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至50后下至00后,全球几亿华人为他庆生,这位人间大侠

 静海听潮vurer6 2017-03-30



他壹生獲獎無數,榮銜甚多:

英國政府O.B.E 勛銜,

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勛銜,

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新加坡東亞研究所,

等海外名校的榮譽院士,

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公開大學、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UBC)大學名譽博士,

吉林大學、北京大學、日本創價大學、

香港大學、南開大學、浙江大學、

廣州中山大學、四川大學、華東師範大學、

杭州大學、蘇州大學、國立清華大學,

等國內名校的名譽教授,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名譽院長,

1998年獲香港市政局頒授的,

“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

香港(及海外)文學藝術協會頒授的,

“當代文豪金龍獎”,

同獲此獎的還有巴金和冰心。

2000年獲香港政府頒贈,

最高榮譽大紫荊勛章。

“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

大本鐘獎個人獎之終生成就獎,

“香港藝術發展獎”的“終身成就獎”,

……

榮譽頭銜,各類獲獎是數不勝數。


他是聞名世界的“文壇聖俠”,

武俠小說作家界的“武林泰鬥”,

有華人的地方必定有他的作品,

據不完全統計,僅在中國大陸地區,

他的讀者就以億計算,

他的作品影響了當今幾代人的成長。


他還是新聞學家、企業家、

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

香港最有影響力的《明報》創始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主要起草人之壹。

2001年國際天文學會將壹顆,

由北京天文臺發現的編號10930,

小行星命名為他的名字。


沒有他,我們就不會愛上武俠……

他創造了壹個時代的神話,

今天他度過了93年堪稱傳奇的人生,

他,就是金庸

今天是金庸先生的93歲大壽,

各界人士紛紛為他送上祝福,

去年的壹條祝福視頻也火了!


在視頻中,

林誌穎祝福金庸老師長命百歲


黄晓明也祝金庸老师长命百岁!


马云也献上了自己的祝福,

祝金庸老师长命百岁。


一次觉得还不够,

又祝福了一次!


祝福很真诚很实在,

可长命百岁的意思,

你们知道吗……


这位大侠的内心:

1924年3月10日金庸生於浙江海寧,

本名查良鏞,在家排行老二,

幾百年來查家人才輩出,

被康熙稱為:

“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

父親查樞卿受過西式教育,思想開明,

母親徐祿是徐誌摩的姑媽,

因此,他是個名副其實的大少爺,

家中有千畝田地,上百的租戶,

但這位少爺最大的愛好卻是讀書,

從小就喜歡捧著名著不停地翻閱。


但是他少年時代的生活和求學之路,

卻是壹波三折,歷經磨難,

5歲時,入海寧縣袁花鎮小學,

12歲時,考入嘉興壹中離開家鄉,

13歲時,日寇入侵江南,

他隨全家壹起逃難,

輾轉余杭、臨安、麗水等地,

途中母親不幸得急癥病亡。

14歲時,他進入浙江省立聯合高中初中部,

年紀輕輕,卻已是才華橫溢!

15歲的他,就和同學壹起編寫了,

壹本指導學生升初中的參考書,

——《獻給投考初中者》,

這是他出版的第壹本書,

也是中國第壹次出版此類書籍。

原来大侠的第一本书,是学习参考书

不久後,又入聯合中學高中部,

就在快畢業的時候,

他卻因寫了諷刺黑板報,

《阿麗絲漫遊記》而被開除了學籍。

16歲時,他再轉入浙江衢州中學,

高中畢業後,去了《東南日報》工作。

但此時的他,夢想卻是當壹名外交官,

於是20歲時,

他考入了重慶國立政治大學外文系。

人生中已經早早經歷過壹次開除了,

他可該吸取教訓了吧?


