,就不够全面。凤卿塑造这个人物,是考虑得周到的,所以演来恰如其分。

他的昆戏也很有功夫,是和曹心泉研究的,在我的剧团里演过《长生殿》的《弹词》。我还欣赏他扮演《狮吼记·跪池三怕》里的苏东坡,他有文学修养,所以儒雅风流,举止咸宜。凤卿好结交文人和金石书画家,对古典文学和史书有兴趣,爱看《资治通鉴》,平日留心时务,如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他都能谈,也爱看小说以及有关戏曲掌故的笔记散文,还喜欢收藏碑帖,家里是四壁图书,十分清雅。瑶卿先生曾对我说:“要谈舞台经验,我知道得不少,可是书本功夫,老二比我深。”



大家总以为王凤卿是汪桂芬的徒弟。我有一次问到凤卿,他说:“我和汪大头(汪的身材矮,头特别大,内外行都管他叫大头的)的关系提起来倒很有意思。我当年在福寿班效力(效力是借台练戏,不开戏份的),我大哥瑶卿和汪桂芬同在清官演戏,有一天,汪跑到福寿班听戏,正好我在唱。以后,他在宫里看见我大哥就说:‘昨天在福寿看到一个孩子,嗓子,扮相都很好。‘我大哥说:‘那是我的弟弟。’汪接口说:‘材料不错,有工夫我来教教他。’以后果然常到我家,教了我不少戏,《文昭关》、《取成都》、《朱砂痣》、《取帅印》、《战长沙》,还有老旦戏《钓金龟》…·都给我说过。




王少卿王凤卿《朱砂痣》剧照


《朱砂痣》是从头到尾教的,有的戏,我先看他演,随后请他指点我。我们的关系好像是师生,可是始终弟兄相称。因为这个人的脾气非常古怪,如果郑重其事拜他为师,他就许一去不回头了。“说到汪大头的怪脾气,凤卿说:“他有一次应某王府堂会,戏码是《文昭关》,因为他常常临阵脱逃,戏提调就派两个人守着他,等他勒上网子,穿好靴子,看着他的人才去休息。哪晓得《昭关》刚该上演,他不见啦,王府管事派人四处去逮他,居然在一家酒铺里找着了,他一个人在自斟自饮,自拉自唱,酒铺门口围着许多人在听。王爷听说汪桂芬捉到了,就说,先叫他唱戏,唱完了再办他。可是等一出《昭关》唱完,王爷的气也消了,他安然离开了王府。他在宫内演戏,也不好好儿干,太监们为他常常受申斥,怕麻烦,就挑上我顶汪派戏。”




王凤卿《朱砂痣》唱片

【摇板】

叹光阴去不归无限烦闷 只觉得人已老两鬓如银

【四平调】

吴大哥真真是言而有信 你与我谋后代不惜辛勤

感谢你这好意情深义尽 退一日必当另有条陈

【二黄原板】

我的儿须从容端然坐定 看形象并非是平等之人

我观他各部位五官端正 在家中可读书细说分明

他说话有方寸智慧聪明 到像个宦家子不差毫分

可记得是何年月日生辰 将八字细说明与儿推论


这小娃言语中已藏暗隐 再问他亲父母便知真情

儿父母年多少在不在因什么见银钱卖与他人

我观他好一似韩门真种 半像我半像妻不差毫分 

我这里取菱花照照相品

【散板】

举动间与我是骨肉有情 亲生子再相逢三生有幸

这才是老天爷弄假成真 你是我亲生子名叫玉印

遇兵荒遭失散十有二春 为娇儿不做官告归故井

梦不想天保佑枯木逢春




凤卿又曾对我说:“汪的好处,吐字收音讲究,行腔浑厚大方,纯用丹田气和脑后音来唱。他的嗓子,高的地方如九霄鹤唳,宽的地方如万顷汪洋,低的地方如古寺晚钟,真是了不起,古人所说余音绕梁,回肠荡气,如饮醇醪等话,对他都用得上。他常唱的戏并不多,通共不过二十来出,其中还有两出老旦戏——《钓金龟》、《游六殿》。汪的老旦戏唱得好,有一次宫里唱《双六殿》,上下场门分摆两个城楼,汪桂芬、龚云甫都扮刘青提,同台双唱。汪唱老旦时,用嗓子的方法与老生不一样,发言收敛用高音多,用宽音少,合乎老旦的分寸。”我说:“老辈善用所长,不唱没把握的戏,汪的戏是以少许胜人多许。我听说当他露头角时,谭、孙二位俱已成名,他还能一鸣惊人,可见他的玩意儿精能到家,无论哪出戏都能抓得住观众。他所以能够成为一家,不是偶然的。”


