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一部 9 分日剧,在某些方面它太完美了 || 全新专栏

 浮生偷闲 2017-03-30

很高兴告诉各位虹膜读者,为了丰富公众号的内容,我们从近期开始,会开设若干个新的专栏,针对特定的内容深度挖掘。


一个是刘起老师的个人专栏,这个栏目目前打算定位成,选择流行的电影、美剧、日剧进行深度的专业解析。


一个是日本映画专栏,会由多人来共同维护,涵盖范围会比较广,热门电影、动漫二次元、影史大师等等,都是重要的主题。


今天先登的这篇文章,是刘起对日剧《最完美的离婚》的介绍和分析。



文 | 刘起

电影学博士,电影学术期刊编辑。


在所有描写婚姻的剧集中,《最完美的离婚》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部。


描写婚姻关系的电视剧,总是在不停地做加法。这大概印证了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的话,「婚姻现在不是私事,从来就不是私事,也不可能是私事。」婚姻关系包括子女与父母,与配偶的父母的多重关系,这种复杂性势必会带来多样化的矛盾冲突,这也是影视剧常常以婚姻为表现对象的原因。


《最完美的离婚》(2013)


所以,在国产家庭剧中,我们能看到花样百出的矛盾。


婆媳关系、亲子关系、孩子教育问题、小三问题、夫妻阶层问题,这些形形色色的矛盾冲突,往往让一部国产家庭剧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三集一小吵、五集一大吵,一部冗长的30集电视剧,一边撒狗血一边笑笑闹闹就完了。然而,轰轰烈烈吵了30集,婚姻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没有被触及。


与这些剧集完全相反,《最完美的离婚》是最大限度地在做减法。戏剧转折、矛盾冲突,都被减到无法再减,只剩下最基本的生活素材,一个才能平庸的编剧面对这样的减法,一定是束手无策的。



然而,《最完美的离婚》编剧是坂元裕二,这位24岁就写出《东京爱情故事》的天才编剧,20年后的剧作功力更加炉火纯青。他把剔除了外部戏剧冲突的婚姻生活,写得像爱情关系一样动人。


《东京爱情故事》(1991)


恋爱故事从相遇开始,两人关系如何走向,充满未知与期待,一段关系是不确定的,因此也新鲜饱满。而婚姻生活则是从已知开始,在一段确定的关系中展开故事。


因为这种确定性,也因为人物互相熟悉,所以情节展开要难写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国产剧、美剧都要在婚姻家庭剧中不停增加戏码,借助外力推动故事。


《最完美的离婚》剔除了所有的外部冲突,只专注于两人之间的关系,却能在这样单纯的人物关系中,创造出一整个鲜活的世界。



一、中间发生了什么?


看完11集《最完美的离婚中》,观众如果试图完整回忆整个故事,可能会有点茫然:男女主角从一开始决定离婚,到最后一集重归于好,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整个剧集围绕四个主角、两对婚姻关系展开。这种A女-B男-C女-D男的四人模式,是偶像剧的一个经典人物模式。一部电影,只需要一个三角人物关系就能撑起整个故事,而电视剧中,显然四角关系更能够撑起这样的篇幅。


坂元在《东京爱情故事》中写了莉香—完治—里美—三上,到《最完美的离婚》中,依然是结夏—光生—灯里—谅,但时隔二十年,坂元裕二已经能更裕如的处理人物关系,不再被四人关系绑住。



同样是四人关系,但《东爱》中,莉香—完治—里美之间的三角恋是核心,虽然这其中的情感纠葛让人唏嘘不已,却是有很强的戏剧冲突的。


而《最完美的离婚》中,光生对前女友灯里有一点心动,但11集写完,这点心动没有往前多走一步。所以,这部剧更像是由两条并行的叙事线构成,主线是光生与结夏、副线是灯里与谅。


光生与结夏性格不合,日常生活中那些不可调和的琐碎矛盾让光生难以忍受。这时,光生遇到美丽的前女友灯里,这可能是婚姻危机的一个导火索。然而,第一集未结束,就发现灯里已经结婚,导火索没来得及引发矛盾就中途熄灭了。



此外,虽然离婚也面临来自家庭的阻碍,比如光生奶奶和结夏爸爸、但他们却没有对人物关系形成直接的影响。同样,小三等元素,也没有以狗血的方式强制介入灯里与谅的关系中。


所以,从开头到结尾,很难讲述到底发生了什么。光生与结夏从第一集打算离婚,到最后一集和好,有哪些事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似乎没有。故事一直围绕日常生活中两人相处的细节展开,没有明确的戏剧转折点,却在最后解决了离婚这一主要矛盾。



