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一定要知道的基础知识(一)

 经典矛屋 2017-03-31

《周易》的形成与作者:

关于周易的形成年代和各个部分的作者有多种说法,也多无从考证。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周易》非一时一人之作,而是战国之前的几千年我们先人观察天地自然、思考宇宙人生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伏羲氏、周文王、周公及孔子等“作者”,其实更多的是我们先人的杰出代表。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大致了解一下关于《周易》各部分的成书年代和作者的主流观点。

相传上古时代部落首领伏羲氏首画八卦,他“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从中不难看出,其实“八卦”最初是我们的先祖观察宇宙天地间,日月运转、风雨雷电、山川河流、四时交替、寒来暑往等自然大道和规律而来的。)而这“八卦”,又叫“经卦”、“先天八卦”,即“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分别象征着“天、泽、火、雷、风、水、山、地”。见图1,图2

易经:一定要知道的基础知识(一)

图1

“文王拘而演周易”通过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为我们所熟知,相传周文王姬昌(公元前12世纪左右)被殷纣王囚禁在羑里,受尽折磨,但他却以惊人的毅力,思考宇宙人生、体悟天地自然,将八个“经卦”互相迭加进行推演,形成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又叫“重卦”。六十四卦的发明,大大增强了《易经》反映宇宙及万物复杂性的力度,从而使《易经》运用的普遍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其实也是文化和历史的积淀和发展的自然结果,原先简易的“八卦”已无法满足人们反映其所见所思的需要,故重八卦为六十四卦。)而在这一过程中,文王所体现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忧患意识,也成了《易经》或者说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特质!

易经:一定要知道的基础知识(一)

图2

周公是文王的四子,相传他作了解释每一卦的“卦辞”和解释每一爻的“爻辞”。而其所具有的仁德和所制定的礼乐,又奠定了《易经》“厚德载物”的精神特质。

《易传》相传为孔子所作,它从很多方面对《易经》进行了深入的阐发,可以说,其人文和义理价值要高于《易经》本经。但是从文本看,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目前较普遍的看法是:《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这个观点是比较可信的,因为,《易传》的文本中,特别是《系辞传》上下和《文言传》,引用了很多孔子对《易经》解释;再根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及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周易帛书》:“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的记载;及孔子把《易经》列入“六经”,以“诗、书、礼、易、乐、春秋教”。都不难看出孔子对《易经》十分推崇并有深入的研究。所以,《易传》虽非出于孔子之手,但很可能出于孔子门人之手,而里面引用的孔子的话,就是他们记录的课堂笔记。

和孔子有着密切联系的《易传》,当然深受孔子仁爱思想的影响,这使得《易经》少了些卜筮的色彩,多了些人文的关怀。使其义理层面得到彰显,引领了两千年来“易学”发展的主流。

但其实,《周易》每部分的具体作者是谁,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先祖、我们的圣人包括我们每一个读过没读过《周易》的人,都用自己的生命、自己的体悟、自己的思考丰富了《周易》的内涵,继承和践行了《周易》的精神。所以《周易》不愧为“群经之首”、“三玄之冠”,是我们炎黄子孙“日用而不知”的精神特质的混混源泉!

作者:詹良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