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大鲵养殖的10种病(下)

 北方的天空cnfq 2017-03-30

(6)水霉病

症状:病鲵体表生出棉毛状的灰白色菌丝,开始时能见灰白色斑点,菌丝继续生长长度可达3厘米,如棉花絮在水中呈放射状,菌丝体清晰可见。严重时病鲵行动迟缓,食欲减退,身体消瘦甚至死亡。

治疗:对病鲵可用10%高锰酸钾或10%孔雀石绿涂抹患处,放到阴凉处12小时后,再放入水中。过两天以后,如还有水霉,可再涂1次。另外,也可将病鲵用4毫克/升孔雀石绿浸泡8小时以上。也可将病鲵用10毫克/升孔雀石绿浸泡1520分钟,并在患处涂抹1孔雀石绿软膏。对于鳃部和腹部患水霉病的鲵苗,用0.5毫克/升孔雀石绿溶液浸泡23分钟,如果鲵苗在溶液中显得烦躁狂游,则应降低浓度。克霉唑软膏对水霉病也有较好疗效。大鲵饲养和繁殖的最佳水温约为20℃,要求水质清新。这种条件也适合水霉病生长。因此,大鲵卵的孵化中,如果有受精卵患了水霉病,可将病卵用510毫克/升孔雀石绿浸泡10分钟以后,再将浸泡过的病卵单独孵化。

预防:搬运和养殖过程中防止大鲵受伤。对于受伤的大鲵,用溃疡灵软膏直接涂抹伤处。对于正在孵化的鲵卵,要将未受精的卵带剪断剔出。所用剪刀应事先在10%高猛酸钾溶液里浸泡消毒。孵化工具事先用50/升食盐水泡。

(7)烂嘴病(又称口腔溃烂病)

症状:主要病症是口腔溃烂,存在两种类型。一种是病鲵的上、下唇肿大、渗血、溃烂,严重的露出上、下颌骨;另一种是嘴唇外表正常,但口腔内上腭组织形成大块蚀斑,并引起严重出血。也有的病鲵两种症状均有。病鲵长时间不能进食,体质减弱,易引起并发感染而死亡。

治疗:发现病鲵后,要及时隔离,病情较轻的,可用庆大霉素4毫克/升连续浸泡10天,可治愈。病情较重的,先用庆大霉素原粉涂抹患处,1-2小时后,再放入环丙沙星药液里浸泡,浓度是4毫克/升,每天浸泡8小时,连续浸泡10天,可治愈。病情严重的,除浸泡外,还要注射庆大霉素,剂量是按每公斤病鲵体重1万单位。此病如果治疗及时,治愈率较高。

预防:此病是由患口腔溃烂病的青蛙传染的,因此在投喂青蛙时,事先要将青蛙严格消毒(放入环丙沙星药液里浸泡两小时),最保险的办法是不投喂有病的青蛙。

(8)烂尾病

症状:大鲵患此病初期,尾柄基部至尾部末端,常出现红色小点或红色斑块,周围皮肤组织充血发炎,表皮呈灰白色。当病期过长,形成疮样病灶。严重时患处肌肉组织坏死,尾部骨骼外露,常有暗红色或淡黄色液体渗出。病鲵停止进食,伏底不动,不久便死。

治疗:发现病鲵后,应及时隔离治疗。对病鲵先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患处(浓度是每立方米加入20克高锰酸钾),随后用氯霉素软膏或红霉素软膏涂敷患处,每天一次,连续7天可治愈。

预防:大鲵本来是常年生活在有流水的深山溪流中,水质清洁无污染,但人工饲养水体中常有大量的病菌。当大鲵的皮肤受伤后,病菌就乘虚而入,引起此病。因此,勤换水,可以减少此病发生。

(9)吸虫病

症状:病鲵体质消瘦,体表粘液过多,行动呆滞。

治疗:寄生在大鲵体内的吸虫有很多种,已报导的有:贵阳拟牛头吸虫、无棘吸虫、东方后槽吸虫、椭圆大鲵吸虫、马边鲵居吸虫、沐川鲵居吸虫、短肠中肠吸虫。多数种类寄生在大鲵肠壁的粘膜层,引起肠壁红肿发炎,少数种类寄生在胃里。如果是吸虫少量寄生,对大鲵影响不大。如果是吸虫大量寄生,易堵塞肠道,并引起肠胃穿孔。可参考兽医治疗吸虫的方法,用吡喹酮、硝硫氰醚等药物治疗。

预防:可用敌百虫消毒池子(由于大鲵对敌百虫敏感,可先把大鲵移出,待池子消毒清洗后,再把大鲵移入。)杀死水体里的寄生虫卵及幼虫。特别是夏、秋两季要加强预防,定期在饵料里包埋驱虫剂(例如在新鲜猪肝里包埋灭虫精)以杀死体内寄生虫。对于在野外捞取的青蛙、螺、蚌等都要经过消毒后方可投喂(最好是煮熟了投喂)。

(10)线虫病

症状:寄生在大鲵皮下的线虫,发病部位在四肢、背部、腹部、尾部,4-5月份在躯干部(尤其是两侧)有线虫寄生。触及患部,大鲵有疼痛反应。此时大鲵多不进食,6月以后自然消失。也有线虫寄生在大鲵肠道的,主要寄生在前肠的肌肉层,线虫头部钻入肠壁,破坏组织,吸取组织营养。还有线虫寄生在小肠、直肠的。还有寄生在胆囊内的线虫。

治疗:寄生在大鲵体内的线虫有很多种,如城固卷尾线毛细线虫等。单纯患线虫病,如果寄生虫数少,一般不会引起死亡。治疗方法可参考兽医治疗线虫的方法,用甲苯咪唑、丙硫咪唑等药物包埋在新鲜猪肝里喂大鲵,达到驱虫的效果。

预防:在夏、秋两季,定期在饵料里埋驱虫灵或灭虫精,以杀死体内寄生虫。对青蛙、水蛇、螺、蚌等饵料要煮熟后投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