二、情节即性格


依靠外部冲突来推动剧情电视剧,编剧往往预先设计好外部冲突以及冲突如何被解决,在这一过程中,事件按照预设轨迹发展,人物只需跟着戏剧性事件的变化走。但这样一来,人物性格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然而,在《最完美的离婚》中,因为外部冲突是缺席的,人物的行动方式、人物关系的变化,就不受外力的影响,而是从性格出发来设置情节。


第七集结夏决定搬出去,这段情节真是在平淡中写出了一种百转千回。结夏在离婚后与光生的共同生活中,发现自己还爱着光生,但她觉得光生并不爱自己,这让她心绪不宁,于是决定搬出去。



这场戏是这样写的。结夏一改以往邋遢的习惯,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去超市买了很多食材,还在街边买了一束花,回到家,不擅长做饭总是搞砸的结夏用心做好了丰盛的汉堡肉晚餐。然后她坐在桌子前,开始写一封给光生的信。信写得又长又感人。


这场戏写到这里,也只是情感细腻,甚至有一点套路,算不上高明。一个要告别自己爱人的女人,在离开前总会有一套仪式性的诀别姿态,同时留下一份感人泪下的情感表白。


如果换一个平庸的编剧,这场戏可能就到此为止。只要明确告诉观众发生了什么(人物离开),人物的心理状态(还爱着前夫),就完成了叙事功能。



然而,坂元裕二的剧作技巧,在别人结束的地方才刚刚开始。结夏写完最后一句,又擦掉了这句,她犹豫了一下,把信撕掉了。下一个场景,光生回到家,发现焕然一新,同时结夏已经不在了,然后看到桌上结夏留下的字条:「冰箱里有剩下的汉堡肉,你热了再吃。——前妻留」。


这一场戏既完成了预设的情节功能,同时人物行为又严丝合缝贴着人物性格,完全没有越界。结夏大大咧咧的粗线条性格,使她不可能对光生做出一番细腻又外露的表白,明明是专门为光生做的晚餐,却说是剩下的肉饼,明明内心依然爱着光生,万般不舍,却不告诉他一个字。


就这样,坂元裕二把百转千回写成了欲言又止。



三、无限生长的生活细节


坂元裕二更厉害的剧作手法,是擅长通过生活细节来制造戏剧性,推动故事走向,而不是依靠外部戏剧冲突来推动叙事。人物关系如何走向,如何变化,坂元裕二往往不直接写明,而是含蓄的把情感变化隐藏在生活细节中。


这些情节往往来自最普通最日常的生活,所以看似平淡不起眼,也没有制造出强烈的戏剧冲突,但却能在坂元裕二的笔下变得精彩绝伦、鲜活有趣,简简单单的生活细节,却能无限生长,长成一个世界。


比如光生和结夏关系的变化中,做饭贯穿始终,起到重要的叙事作用。第1集开始,光生一大早起来给自己做了一顿丰盛的早餐,而结夏在光生吃饭时才懒洋洋的挣扎起床。



第一次做饭建立起两个人物的性格与相处模式(光生勤快、结夏懒)。


离婚后,光生想要挽回两人的关系,于是做了结夏爱吃的卷心菜包肉,但结夏却去给别的男人做了同样的菜,还留出一份给光生带回来,光生却完全不领情,这也导致两人大吵一架,错失了和解机会。


而后来结夏搬出去前,也给光生做了一顿饭才离开。


网上流传一个段子,夏目漱石把英文的「I love you」,翻译成「今天的月亮真美」,这似乎杜撰的,但却是属于东方人的含蓄表达方式。


可以说,让人物通过对白直接表达情感,大概是坂元裕二最不能忍受的一种粗鄙的剧作手法。所以,每一次人物的情感变化,都被转化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中。



当结夏抱怨光生时,她不说你不在乎我,而是说「不管我多么努力做饭,你 都是一脸嫌弃的样子,从来不称赞我。」当她怀念光生时,她不说我想你,而是说「做了好吃的饭菜,开始觉得一个人吃真浪费啊。」