可他性格裏卻沒有妥協二字,

他有著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胸襟,

世俗無法來逼迫,他對黑暗的順從。


他因為對當時國民黨職業學生的行為不滿,

而向重慶國立政治大學投訴,

結果卻是反遭退學……

後來為了能去長沙國立湖南大學學習,

他曾千方百計突破日軍防線到達湖南,

卻因為手續問題而再次被拒,

最後,他轉到了上海東吳大學學習國際法。


在22歲時,

他進入上海《大公報》任翻譯,

兩年後,他終於順利地畢業了,

並被派往香港分社工作。

26歲時,

他懷揣著夢想,趕赴北京,

想在外交部求壹個職位,

卻因不滿外交部政策,

而重返《大公報》香港分社,

幸運的是,

他的這個決定,讓他逃過了文化大革命,

也徹底改變了他的未來……


平庸是庸,可金庸不庸,

金庸是“鏞”字壹分為二。


1950年,《大公報》所屬《新晚報》創刊,

他被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

和梁羽生成為了同事,

1955年,他第壹次以“金庸”為筆名,

在副刊連載自己的第壹部,

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

每天壹段,壹共連載了574天。

這本武俠小說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也奠定了他在文壇江湖上的大俠地位。

1957年,他又作為編居,

進入長城電影公司,

《絕代佳人》、《蘭花花》、《午夜琴聲》

等居本均出自他手。

兩年後,他離開長城電影公司,

與中學同學沈寶新合資創辦《明報》,

並擔任主編兼社長,

之後創辦《明報月刊》、《明報周刊》等,

在他的努力下,很快《明報》就成為了,

當時香港最有影響力的報紙之壹,

被譽為香港的《泰晤士報》,

《明報》對時局的預測和分析,

都遠超當時的其他報紙。

在此期間,他還不停地創作武俠小說,

壹手寫社評,壹手寫武俠,,

到了1972年,他已經創作了,

十五部長、中、短篇武俠小說。

1955年《書劍恩仇錄》,

1956年《碧血劍》,

1957年《射雕英雄傳》,

1959年《雪山飛狐》,

1959年《神雕俠侶》,

1960年《飛狐外傳》,

1961年《白馬嘯西風》,

1961年《鴛鴦刀》,

1961年《倚天屠龍記》,

1963年《連城訣》,

1963年《天龍八部》,

1966年《俠客行》,

1967年《笑傲江湖》,

1969年《鹿鼎記》,

1970年《越女劍》......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他说这14个字,

便是他的整个青春。 

1985年到1995年,單單臺灣,

他的作品就已發行四百七十萬冊,

這還不算幾百萬冊盜印的。

他的小說平均每本超過壹千版,

總銷量達壹億!

在全世界他的作品都高居暢銷榜榜首,

他的小說還被翻譯成各種文字,

東南亞早在70年代就出版過他的作品,

日本最具規模的出版社,

準備出齊金庸全集,

韓國有不少壹流的出版社,

還盜譯他的作品。


有人說:“活著的時候,

讀者就以億來計算的作家,

只有金庸壹人。”

這其實壹點也不誇張。

他的小說還不斷地被搬上熒屏,

成為了無數人度過童年的永恒經典。

《神雕俠侶》被翻拍了至少8次,

射雕英雄傳也至少翻拍了8次。


今年最新翻拍的射雕英雄傳,

在豆瓣評分高達8.1分!

金庸筆下引人入勝的劇情,

再加上壹個好導演良心的制作,

就必定會成為壹部征服人心的好片!

2005年,他的《天龍八部》還被選入,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讀本(必修)。

人們掀起了金學研究熱。


究竟為何他的作品能夠盛久不衰?

因為他的作品教會我們的太多太多……


他用壹支筆,

給世人心中種下了壹個武俠夢。

他教會我們了解江湖的人性,

嶽不群的偽、風清揚的真、

九指神丐的謙、黃蓉的作……


在他的小說裏刀光劍影愛恨情仇中,

他教會了我們俠字的真正含義:

俠,是大人呵護身邊兩個小人,

俠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俠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郭靖對楊過說:

“ 我輩練功學武,所為何事?

行俠仗義,濟人困厄固然是本份,

但這只是俠之小者。

江湖上所以尊稱我壹聲‘郭大俠’,

實因敬我為國為民,

奮不顧身地助守襄陽……

只盼妳心頭牢牢記著,

“為國為民、 俠之大者”,

這八個字,日後名揚天下,

成為受萬民敬仰的真正大俠。”


是啊,真正的俠義精神,

就是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大情懷,

就是為國為民,視死如歸的大格局!