我与凤卿同台甚久,因此对他的唱、做有很深的印象。他的嗓音高亢而略窄,闭口音胜于张嘴音,所以唱词喜用‘人辰、衣齐“辙。这些辙韵的唱法,口形偏于收敛,能够发挥脑后音的作用。他的“噫”字音得到汪的诀窍,“啊”字音却不如汪,这也是和他天赋条件有关的。凤卿的咬字,坚实沉着,四声准确,唱腔干板垛字,不取花巧,这就掌握丁汪派唱法的特点。下面我拿《文昭关》里一节表演谈一谈。




伍子胥在幕内先念“马来”,凤卿念得有韵味、有气魄,还给人从远道走来的感觉。出场后的[散板]“伍员马上怒气冲”,紧而不散。“逃出龙潭虎穴中”的“虎”字拉长,“穴”字使腔,“中”字音短而有力,唱得简捷了当,符合伍于胥悲愤焦急的情绪。“一言难尽”的叫板念白,“一言”二字较慢,同时望东皋公一眼,以拳捶桌,再用较快的尺寸念“难尽”二字,这样就把下面—段[原板]的尺寸向打鼓的交代清楚了。“恨平王……“—段[西皮原板],是《昭关》中脍炙人口的名唱,他唱得遒劲简练,气力充沛:“血染红”的“染”、“红”,均用单音,韵味高古,使听众如读法书古碑,淋漓痛快。

唱[慢板]时,斜坐,面对上场门台角,“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的唱腔和感情,都是收敛的,主要表现“愁”字。动作很少,在过门中,有时轻轻揉腿,眼睛时开时闭,微皱眉,眼、手同时微微转动,演出了伍员当时的郁闷、沉重、焦灼的心情。





王凤卿《文昭关》唱片

【二黄慢板】

一轮明月照窗前 愁人心中似箭穿

实指望奔吴国借兵回转 又谁知昭关又有阻拦

幸遇东皋公行方便 他将我隐藏在后花园

一连几天我眉不展 夜夜何曾又得安眠

俺伍员好一比丧家犬 满腹含冤向谁言

我好比哀哀长空雁 我好比龙游在浅沙滩

我好比鱼儿脱了钩线

我好比波浪中失舵的舟船

思来想去我肝肠断 今夜未过又盼明天

【二黄原板】

心中有事难合眼 翻来复去睡不安

背地里只把东皋公怨 叫人难解巧机关

你若是真心来救我 为何几日不周全

贪图这富贵来害我 你就该将我献与昭关

哭一声爹娘不能够见面

难得见 爹娘啊

要相逢除非是梦里团圆




“俺伍员好一似丧家犬”,提起劲来唱,利用“家”字阴平高唱的特点,使唱腔随着感情初步往外放一下。“满腹含冤向谁言”,劲头又弛缓下来。四个“我好比”,前三个的腔,变动很小,并且都走低音,但听上去不觉重复,因为他是从抑扬顿挫、轻重疾徐的方法上来表达伍子胥困在关内的压抑情绪的。第四个“我好比”的“比”字拉长一些,为的是和下面“波浪中失舵舟船”七个字一气呵成,这样,可以总结前面三个“我好比”的感情,显得行腔有起伏。接着“思来想去肝肠断”,这句的感情逐渐往外放,表现国恨家仇痛彻心肝,但每两个字都还是收敛着唱的,所以“断”字取腔仅用两板。“今夜未过又盼明天”一句起了承上启下、由(慢板)过渡到[原板]的作用,但还是[慢板]格式,这里的筋节,在于行腔与尺寸的掌握。

在这一段里,胡琴的衬托是非常重要的。王少卿托得巧妙灵活,所以几十年来凤卿就离不开少卿的胡琴。例如前面三个“我好比”的小过门和“思来”后面的小垫头,少卿都能随着唱腔,掌握尺寸和表达情绪。这里也别忘了鼓板的重要性,而板眼尺寸又决定于演员在唱、做方面的交代清楚。总之,唱、做,打、拉必须成为一个整体,才能收到应有的舞台效果。

下面唱工步步上升,紧而不促,险而不危,重而不滞,腔简韵厚。改[西皮]后变为轻快流利,以表现伍子胥有脱险过关的希望,也都深入角色,符合剧情。一般提到凤卿的《昭关》,往往忽略身段神情,其实他的做工并不逊于唱工,比如前面所说唱“一轮明月……”[慢板]时,椅子虽然正摆在大边,身子却斜坐着面对台角,可以避免呆板,又为了表演方便,像望窗看月的动作,就把观众带入诗情画意里去了。

