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文学/剧本 一、分类 1.按照表现形式: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戏曲 2.按照内容性质:悲剧、喜剧、正剧(反映悲喜等思想感情的复杂变化) 3.按照题材所涉及方面: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儿童剧 4.按照篇幅规模:多幕剧、独幕剧 5.特例:社会问题剧:提出某个社会问题,剖析某个社会问题,最后是批判或谴责某个社会问题。在社会问题剧中,人物并不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而只是代表某个问题或某种思想的符号。剧作家正是通过这些符号和问题来表现其作品的主题和战斗性。而作品主题的深浅和战斗性的强弱又仅仅决定于作品提出的社会问题的重大与否。 二、特点 1.时间、空间的集中性 2.尖锐的矛盾冲突 3.语言个性化,有充分表现力;精练、含蓄、便于激发想像;明朗动听,清亮入耳。 三、戏剧三要素 1.人物 2.冲突 3.语言 三、戏剧的情节结构 1.开端:介绍任务关系和揭示矛盾冲突 2.发展:矛盾冲突的发展 3.高潮:矛盾冲发展到顶点,并出现急剧转化 4.结局:矛盾冲突的解决 四、鉴赏情节方法 1.了解戏剧剧情 2.把握矛盾冲突(即情节主线) ①了解冲突的背景 ②明确冲突的基本内容,分清主次 ③分析冲突的具体构成 ④在冲突过程中探索其思想倾向 ⑤认识冲突的社会意义 3.抓住“悬念”:“悬念”指利用观众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关切所产生的期待心理而在戏中设置一些悬而未决的矛盾现象 4.注意“发现”:“发现”指人物之间新的关系被认识,造成情节发生意外的新的变化 5.体味“突转”:“突转”即由“发现”儿造成的突然转变 6.留心“铺垫”:伏笔的安排 7.把握“人物塑造” ①人物由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形体外貌三方面组成。社会因素指阶级成分、家庭出身、教育、教养、社会地位、社会关系、政治态度、宗教信仰等。心理因素指思想、感情、意志、气质、想像力、兴趣爱好、趣味素养等。形体外貌指外形、身材、容貌、性别、年龄、姿态、表情、服饰、习惯性动作、遗传特征等。 ②方法: a.分析剧本的情节安排,注意人物间关系 b.分析戏剧冲突 c.分析剧本的台词,注意性格的对比和陪衬,行为动作及语言 d.体会舞台提示 五、戏剧的语言 1.舞台说明/提示: ⑴内容: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和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 ⑵作用:作铺垫,奠定情调氛围,烘托人物思想心绪。 2.人物语言(台词) ⑴要求:口语化,通俗自然,简练明确,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 ⑵分类 ①对白/对话/对唱 ②独白/独唱:剧中人物独自抒发感情和愿望 ③旁白/旁唱 ⑶体会台词表现力的方法: ①品味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品味人物语言的动作性,包括外部动作、神情举止、内心活动 ③品味人物语言中蕴含的潜台词 ⑷潜台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