妳是否還有發現,

在金庸的作品裏,

還暗藏著壹套教育真經?


《射雕英雄傳》中,同樣都是英雄的後代,

為何聰明過人的楊康失敗了,

傻裏傻氣的郭靖卻成功了呢?


從母親看,


郭靖母親李萍,大字不識壹個,

也沒有地位,但她從不枉自菲薄,

教會了郭靖不向命運屈服,

要吃苦耐勞的樸素道理。

而楊康母親包惜弱,

她沒有讓楊康懂得吃苦,

更沒有讓楊康懂得民族大義。


再從父親看,

郭靖,出身單親家庭,

而鐵木真,哲別,江南七怪,馬鈺,

這些如同父親的人,

教會了他善良、要腳踏實地。


反觀楊康,

完顏洪烈精心培養楊康,

卻僅僅是在能力方面精心培養,

對他極度縱容。

他自己身邊盡是些耍陰謀詭計的人,

耳儒目染之下,

楊康自然不會有好的德行。


兩種教育環境下成長的兩個孩子,

自然收獲了未來截然不同的人生。

這就是金庸通過作品所告訴人們的,

俠義精神與人生的樸素道理。


1972年,金庸公開宣布封筆,

他開始把自己近20年寫的小說,

逐字逐句地進行修改,

修訂時間長達10年之久,

最後才出版了壹套,

15本36冊《金庸武俠小說全集》。

可見他的用心程度!

他說他之所以修改,

是希望100年後還能看……

精華在筆端,

血淚鑄匠心。

作為壹名大師,

他的心中有無盡文章,

寫過洋洋灑灑千萬字。

可真實的他,

其實是個溫和而不善言辭的人。

有人說他是韋小寶,

有人說他是喬峰,

還有人說他是陳家洛,

可他說;

“我肯定不是喬峰,也不是陳家洛,

更不是韋小寶……

因為我做事畢竟是嚴謹的,

不可能會這樣瀟灑風流……”

媒體最會捕風捉影,

最會抓鏡頭下的人的短處,

最會從細節渲染當事人的性格。

可媒體筆下的金庸卻是這樣的:

“拍照時,他微微有些羞澀和緊張,

手裏拿著壹張從雜誌上,

取下來的塑料封套,

卷成細長的棍,不停地玩弄……

看到他略帶靦腆的笑容和不知所措的舉止,

在這數百平米環繞書架和海景的大辦公室內,

格外顯得孤單。”

因為他總是儀容整潔,

和藹親切,讓人感到舒服,

任何時候他都帶著壹股謙虛。

其實,真實的他更像是郭靖,

抑或是令狐沖,

他的好友說:


“他壹向木訥,不喜多言,他心裏面的話,

似乎完全宣泄在他的小說裏。”

他寫盡男女之間的恩怨與情仇,

卻對自己的感情生活守口如瓶。

正如他的求學之路,

他的感情經歷,同樣地壹波三折,

尤其他的第壹任妻子杜冶芬,

更是讓人感到金大俠的感情諱莫如深......


23歲那年,

他正在《東南日報》當實習編輯,

因為他幽默副刊的壹則問答,

而和名叫杜冶秋的讀者相識,

兩人在信中相談甚歡,

她歡迎他到家中做客。


於是他在壹個星期天登門拜訪,

和當時17歲的杜家小姐邂逅,

壹個是風度翩翩的青年才俊,

壹個是清秀溫婉的江南美人,

兩人壹見鐘情,雙雙墜入愛河。

1948年他因為《大公報》的工作,

被派往香港分社。

離開前,他急忙趕到杭州向杜家提親,

杜家的長輩,

都對這個文質彬彬而有修養的青年很滿意,

不久後,他就和杜冶芬在上海舉辦了婚禮。

婚後他們壹起去了香港,

甜蜜溫馨的生活讓他感到喜悅,

當時他喜歡用“林歡”作自己筆名,

林是他們兩人姓氏中都有個木字,

雙木便成林,

而歡是指他們歡樂的生活。

然而,再熾熱的愛情也終會回歸平淡。


他的工作越來越忙,

常值夜班沒時間陪伴妻子,

金庸立刻投入到繁忙的報館工作,

杜冶芬壹個人在家寂寞無聊,

加上因為不會粵語無法找工作,

生活過得並不愉快。

夫妻二人的誌趣漸行漸遠,

最後杜冶芬回杭州娘家,

1953年兩人辦理了離婚手續。

事後,杜冶秋回憶說:

他們離婚的主要原因,

恐怕還是‘愛尚且存在不足’。


他們的感情故事,

帶著那個特殊時代的傳奇色彩,

而之後的壹段單戀卻影響了他的終身。

1957年,金庸突然放弃报社的工作,

进入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公司当编剧。

原来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的目的是为了,

接近自己暗恋的女神夏梦。

夏夢美艷動人,富有才氣,

是光彩奪目的壹線影星,追求者無數!

當年33歲的金庸也被她迷得神魂顛倒。

他說:

“西施怎樣美麗,誰也沒見過,

我想她應該像夏夢才名不虛傳。”

他還說:“當年唐伯虎愛上了

壹個豪門的丫環秋香,為了接近她,

不惜賣身為奴入豪門,

我金庸與之相比還差得遠呢!” 

他還為夏夢量身打造了《絕代佳人》,

這成了夏夢的代表作。


可惜這是場單相思,

夏夢早就心有所屬,

1954年,和商人林葆誠結了婚。

他苦戀多年卻無法修成正果,

壹腔癡情只能化作流水,付之東流!

夏梦不可能爱他了,

可他仍然不愿从梦中醒来。

在他的小说中,

处处都能找到夏梦的影子,

《神雕侠侣》中冰清玉洁的小龙女、

《射雕英雄传》里冰雪聪明的黄蓉、

《天龙八部》中貌若天仙的王语嫣……

1976年,夏梦要离开中国移民加拿大,

这件很平常的事,

他却将其放在报纸头条大篇幅报道,

以此来告别自己的梦中情人,

来纪念自己将留恋一生的梦……

夏夢與林葆誠結婚兩年後的1956年,

他與剛烈的第二任妻子朱枚,

走進了婚姻殿堂,

她畢業於香港大學,

是個敢愛敢恨,敢打敢拼的女強人。

夫婦倆共同創辦《明報》,

他擔任主編,她是唯壹的女記者,

剛開始時《明報》銷量很差,

在激烈的同行競爭中,

瘦弱不堪的《明報》隨時都可能倒下,

而當時他窮得叮當響,

生活條件也很糟糕,

朱枚壹邊照顧4個孩子,

壹邊每天從家裏送飯給他吃。

夫婦倆為事業經常壹起熬夜,

沒多余的錢買兩杯咖啡,

就同喝壹杯咖啡,

在彼此的陪伴下,

在如此艱苦的日子裏

他們卻品嘗到了愛情甜蜜的滋味。

1970年,他的小說風靡整個香港,

《明報》也頗具規模,

成為香港數壹數二的報紙,

事業壹路高歌,前途壹片光明,

可他們的婚姻卻亮起了紅燈,

他個性外柔內剛,不輕易改變,

而她也是個剛烈要強之人。

兩人在困難的日子裏,

尚可形成積極進取的合力,

即便偶有齟齬,也很快會消解,

而難關壹旦度過

外在壓力小了,兩人之間的矛盾,

便再也無法掩蓋了。


人到中年,他們卻痛苦地發現,

兩人除了事業以外,

共同語言越來越少,

漸漸地,愛變成了冷漠,

金庸不願這段經歷了許多考驗的婚姻結束,

他想盡辦法補救,

然而生活並未按他的意願繼續......

兩人在煎熬中,

心力交瘁維護的這段婚姻,

終因壹場流言把他們推到了崩潰的邊緣。


據說,他工作累的時候,

常去公司附近的壹家餐廳買咖啡提神,

壹次,他跟往常壹樣去這家餐廳,

結賬時,他留下了10元小費,

沒想到壹位女侍應卻突然攔住他,

非要把10元錢還給他。

她說:“妳是文人,靠寫稿為生,

賺錢相當辛苦,

所以10元小費壹定不能要。”

