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迷恋一纸婚书,它有可能是张卖身契

 木头1018 2017-03-30

说起古代婚书

你能想到什么?


喜庆的

凤冠霞帔



美美的

民国婚书



你不知道的是

有些婚书跟婚姻嫁娶有关

也有些婚书与婚姻嫁娶

完全无关


比如,卖身婚书



我们先说有关的


古代结婚

从想结婚到真正结婚

有个复杂的“六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书法史上地位不可撼动的王羲之

为儿子王献之求亲时写过

《与郗家论婚书》



唐宋时期

立婚书成为社会习惯


到了元代

婚书的形式和内容都趋于规范化

从法律上对婚书样式做了明确规定


《元典章》



有大家熟悉的

通婚书、允婚书、合婚书等


清光绪皇帝《大婚典礼红档》


然鹅

也有一些大家可能没见过的



分手婚书

入赘婚书

纳妾婚书

·

·

·

以及


卖身婚书!!!



  分手婚书  



以唐代敦煌“放妻书”最为著名


这些分手婚书用词典雅

浪漫温柔还煽情

追溯前世今生姻缘

说明分手原因

并且祝妻子分手之后

要认真梳妆打扮尽显姿色

再找一个好夫婿


不愧大唐风范


“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

以求一别,物色书之,各还本道。

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

选聘高官之主,弄影庭前,美效琴瑟合韵之态。”


敦煌《放妻书》


还有一些特殊的婚姻形式

比如入赘招夫、再嫁、蓄妾

也需要立婚书


至于男嫁女的

  入赘婚书 



有的与娶妻婚书类似

注重礼仪和文辞

但是更多侧重强调

男方的养老责任

以及将来所生子女的归属


“同岳父同居到老。日后生子传孙,

该由长男传黄家,次男传白家”




  纳妾婚书 



纳妾通常不需行六礼

更多类似于买卖行为

需要立婚书


唐代已有明确法律规定

元明清纳妾婚书都有模板


“凭媒人某人某氏,议配某境某人为侧室,

本日受到聘银若干两,本女即听从择日过门成亲”

辜鸿铭“茶壶茶杯论”



老照片中妻妾成群的家庭



还有一类特别的

  卖身婚书 



底层百姓

贫困或遭遇天灾人祸之后

通常会卖妻卖儿


有将自己妻

卖与他人为妻形成的婚书


其中往往说明买卖原因

申明归属权

定好价格

还有简单的祝愿


“因家庭清淡、日食难度,

自情愿将妻汤氏配……陈芬为妻,

议定聘金龙银一百五十大员。

……择吉日完婚,传子及孙,财丁两旺”


卖妻婚书


卖妻卖儿婚书


卖儿婚书


卖儿媳婚书


卖女婚书


“有次女一人年十四岁情愿许配

……为妻……大洋六十元。
如若投崖奔井,与娘家无干。”



辽宁省档案馆藏

《辽东都指挥使司类·信牌档》

有一份万历十六年的

“卖身婚书”

女孩家贫被卖给别家做童养媳

并盖有被卖女孩手印脚印



嘉靖三十年《胡音十卖男婚书

父母将儿子卖给别人做仆人


“凭媒妁中出卖与家主汪名下为仆,

三面议做财礼银叁两五钱整”


顺治六年《阿谢卖婢婚书

将自己家的婢女卖给他人当婢女


“今有使婢名唤小女……出卖与侄名下为婢”

“立此婚书存照”



卖身契称为“婚书”

卖价称为“财礼银”

保人称为“媒人”




唐宋元时期“婚书”

通常都与婚姻关系有关


而目前所见明清时期

徽州地区卖身文书

大多被称为“婚书”


明清徽州人身买卖文书一览表


但是

此婚书不同于彼婚书

跟婚姻关系没有任何关系

而是一张赤裸裸的卖身契


辣么

为什么将卖身契称为婚书?


有人说

明代实行限制畜奴政策

但是民间依然存在大量人口买卖情况

为了防止触犯法律条文

卖身契上对于奴婢的称呼

通常也会改成“义男、义女”

卖身契也称为“婚书”



别再迷恋一纸婚书


“婚书”并不仅仅是

合二姓之好的凭证


也有可能只是

纯粹买卖关系的契约而已


“媒人”并不仅仅是

成全两姓之好的中间人

也有可能是

·

·

·

人贩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