再比如看电影迟到的细节,也贯穿整个剧集,在不同的人物关系作为叙事功能起作用。


第一集光生吐槽结夏看电影会迟到10分钟,迟到了还要进去看,光生对生活有一种近乎偏执的认真,绝不能容忍错过电影的开头,揭示出两人的差异。离婚后,结夏与相亲认识的人一起看电影也迟到了,对方非常不高兴的走了,这也让结夏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而光生尝试与灯里交往时,一向认真的灯里也迟到了,灯里来之前发现自己怀孕了,所以这里迟到的情节设置也预示了她和光生没有结果。



而这个迟到的情节,在第七集结夏写给光生的信中,揭示出人物更深层的情感。


结夏迟到是因为,「过人行道时,看到你站在约定的地方,我一想到这个人正在等我呢,不知为何就觉得很开心,就想一直远远看着你,因为你的身影可比电影好看多了。我喜欢偷偷看你。你很害羞,很少面向我,所以我有很多机会可以偷偷看你,我们俩并排走在目黑川的时候,我偷偷看过你,看DVD的时候,读书的时候,我总是偷偷看着你,心里自然而然的充满了喜悦。」



四、金句王?你在侮辱坂元裕二吗


很多人说坂元裕二是日剧编剧中的金句王,网上也常有人把这些金句截图出来,但这个称谓实在是对坂元的一种贬低。


坂元裕二确实写了很多闪闪发光的对白,但这些对白同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关系、渲染情感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是叙事的有机组成部分,起到了推动故事的作用,绝不是抖机灵的幽默段子和煽情的心灵鸡汤。


坂元裕二


「我丈夫的毕业论文写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我觉得看了就能更了解他吧,就买了上下卷。我以前没看过这么厚的书,还竟是晦涩的语句,读上卷的时候觉得很受挫,可是读完下卷,把我感动坏了。我一边哭一边告诉他,太感人了,我能和你分享这份感动了!你知道他说了什么吗?岩波文库出版的《罪与罚》,不是上、下卷,是上、中、下三卷,你把中卷漏掉了。」



「上次地震之后,他发了条短信给我,你知道他写了什么吗? ——盆栽还好吧?」


这是《最完美的离婚》第一集结尾处的一段独白。离家出走到小面馆的结夏气鼓鼓的一边吃面一边跟店员回忆并吐槽丈夫光生。



这是一个典型的坂元裕二式的情节,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写法,在一个日常生活的平淡细节中完整的呈现出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妻子大大咧咧的马虎性格(竟然少买了中卷)、丈夫不体贴的挑剔毛病(嘲讽的指出妻子少看了一本),妻子对丈夫的在意(想知道他喜欢什么)、丈夫对妻子的冷淡(地震后只关心盆栽)。


更厉害的是,坂元裕二的每一个段子,往往又能在整个剧情中,成为叙事的重复动机,并且通过反转,表现人物更深层的性格,推动人物关系变化。


比如「地震后问妻子盆栽没事吧」的段子,第一次出现时是结夏对陌生人吐槽丈夫只关心盆栽不在意妻子的冷漠。



但在后面一次矛盾爆发点再次出现时,灯里指责结夏,「世上有很多嘴笨的丈夫,不懂得如何表达,他就是那样的人呀,因为害羞,就算担心你也不好意思明说,身为妻子,你就不能体谅他一下吗?」一直大大咧咧神经大条的结夏,到这里才借由外人的点播,醒悟到自己之前一直没有去理解光生。


而由结夏讲述的陀思妥耶夫斯的段子,在结尾两人重归于好的那次深夜步行中,通过闪回第二次出现。我们发现光生并不是冷淡嘲讽结夏遗漏了中卷,而是带着爱意,忍俊不禁的点着结夏的脑门说出的这句话。



第1集决定离婚时人物讲述的这段回忆,和最后一集两人复合时真实重现的回忆,有着截然不同的情感调性,先让观众感受到冷漠嘲讽,翻转时变成小夫妻间的温馨情趣。也揭示出为什么两人最后并没有离成婚,是因为原来他们是相爱的。


类似的段落还有很多。


比如这个看似心灵鸡汤的金句:「罐头是在1810年发明出来的,开罐器却在1858年才被发明出来,很奇怪吧,可是,有时候就是这样的,重要的东西有时也会来迟一步,无论是爱情还是生活。」却绝不仅仅是一句金句,而是对全剧人物关系的一种概括。



光生和结夏在离婚后,才逐渐意识到彼此的重要性,谅在与灯里分开后,才明白这段情感是他孤独心灵的港湾。


可以说,坂元裕二不写无用的情节和对话,甚至不写只起一次叙事作用的情节,这种对情节的设置方式以及精致打磨,几乎是电影的写法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