他聽完後很是歡喜,沒想到,

壹個年紀輕輕的女侍應,

卻能說出這樣壹番話,

於是兩人從此就成了朋友。


外界流言四起,

大家都說他愛上了那個女侍應。

他的長子查傳俠11歲就開始寫文章,

長大後在著名的哥倫比亞大學讀書,

因為母親經常大發脾氣,

動輒和爸爸吵鬧。

他從就小目睹了父母的不和,

而對人生充滿了種種悲觀的想法。

1976年10月,年僅19歲的他,

因為壹點小挫折再加上聽到的,

關於父母感情的流言後,

壹時想不開自殺了……


兒子的死,

讓他們之間的結再也不可能化解了,

兩個要強的互不妥協的愛人,

最終離婚收場。

他們的離婚沒有得到好朋友們的諒解,

朱枚也在在孤獨中度過余生,

1998年因病在香港醫院離世,年僅63歲。

金庸曾面帶愧色地公開說過:

”我對不起朱枚,我作為丈夫並不成功,

我心裏感覺對不起她! “

他也曾無奈嗟嘆:

“我對愛情的看法從年輕到現在,

都沒什麽改變,

最理想的是壹見中情並締結連理,

然後壹直愛下去,

可惜只能是理想。

現實生活需要婚姻制度,

可惜那總讓愛情走樣,

不過是人為的勉強結合,

壹種妥協。” 


金庸暮年又遇愛人,

他現任的妻子林樂怡,

容貌清麗脫俗,

比金庸年輕27歲,

她是否就是當年那個女侍應,

至今仍無法查證。

曾有記者問金庸:

最後壹段浪漫是在什麽時候?

75歲的金庸難受似地說:

“那時我已年紀不小了,

好似吸毒,妳明知那是不好的,

但抗拒不了引誘,又吸了。”

他說:“太太很照顧我的生活起居,

非常註意我的飲食,不準我吃這吃那,

而我也能欣然接受。”

他們的生活過得平淡而溫馨,

談起妻子時,他總是面帶微笑:

“平時她什麽都很遷就我,

到她發脾氣時,我便忍住不回嘴。

跟她的關系不算特別成功,

又不算很失敗,和普通夫妻壹樣。” 

這段似乎有著物質階層鴻溝的婚姻,

最終卻是相儒以沫壹生。

因為她懂他,

他們有著同樣的思想階層。

如今93歲的金庸,

仍然精神抖擻,充滿活力!

到處遊歷和講學。

他說:“我的身體壹向還好,

但並不像有的媒體說的那樣功夫了得,

其實我不會功夫,壹點也不會。

許多人都好奇他的養生秘笈,

其實,他的秘笈很簡單。


1.心態


“可以說《天龍八部》表達了,

他對人生的部分看法。

我們中國人認為,雖然死不可避免,

但生時應該過得好好的,

應該去幫助別人,

心平氣和,講究中庸之道。

他說,人需要具備,

“八風吹不動”的心理素質和修為,

佛家的‘八風’,

是指利、衰、毀、譽、稱、諷、苦、樂,

四順四逆壹共八件事:

順利成功是‘利’,失敗是‘衰’,

別人背後誹謗是‘毀’,

背後贊美是‘譽’,當面贊美是‘稱’,

當面詈罵攻擊是‘諷’,

痛苦是‘苦’,快樂是‘樂’。

先哲教導說,

應當修養到遇到八風中,

任何壹風時都不為所動,

這就是情誌養生的最高境界。

我朝這個境界不斷地努力,

所以能健康瀟灑地活著,

不會隨隨便便地,被不如意的事情,

氣出病來,更不會被氣死。


2.喝綠茶


品茗綠茶是他的養生之道,

他喝茶有自己的壹套,

綠茶茶葉要鮮嫩的,

清明之前便要采下,分量不要太多。

飲茶與養生是相通的,

茶可以使人怡神健腦,

但喝茶的量不要太多。


3.愛下圍棋


他壹直對圍棋很有興趣,

有時候甚至自己和自己對弈。

圍棋能防止老年癡呆癥,

保持思維靈活。

他目前是業余圍棋六段,

中國棋院所有的職業棋手,

都與他下過棋、教過他,

所有教過他的老師的段位加起來,

可能是世界最高的。

在他的許多作品中也都寫到了圍棋,

《書劍恩仇錄》中陳家洛下圍棋,

用棋子做暗器;

