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里曾经是秦国的东大门——函谷关

 网摘文苑 2017-03-30

关中人大概没有不知道“函谷关”的。但要再问:函谷关在哪里?就五花八门了,“函谷关不就是潼关么?”“两个不是一个地方么?”
这里曾经是秦国的东大门——函谷关

函谷关,故址在今河南灵宝县,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潼关则是在今陕西潼关县,两者相距70多公里。

这里曾经是秦国的东大门——函谷关

两千多年前,函谷关是秦国的东大门。自它以西的地方就称为“关中”,这里曾是秦国的领地,数十万的秦国将士、普通百姓驻守和析居在这里。经过千年的历史演变,如今的秦人,与函谷关依旧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怀。

这里曾经是秦国的东大门——函谷关

在古代洛阳通往西安的古道上,河南的崤山至潼关段因多在涧谷之中,深险如函,古称函谷。战国时秦孝公从魏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后,即在此设置函谷关。此关关城东西长7.5公里,谷道仅容一车通行,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因“丸泥可封”之险自古为军事上的兵家必争之地;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连接中原腹地与西部地区的通衢要冲;

这里曾经是秦国的东大门——函谷关

这里曾经是秦国的东大门——函谷关

这里曾经是秦国的东大门——函谷关

两千多年前中华文化圣贤老子在这里写下了不朽的经典著作《道德经》,故而又被称为千古雄关、道家之源。

这里曾经是秦国的东大门——函谷关

在两千多年前的楚汉相争中,因刘邦先入关中,西楚霸王项羽把气撒在了函谷关,一怒之下愤而烧之。如今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上世纪90年代灵宝市政府依照古关原图复制而成的函谷关。

这里曾经是秦国的东大门——函谷关

这里曾经是秦国的东大门——函谷关

历史上的函谷关有三处,秦函谷关,汉函谷关和魏函谷关。

秦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始建于公元前1000年前后的西周康王时期。春秋时,秦国为了防备东方诸侯国西进,在豫西“崤函孔道”的西端进一步据险设关,派重兵把守,凭借天险打败了诸侯各国,统一了中国,称秦函谷关。

这里曾经是秦国的东大门——函谷关

汉函谷关,在今河南省新安县,东距秦关150公里。因为西汉的帝都在长安,人们习惯把函谷关以西称作关中,以东则称关外。人们都以自己是关中人为荣,西汉的楼船将军杨仆因原籍在函谷关以东的新安县,因被人称为关外人心里总不是滋味,感到缺少光荣感,于是便上书汉武帝请求移关。随后尽捐家资,于公元前114年迁函谷关于新安县,人们称此为汉函谷关。汉关的建筑非常壮观,北起黄河、南横洛水,直抵宜阳散关,关塞相连有似长城。汉关早已废弃,现在仅存有关门遗址,

这里曾经是秦国的东大门——函谷关

这里曾经是秦国的东大门——函谷关

魏函谷关,位于河南灵宝县孟村,在灵宝市东北20公里的黄河岸边,离故函谷关5公里。三国时,曹操西讨张鲁、马超,因故函谷关艰险难行,为了迅速转运兵马粮草,命大将许褚在黄河南岸劈山开道,以行粮草,即当年的“曹操运粮道”。魏正始元年(公元240年),弘农太守孟康在运粮道的入口处新建关城,号大崤关,又名金陡关,后人称魏函谷关。关楼毁于抗日战争时期。魏函谷关遗址被三门峡水库淹没,现仅存古道、烽火台遗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