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病用药的原则和方法及途径(第341期)

 渔业生产队 2017-03-30

    一药物选择的原则
    1、有效性
    根据鱼病诊断结果,选择对疾病有效的药物。在药物施用后,一般以给药后死亡率的降低作为确定疗效的主要依据。
    2、安全性
    在选择药物时,既要注意其疗效,又要注意安全,尤其不能使用对养殖水环境或食品质量安全或人类健康有潜在的危害而被被禁止使用的药物。
    3、方便性
    全池泼洒法与投喂药饵法是鱼病防治最简捷和有效的办法。使用这两种方法施用渔药时,注意计算水体大小、鱼重量、施用药物的量等。
    4、经济性
    经济性主要表现为:药物本身的价值不能太高,超过养殖产品的价值或渔民承受能力;另一个方面是药物要比较容易获得,并且在施用过程,不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降低治疗成本。

    渔药施治的方法
    1. 药浴法。
    药浴法是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的一种重要给药方法。药浴有两种方法,
    一是把水产动物放在溶有药物的水中浸洗
    另一种是在水产动物息的水域中溶入药物。
    根据药浴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长时间药浴和短时间药浴。药浴法除了能直接清除水产动物体表病原生物外,还能通过患病部位和腮部被机体吸收。 
    2. 挂篓、挂袋法。
    在食场周围悬挂药袋或药篓,形成一个消毒区,当水产动物来摄食时,达到消灭病原体的目的。此法只用于预防和疾病的早期治疗,优点是副作用小,用药量小简单易行。 
    3. 口服法。
    通常情况是将药物或疫苗与水产动物喜食的饲料拌和在一起,制成适口的药饵进行投喂。 
    4. 注射法。
    采用注射器将定量的药物经过水产动物的腹腔或肌肉注射进入机体内的方法。注射法较拌药饵投喂法进入机体内的药量更为准确,而且具有吸收快,疗效好,用药量少的特点。 
    5. 涂抺法。
    在水产动物体表患病部位,涂抺浓度较高的药物以杀灭病原体的方法。此法适用于产卵后受伤亲体的创伤处理、亲体检查、注射催产剂及名贵品种。

     选择给药途径
    首先应考虑患病鱼体的生理、病理状况
    对于患病严重的鱼池,病鱼停止摄食或很少摄食,应选择全池遍洒、浸浴法、挂袋(篓)法等给药方法,避免使用投喂法。
    其次,分析病原体的种类
    由细菌、病毒和体内寄生引起的疾病,可用口服法、挂袋(篓)法、全池遍洒法、浸浴法、浸泡法给药;由体表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可用全池遍洒法、浸浴法、浸泡法给药。
    最后,要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与类型
    不同药物的水溶性不同,除杀虫药物外,能溶于水或经少量溶媒处理后就能溶于水的药物可采取拌饵口服投喂法、全池遍洒法、浸浴法、挂袋(篓)法;杀虫类药物可用全池遍洒、浸浴法、挂袋(篓)法;疫苗使用可采用注射法(疫苗还可根据免疫对象规格大小选用浸浴法)。

    给药时间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当日死亡数量达到了养殖群体的O.1%以上时,应进行给药治疗。
    给药时间一般常选择在晴天上午9:00~11:00时或下午14:OO~16:00时给药。
    最适给药时间的确定应考虑以下方面:
    (a)渔药理化性质
    多数渔药在遍洒给药过程中都要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因而不宜在傍晚或夜间用药(某些有氧释放的渔药除外,如过氧化钙、双氧水等);外用杀虫剂不宜在清晨或阴雨天给药,因为此时用药不仅药效低,还会造成水生动物缺氧浮头,甚至泛池。
    (b)天气情况
    池塘泼洒渔药,宜在上午或下午施用,避开中午阳光直射时间,以免影响药效;阴雨天、闷热天气、鱼虾浮头时不得给药
    (c)环境因素
    常用杀菌剂和杀虫剂的药效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强,一些杀虫剂的毒副作用也会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强,如硫酸铜在水温35℃时全池泼洒就很容易造成中毒,应避免高温用药;对于菊酯类杀虫剂,更不宜较高的温度下使用;有些渔药对光线较敏感,见光后易挥发、分解失效,如高锰酸钾、二氧化氯、碘制剂等,因而不宜在中午光照较强时使用。

     

    渔药选择及给药剂量的确定
    渔用药物应选择正规大型的渔药厂家,同时使用“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的渔药。
    给药剂量的确定
    1、给药剂量按渔药制剂产品说明书为准。
    2、外用给药量的确定
    (a)根据水产动物对某种药物的安全浓度,药物对病原体的致死浓度而确定药物的使用浓度。
    (b)准确地测量池塘水的体积或确定浸浴水体的体积。水体积的计算方法:水体积(m3)=面积(m2)×平均水深(m)圆形鱼池水体积=3.14×鱼池半径×水深。
    (c)计算出用药量用药量(g)=需用药物的浓度(g/m3)×水体积(m3)
    3、内服药给药量的确定
    (a)用药标准量:指每kg体重所用药物的mg数(mg/kg)。
    (b)池中鱼体总重量(kg)=鱼体平均体重(kg)×鱼的尾数;
    (c)药物添加率:指每1OOkg饲料中所添加药物的mg数。
    (d)根据以上的数据,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内服药的给药量:
    如果能估算鱼的总体重,那么给药总量(mg)=用药标准量x鱼总体重;
    如果投饵量每日相对固定,则给药总量(mg)=〔日投饵量(kg)/100〕×药物添加率。



'永川水花'近期供应鲫鱼、鲤鱼、裸鲤、锦鲤、乌鲤、红鲤等水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