《笑傲江湖》中的黑白子癡迷圍棋,

《天龍八部》的玲瓏棋局等等。


4.養生要訣


他有壹套“十二少、十二多”

養生要訣:

少思、少念、少欲、少事、

少語、少笑、少愁、少樂、

少喜、少怒、少好、少惡。

行此十二少,乃養生之法也。

多思則神怠,多念則精散,

多欲則智損,多事則形疲,

多語則氣促,多笑則肝傷,

多愁則心懾,多樂則意溢,

多喜則忘錯昏亂,多怒則百腸不定,

多好則專迷不治,多惡則焦煎無寧。

此十二多不除,喪生之本也。

他注重养生,希望长寿,

却也无惧死亡,

假如死亡真的来临,

他绝对会坦然面对。


2003年7月,

他在央视《新闻夜话》中说,

将来他的墓碑上,会写着这样一句话:

“这里躺着一个人,

在20世纪、21世纪,

他写过几十部武侠小说,

这些小说为几亿人喜欢。”

的確,

凡是有華人的地方,

就有金庸武俠小說。

這句話壹點也不誇張,

全世界華人中,

上至50後下至00後,

從街頭小販到政界高層,

全世界各地都有金庸的粉。


李開復在美國上學時,

把每本金庸小說都讀了整整五遍。

數學家陳省身也是金庸迷,

著名紅學家馮其庸曾說:

我是金庸小說的忠實讀者,十多年來,

我讀金庸小說盡管重復了三四遍,

但至今仍如初讀時般的熱忱。

 

而馬雲更是金庸的超級狂熱粉絲,

他第壹次見到金庸時,

見慣大場面的他卻激動到不能控制,

對著金庸便侃侃而談了3個小時,

金庸也親自為馬雲手書:

 “神交已久,壹見如故”


金庸参观阿里时,留下的墨宝


阿里巴巴其实深受金庸武侠文化的影响,

每个员工都有“花名”,

马云的花名是”风清扬”,

天猫双11创始人张勇花名“逍遥子”,

集团秘书长邵奇峰花名是“郭靖”。

花名一律不能用反派的,

因为这是对正气的追求。

身在阿里巴巴公司,

就如同置身在江湖之中。

阿里所有会议室都是以,

金庸小说中的地名命名的,

这个叫“光明顶”,

那个叫“达摩院”,

还有“桃花岛”、“聚贤庄”等等。

就连卫生间都有别名,“听雨轩”……


他的小說,

已經不僅僅是小說,

更是壹個世人向往的江湖世界!

當妳將他所有作品,

按年份整理出來時,

妳會發現那些看起來毫不相關的人物,

毫無聯系的故事,

其實都有著自己的前因後果!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侠骨柔肠,快意恩仇,

义薄云天,荡气回肠,

悲壮天龙,浪漫神雕,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江湖儿女,仗剑天涯,

愿江湖间的千万种苦难,

都远离他这个侠义灵魂,

惟愿他能健康平安喜乐,

继续书写人世间的传奇。


智者乐,仁者寿,

金庸大侠,

祝您93岁寿辰快乐!

金庸小说经典语录

1/10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会有江湖,人就是江湖。


2/10百战江湖一笛横,风雷侠烈死生轻。鸳鸯有耦春蚕苦,白马鞍边笑靥生。


3/10世间多少痴儿女,情到深处无怨尤。


4/10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5/10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恨不知所终,一笑而泯……



6/10情之为物,本是如此,入口甘甜,回味苦涩,而且遍身是刺,你就算万分小心,也不免为其所伤。多半因为这花儿有这几般特色,人们才给它去上这个名儿。


7/10天地四方为江湖,世人聪明反糊涂。名利场上风浪起,赢到头来却是输。


8/10沐春风,惹一身红尘;望秋月,化半缕轻烟。顾盼间乾坤倒转,一霎时沧海桑田。方晓,弹指红颜老,刹那芳华逝。

9/10相遇不能相知是痛,相知而不能相爱也是痛;我知道,可能有一天你会忘了我,你会海阔天空、云淡风轻;但是我做不到,我只会万箭穿心。


10/10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与其天涯思君,恋恋不舍,莫若相忘于江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