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芜湖无为襄安居民的来历

 洁洁赢 2017-03-30

  襄安是无为最古老的集镇,研究历代襄安居民的来历颇有价值。

  襄安最早的居民可能是距今40万年左右的“和县猿人”或距今20万年的“银山人”的后裔。襄安白鹤观遗址中,商周先民用遗留下来的土墙中的蚌壳螺丝壳,用石刀石斧,用陶罐陶鬲以及灰色、黑色的陶片,告诉后人3600年前襄安已经进入文明社会。远古的襄安除了居住着巢湖南岸的土生土长的古人类,可能还有外来的舒人、庸人、相人和燕人。舒人是春秋时期分布在淮河和长江之间舒姓小国的统称。公元611年后,被秦楚所灭的庸国人东下,庸人与南下的舒人在无为南即襄安一带的岗地相会,建立舒庸国,他们相互依靠,农耕渔猎。相人亦作襄人,早期生活在岷山南麓襄阳一带,曾随黄帝东迁河南河北。商代,部分相人由鹿邑南迁,其中东迁的相人迁到淮南的相山,北魏时建襄邑县。据说还有一部分相人迁居无为南,把居住地取名“襄安”,即襄人平安之意。这部分襄人后来融入吴人。燕人是指北方的燕国人。战国七雄之一的燕昭王曾经封其弟为襄安君,后把他质于齐。据说襄安君曾经到楚国活动,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百姓为了纪念襄安君,把原先的地名“驾邑”改为“襄安”。可以拿来佐证的是,黄山市黄山区三口镇发现了清代“襄安王庙”遗址。

  秦汉时期,虽然巢湖南人烟稀少,但襄安已经成为长江北岸一个重要的城镇,秦朝已经在此设立了襄安县。据说楚汉相争时期,项羽和刘邦在襄安一带展开撕杀,项羽打进襄安,杀得襄安集镇内没有剩下能吃东西的人和动物。就是说,秦末的襄安居民,不是被项羽杀死,就是四处逃散。西汉和东汉襄安社会安定,炊烟渐渐多起来,现在的襄安镇是当时襄安县的治所。三国时期,东吴在襄安招安归降之人,并派饶助为襄安长。十里墩乡的“新附城”当时是用来安置新近归附人员的,应该归襄安长管理。东晋时期,氏族和地主南迁,朝廷在襄安北的现在红庙镇一带设扶阳县,安置南迁的农民。这个时期,肯定有许多北方居民迁居襄安。

  元末明初,长江流域荒凉一片,江淮一带的百姓大多逃亡。明代初年,芜湖县只剩下83户,一江之隔的无为县及襄安镇当然也人烟稀少。当时,无为地域唐宋时期遗留下来的“板结户”很少,大量荒地没有人种植。于是,来自皖南和江西“瓦屑坝”的百姓大量迁居无为,现在襄安居民的始祖约有一半以上是这时期迁居来的。到了明朝中叶,随着长江滩涂地的不断开垦,皖南包括徽州、宣城等地居民不断迁入,另有原先自皖南和江西“瓦屑坝”迁到无为以北的含山、巢县、肥东、合肥、庐江的百姓重新南迁到无为,使襄安地域居民渐渐增多。因为战争,清朝初年无为地域居民减少,大量闽浙居民迁入无为。我的一个张姓学生是襄安人,她介绍说她的的祖上来自福建。清末“太平天国”之后,随着刘秉璋、潘鼎新家族和李鸿章宗亲迁居无为,又有大量合肥、肥东、肥西人迁居襄安。襄安镇上的关姓,是我的亲戚,据说他的先祖是清末从合肥一带迁居无为州的。

  现在的襄安人真是东西南北天下人汇聚而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