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潇潇暮雨,三五成琴

 关陇之 2017-03-30



每个人

都具有创造的潜能

再小的手艺,也有自己的价值

让世界看见你

无限可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手艺门整理编辑

图文版权归属原作者,仅限交流学习

以下为图文


傍晚时分,又潇潇细细地下起雨来

天地四合,未有灯火

雨水从屋檐滴落到青石板上

细碎而响亮


风中传来断断续续地琴声

不知是哪边

不算细致

不算悠扬

却也慰藉了八千里奔波而来的向往

--《一处山房》



古琴,古称琴、瑶琴、玉琴、七弦琴, 

中国古老的乐器。

古琴可分类为八音中的丝,

或拨弦乐器。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和琴有关的故事很多,我们都熟知的便是伯牙与子期。

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于琴音中知会弹奏者心中有天地浩荡,流水淙淙,是为知音。

钟子期因病亡故后,伯牙悲痛万分于是“破琴绝弦”,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了。



汪涵说,“读书是一件充满仪式感的事情。每天,我会先挑选出自己最想读的三本书,然后洗手,点一根檀香,放一段古琴曲,泡一杯好茶,这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足见一个爱书之人,对书的恭敬。


同样地,抚琴也是一项极为庄重的事情。古汉人在弹琴之前,要沐浴更衣,焚香盥手也是表示对古琴的恭敬。


面对古琴就像面对我们的先人,用自己的心灵和我们的先人对话,感受古代先人的心灵和丰彩,从中受到影响和教育。




弹奏古琴技法很多,古时有超过一千种,今常用指法仅几十种,例如右手的抹、挑、勾、剔、打、摘、擘、托(即“右手八法”)、轮、拨、剌、撮、锁、如一、滚、拂、双弹等,左手的上、下、进复、退复、吟、猱、罨、跪指、掏起、带起、爪起、撞、牵、全扶、半扶、龊、间勾、转指、索铃等。



琴声悠悠,中正清雅

古人修身养性多喜欢弹奏古琴

静心、清欲、守恒、和谐

乃知圣人情虑深,将治四海先治琴



古人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

并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

弹琴、下棋、赋诗、作画

以延雅兴




于是于暮雨潇潇之时,约三五好友

便成就了一处雅集

《平沙落雁》也罢

《梅花三弄》也好

一曲《幽兰》,也《忆故人》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弹奏什么,不再重要




手艺门
  中国手工艺文化传播平台

  google谷歌文化学院中国合作伙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