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跳槽太多的人,是不是就活该一生黑?

 小挢流水人家 2017-03-31

频繁跳槽的人,突然说要稳定工作,就好像是一个渣男,突然说我想有个家。

没人敢信,也没人会信。

01

一个朋友,大学毕业那年换了四份工作。他说,我这么年轻,不去多体验几份工作,怎么能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呢?

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于是每三个月就会看到他发在朋友圈里,从出版社到媒体再到会展行业,千差万别的工作内容和千篇一律的抱怨牢骚。

直到换到第四份工作时,他彻底不知道自己想做且能做什么了,闷在家里失业半年多。与其说是迷茫,我猜想更多的是惧怕。

跳槽频次本身就是一种筛选指标,界定了一个人在职场的稳定性。他害怕自己真正想稳定时,却因为频繁跳槽只能一生黑。

根据智联招聘《2017春季人才流动报告》,跳槽白领的年龄分布中90后占比最多,完全超过了80后求职者。

很多人的第一二三四份工作可能都只是试探性的,他们用一次次的折腾来明白自己不适合做什么。

可你只忙着跳槽,拿什么来提升职业深度和成熟度呢?

02

怎样的跳槽频次才是合理的?

通常来讲,合理的的跳槽次数,在一个职级上不要跳槽超过2次。也就是说,当你从专员跳到专员,下一次如果不是跳成主管,那还是趁早打消了这个念头。

传统观念比较强的HR,一般会苛求你在一家公司待上三年。他们所谓的成长模式是,第一年学习摸索、第二年初见成效、第三年推陈出新。

我们承认,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自然的发展周期。但如果你用一年掌握了别人三年能掌握的技能,那一年之后,有什么理由不跳呢?

我有一个朋友,毕业那年拿到了23家知名企业的offer。三年时间里,她从新浪微博到搜狐视频再到爱奇艺,现在已经创业半年多。

跳槽应该是让你的发展步调与职业规划不断磨合和匹配的过程,不在于频率和次数。

就算是短时间内跳槽也应该有所收获。

03

如果跳槽太频繁,如何合理化?

对于频繁跳槽的人,HR的关注点无非就是:1、你为什么跳槽且你的能力或职位是否因此而有所提升;2、你入职后是否还会频繁跳槽。

如果能在这两个问题上自圆其说,HR自然不会有所为难。

跳槽原因尽量贴合职业规划

虽然说真诚是消除隔阂的最好方式,但还是建议避免薪酬、分配制度、人际关系等原因,最好的理由是针对职业规划来阐释。

关于跳槽,HR更看重背后的职业规划和成长路径,所以哪怕你的跳槽原因不是那么充分必要,如果和你的职业规划有内在一致性,HR是可以接受的。

简历适当合并或隐藏经历。

不需要把每一份工作经历都写到简历里,有些1-2月的工作没必要列举,毕竟如果你连简历都过不了,拿什么去HR坦白从宽呢。尽量列举与所应聘企业相关的工作经历,并且尽可能多的列举工作成绩。

正面黑历史,承认频繁跳槽的不妥之处。

如果你坦诚的对HR反省自己少不更事、过于强调个人利益、错误估计自身价值与薪酬匹配度等等,他对你的好感度会自然提升。如果能把之前并不如意的几份工作综合起来阐述你的能力,也是不错的加分项。

总之,你可能会因为能力强但稳定性弱而被犹豫是否录用,但从未有能力弱而稳定性强就被录用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