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4天37头,每方产18斤虾,细节决定成败,大棚养虾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水产前沿 2020-10-16
  • 文/ 烟台大乐饲料有限公司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在各地蓬勃兴起,尤其是在环渤海地区,随着海参和大菱鲆产业的发展步入低谷期,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将原先的育苗和养殖大棚改养对虾。但是由于缺乏养虾经验,往往仅凭道听途说和自行揣摩进行管理,从而陷入养殖成功率低、产量不稳定、效益无保障的境地。

收虾现场

2月8日,在河北唐山市京唐港,来自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的180余名养殖户,观摩和见证了烟台大乐饲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大乐公司)河北养殖基地的冬棚养殖南美白对虾跨年74天养成37头/斤、平均产量18.2斤/㎡、成活率95%的成果,并聆听了大乐公司技术团队对冬棚养虾流程的详解,其核心归结为一句话就是:细节决定成败!笔者全程参与了现场观摩和技术交流会,体会最深的几点如下。

硬件设施到位

车间利用废弃的大菱鲆养殖大棚改造而成,配有1口83℃的热水井,100型热交换器两台,数字温度计精确监测水温。

养殖车间的保温措施非常全面,所有窗户用两层塑料纸密封、缝隙用发泡剂堵住、棚内墙壁用发泡剂喷保温层、棚上塑料布吊顶、进出口一道门一道棉被。2000㎡的养殖面积配有30kw电机和200风机两台(其中一台备用)以及风机变频一台,配有压力报警器,控制“苗期”风机压力不超过0.02Mpa。

养殖车间

每个池中铺设三条充气纳米管和4条转水纳米管,均有不同的阀门分别控制。气管以及加温管道的间距、离池边和池底距离均有严格的数字标准,不差分毫。通过室外蓄水池、高位罐的进水经过筛网严格过滤,标苗池及养成池的进水滤网达到200目。排水口的筛网也根据养殖阶段与虾的大小分为40目、20目、8目、有节网等多种规格。

连照明设备也有详细规定:一个灯泡照两个池子,灯泡必须装在过道中间防止人走动时影子引起对虾应激蹦跳,棚内照明灯需24小时常亮以防止棚内水蒸气太多引发短路烧坏灯泡。

管理措施严格

仅列出几条车间管理规定便可窥知其一二:

  • ①养殖期间不允许任何人进棚参观,棚内必须穿水鞋,出棚必须换鞋。

  • ②称料称药必须精确到1克都不能差,溶解药物要用新水而不能用原池水,泼药前不能过早称出来以免氧化。

  • ③水温浮动不能超过0.5-1℃,进排水不能有误差。

  • ④在棚内不能大声喧哗。

作为一名涉足养虾多年的从业人员来看,这些规定也许看起来有点儿小题大做甚至不必要,但是看到他们取得的成绩,是不是也值得我们思考一下呢?

技术细节到位

池子经过双氧水和高锰酸钾两次消毒处理;水温经测量达到26-27℃后进水且严格控制流速;

虾苗全部经过病毒、弧菌和肠孢虫检测;放苗前投放EM原液、虾片、解毒应激灵和活力素等,并孵化丰年虫和强化培育;放苗后逐步升温,幅度不能超过0.2℃/0.5小时;

成长期

定时测量水温,温差不超过1-2℃/天;饵料泼洒区域有严格要求,不能溅到池壁和管道上以及中间;加水前泼洒防应激产品预防加水导致的应激,加水后泼洒补钙产品和EM原液;

排水时,苗期控制在10cm/1-2小时(根据苗的大小),养成期控制在10cm/0.5小时,加水要在晚上11点之前完成。

60天

此外,5-7天用碘消毒过道及地沟板,2-3天冲刷过道及地沟板;有问题池子和正常池子的工具不能串用,使用后要用碘消毒;露出水面的氧气管脏了要及时擦干净。

精准营养与投喂

放苗前五天以虾片和丰年虫交替投喂;当烧杯打出少于50个丰年虫则说明虫量太少,此时开始投喂冰冻卤虫,每天3顿料和3顿虫;卤虫使用前经过仔细清洗和碘制剂消毒;小苗观察吃料情况采用白瓢打氧气水花处和角落处的水看有无虾片及卤虫;喂料前30-45分钟关掉“转水”,喂料前排污,喂料后1.5小时开“转水”;分苗后改投针对虾苗营养和生理特征设计的虾苗标粗专用料,然后再逐渐换成大棚专用的功能性饲料;保证每日6餐,效果显著高于每日4餐;查料要顿顿查,并且每池要查2-3处,结合池内泡沫的多少准确判定投饵量及摄食情况;优质的配合饲料+适当的鲜活饵料搭配,虾的体色、活力好,抗逆性明显增强。

现场看完和听完大乐技术团队的操作介绍,我们也许感觉并没有太多什么高深莫测的绝招和新技术,然而仔细回味,对照我们自己的习惯性操作,又总能发现不少差别。或许,大棚养虾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成功秘诀,那就是我们在生产实践中始终强调的“细节决定成败”吧。

养殖出来的个体虾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