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春天的诗词可以这么美,为孩子毫不犹豫的收藏吧!

 感恩q7kbreu7j1 2017-03-30


古典诗词歌赋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尤其是诗词更是中国古代文化最璀璨的明珠。还有句俗语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许多家长更是把唐诗宋词作为家庭启蒙教育的教材。学习诗词有哪些好处呢?


1
健脑,益于体力和智力发育。

诗歌节奏鲜明,具有音乐性,朗读不仅可以刺激听觉器官,还能起到健脑的作用。反复吟诗,可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抑制过程达到相对平衡,血液循环加速,体内的生化代谢更加旺盛,能增加一些有益的激素及活性物质的分泌,这些物质能使血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趋于最佳状态,十分有益于体力和智力的发育。

2
锻炼儿童的记忆力。
诗词中有些篇章与儿歌相似,孩子记忆能力好,很容易背会。一般儿歌,艺术性差,而诗词中不少篇章,艺术性﹑思想意境均佳。常背一些诗词,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记忆力。
3
使孩子受到美感的熏陶。
诗中有不少篇章都写得很美,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再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诗句,都写得富于诗情画意,多让孩子读一读,背一背,可以受到美的陶冶,有利于身心健康.
4
使孩子了解一些历史知识。
诗词是古代的文化,在给孩子讲解诗词时,可以随着讲解,使孩子自然而然地懂理一些历史知识。这比单纯地讲历史,更容易受到儿童欢迎。
5
为孩子将来学习汉语打下基础。
诗歌中,既有不少儿童不认识的字,又有许多语法现象,学龄前阶段背些诗歌,可以使和童提前接触汉语知识。不少人文学修养好都与他们从小接触过诗词有关。


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眼下,尽是春色,踏青郊游时,不妨让孩子学会用诗词来描绘春天!以下是小编整理分类的跟春天有关的诗词,妈妈们请收藏好哦!


翻开唐诗宋词,以柳咏春的名篇佳作比比皆是,柳的形体特征具有阴柔之美,恰与古代人们对女子的审美标准是统一的。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句,写的就是柳的这种内在特质之美。

   柳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柳》
唐·方干 
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
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
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
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

《题柳》
唐·李中
折向离亭畔,春光满手生。
群花岂无艳,柔质自多情。
夹岸笼溪月,兼风撼野莺。
隋堤三月暮,飞絮想纵横。



春天里,仿佛每首诗词都离不开花,写花也是古代人们对春天最好的诠释。花都有其不同的意义,桃花象征美人,杏花象征幸福美满,梨花象征着纯洁的爱情……花不仅描绘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也预示着春天给人带来的希望和活力。

  花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游赵村杏花》
唐·白居易

赵村红杏每年开,

十五年来看几回?

七十三人难再到,

今春来是别花来。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次韵梨花》
宋·黄庭坚

桃花人面各相红,

不及天然玉作容。

总向风尘尘莫染,

轻轻笼月倚墙东。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在古诗词中,写鸟的意义很多,但春天里的莺与燕更多象征着爱情,或者说对爱情的向往。

  鸟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昆虫


蜂、蝶、蚕、蝉、蜻蜓等常常被古代诗人引用在其诗词中,以小见大,以点说面也是唐诗宋词常用的手法。

 昆虫
《蝶》
唐·李商隐 
孤蝶小徘徊,翩翾粉翅开。 
并应伤皎洁,频近雪中来。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嘲蜻蜓》
宋·杨万里 

饵花春蝶即花仙,

饮露秋蝉怕露寒。 

只道蜻蜓解餐水,

元来照水不曾餐。


《蜻蜓》
唐·韩偓 

碧玉眼睛云母翅,

轻于粉蝶瘦于蜂。 

坐来迎拂波光久,

岂是殷勤为蓼丛。 


《野蚕》
唐·于濆 
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 
无功及生人,何异偷饱暖。 
我愿均尔丝,化为寒者衣。



雨,这一自然事物在诗词中已成为诗人钟爱的抒情意象,折射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有的代表眼泪,代表悲愁;有的代表春天万物复苏;有的代表水源是农耕人民的渴望。不同时代诗人笔下的雨亦是风格迥异,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征。

 雨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雨》
唐·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

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

珠箔飘邓独自归。



山水


诗词中常借山水来抒发对故乡的怀念,表现出的诗人别离之情、羁旅之思和伤己伤时。更有许多诗人南下,借江水抒思乡之情、政治失意之悲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山水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别曲》
唐·张籍 

长江春水绿堪染,

莲叶出水大如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

那不长系木兰船。


《江南春绝句 》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孩童


诗词,不论是古代诗词还是现、当代新诗,其中总要描写人物形象,为了塑造出性格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对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和细节等等进行细致而逼真的描写,以创造出艺术的典型。

孩童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蛮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出游


自古至今,描写江南春色的诗词文赋比比皆是。诗人描写春天出游时所见的明媚风光,让读者身临其境地饱览了湖光山色之美,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出游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游曲》
唐·王涯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
小舟撑出柳阴来。

《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春游》
唐·元稹
酒户年年减,山行渐渐难。
欲终心懒慢,转恐兴阑散。
镜水波犹冷,稽峰雪尚残。
不能辜物色,乍可怯春寒。
远目伤千里,新年思万端。
无人知此意,闲凭小栏干。


离别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离别”也就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离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小时候,记忆里的声音,对精神世界是有影响的。诗歌,哪怕不明白意思,也可以感受韵律之美,许多东西记下来,就是在心里生根,日后触景生情,总会懂的。  



让孩子在从自然中领略世界的美好,家长也可以从生活中教育孩子,所以,今天我们请到两位专家,一位是著名教育学家詹文龄,一位是哈佛教育专家张开冰,共同来探讨【冰龄对话】如何在生活中教育孩子。


在本文文后写下您的留言,获点赞数最多的粉丝,即可获赠父母在线随机送出的精美绘本一本。(点赞截止至次日上午11:00,以客服截图为准)

昨天获奖的是:蔡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