王少卿梅兰芳徐兰沅合影


又如宝剑的处理问题,第一场,见东皋公时说到“愚下正是伍员“,脸上露出警惕的样子,轻轻按剑,一种以防不测的心情,在这一小动作中能够自然地表达出来。起更后的“搜店”(搜店是舞台术语,指戏中某些住店的客人,怕有暗算,所以四面察看一回,这里是借用这个名词),他轻轻拔出剑来,为的是怕有声音惊动主人,而姿势的熟练又露出武将本色。察看室内外情形时,宝剑横端灯后,以免晃眼,转身时,就用剑尖遮住蜡灯,为的是挡风。


这些身段,凡是唱《昭关》的演员都会做,可是凤卿做得细致、明显而又合乎伍子胥的气派。唱到“我本当拔宝剑自寻短见”时,不唱哭头,也不频频下锣,只在过门中加大小锣各一击。唱“拔宝剑”时就准备拔宝剑,唱到“见”字,剑已半出鞘,开始做出要自刎的样子,甩开了胡子,头颈斜着微微往剑锋一凑,正赶头一下大锣,接着神经突然一变,认为自杀是懦弱的,马上振作起来,把宝剑入鞘,恰好赶上第二下小锣,并不来回甩胡子,因为思想转变快,唱腔尺寸快,多加动作和锣鼓,反而会冲淡紧张情绪。从这个例子就能看出,一个演员,不仅要能唱会做,同时必须熟悉文武场。凤卿对这方面十分讲究。少卿常对我说:“给老爷子做活,直提溜着心,拉错一弓子都不行。”萧长华先生常说“一台无二戏”,这句话是包括演员、场面和所有舞台工作人员一齐在内的。




王凤卿《战长沙》唱片

【西皮导板】

某奉军师将令差

【西皮原板】

运筹帷幄坐将台 旌旗不住空中摆

大小儿郎抖雄才 列国中人言三弟在

不用常山子龙来 某家出世英名在

【快板】

那把长沙挂心怀 吩咐三军把马带

【摇板]】他日成功列三台




在京剧里演关羽戏的都宗徽派,前有米喜子、程长庚,后有王洪寿—三麻子。凤卿的关戏《战长沙》、《华容道》宗程,唱念方面比汪桂芬略逊,但功架则比汪好看,因为凤卿有武工基础。凤卿曾与谭鑫培合演《战长沙》,凤卿扮关羽.谭扮黄忠。谭的《战长沙》也宗程,骨重神寒,与其他谭剧的风格不同。

凤卿先生的逝世是戏曲界很大的损失。全国解放后,假使他身体健康,可以有很大的贡献,以他的造诣,不但能够多演戏,还能把艺术传给下一代。因为连年卧病,终于无法实现,这是他本人一直感到遗憾的,而我们也替他深为惋惜。虽然他生前没有收过徒弟,但是他的亲友当中同他研究汪派,并曾向他请教过的人现在还有。他的儿子王幼卿在耳濡目染之下,也很懂得汪派的表演。这一流派在戏曲艺术上的价值是很高的,在百花齐放的今天,我们不能任其失传,还应该使它得到继承和发展。那么,用相当的力量,搜集有关汪派唱做艺术的资料,加以分析和研究,让他再出现在舞台上,以满足广大观众的要求,同时也完成凤卿先生未竟之志,就是我们今后应该做的事了。(1959年)


【京剧三鼎甲】微信号2016年图文总目录

“京剧鼻祖”程长庚 (附清末录音)

余叔岩的对头兄弟 程(长庚)派老生余胜荪

梨园怪杰汪桂芬(附清末录音)

陈富年先生谈老汪派著名须生王凤卿

刘曾复先生回忆汪(桂芬)派名须生王凤卿

记汪(桂芬)派老生名票郭仲衡先生

菊国人瑞 孙菊仙(附珍贵录音)

时慧宝先生 《谈孙派老生》(附唱片)

陈志明老师《我的舅祖父时慧宝》一文

珍贵史料《听罗亮生谈孙菊仙》

1944年李东园先生谈孙派《碰碑》

吴小如先生《童年看堂会戏摭忆》(附录音)

伶界大王谭鑫培(附清末录音)

周信芳先生谈学谭

言菊朋先生1935年《谭大王举鼎》一文

何时希先生谈老谭派名票友程君谋

刘斌昆先生《回忆谭鑫培》(附唱片)

梅兰芳:听戏的听傻了,就连我这同台唱戏的也听出了神。


·END·
 

盛世梨园


传承盛世中华之民族风骨


复兴华夏梨园之浩气长歌


微信号:liyuanzidire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