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板桥与潍县郭家的深厚情缘

 国之档案 2017-03-31

 郑板桥《墨竹图》

    清代的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为官7年,作为一县之令,他与当地名流有诸多交往,但往来最密切、感情最深厚的莫过于郭氏家族。郑板桥缘何对郭氏家族情有独钟呢?

    据《潍县志稿》记载:潍县郭氏是当地四大世家望族之一,明成化年间从山东高唐迁户入潍县,其第六代传人郭尚友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中进士,官至太子太保、户部尚书,之后郭家人才辈出。郑板桥在任时,郭尚友之孙郭一璐任江西饶州知府,其两个侄子郭伟业(字质亭)、郭伟勣(字芸亭)为潍县名士,都擅长诗词歌赋和书法篆刻,与县令郑板桥志趣相同,天长日久,他们成为推心置腹的至交。作为地方名绅,郭氏兄弟还是县令兴办公益事业的得力帮手。《潍县志稿·人物》载:伟业、伟勣兄弟乐善好施,积极支持郑板桥倡导的救灾赈灾、捐助义学、架桥铺路、加固城防、修建庙宇等公益事业,深得郑板桥倚重。恰巧,郭氏兄弟的母亲刘老夫人是江苏扬州以南的瓜州人,与郑板桥是扬州老乡,他们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在与郭氏兄弟交往的日子里,郑板桥喜欢上了郭家的私家园林——南园。他在一幅《题巨幅竹图》上题诗云:“七载春风在潍县,爱看修竹郭家园。今日写来还赠郭,令人常忆旧华轩。”诗中的“郭家园”即郭家南园。《潍县志稿·营缮志·园亭》载:南园,在县署东南天仙宫东,原是明嘉靖名臣刘应节的庭园。天启年间归户部尚书郭尚友,增构旧华轩、知鱼亭、松篁阁、来风轩诸胜。后郭一璐又复加修葺。郑板桥在潍县时,郭一璐的侄子伟业、伟勣兄弟成为园子的主人。当时,该园是潍县十几处园林中规模最大、最为古典幽雅的园林,园内亭台楼阁、茂林修竹,郑板桥公务之余时常来到这里,与郭氏兄弟觞咏园中,乐趣盎然。郑板桥在《南园画竹赠郭质亭先生》的画上题诗:“我被微官困煞人,到君园馆长精神。清秀一片萧萧竹,画里阶前总绝尘。”有时,郑板桥来了客人,还借郭家南园会客。乾隆十四年(1749)夏,御史沈廷芳路过潍县,郑板桥就曾邀他到郭家南园游玩,沈廷芳在《过潍县郑令板桥招同朱天门孝廉家房仲兄纳凉郭氏园》诗中描写郭家南园景物道:“入门一围青雪林,森然迮地多嘉树。苍苔小径蜗庐盘,绀石幽洞董楦堵。高高亭子冷冷风,漱玉麓台近堪睹。”郑板桥在《潍县竹枝词四十首》中还有专门描述郭家南园的一首诗:“连云甲第尚书府,带宅园林太守家。是处池塘秋水阔,红荷花间白荷花。”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郭氏家族和郭家南园的真挚感情。

    乾隆十七年(1752)秋,郑板桥辞去官职,但他并没有马上启程离开潍县,而是在郭家南园旧华轩居住了半年之久,到翌年春他才辞别郭氏诸友返回故乡扬州。在借寓郭家南园过年期间,时逢郭母刘老夫人寿诞,他特意选购了绿桔、香橼和橄榄三种南方水果呈献刘老夫人,并赋诗一首:“江南年事最清幽,绿桔香橼橄榄收。持赠一盘呈阿母,可能风景似瓜州。”

    乾隆十八年(1753)清明节前,郑板桥将返回扬州时,特意作《南园丛竹图》“留别质亭先生四弟芸亭先生”,并附诗:“名园秀竹古烟霞,云是饶州太守家。饮得西江一杯水,至今情趣满林遮。”诗中赞美郭家南园的秀竹成林宛如蔽日烟霞,体现出他对郭氏家族和郭家南园的依依惜别之情。

    在扬州靠卖画为生的日子里,郑板桥亦不忘与郭氏兄弟信函往来,写诗赠画,虽远隔千山万水,且人已垂暮苍老,但他仍十分怀念与郭氏兄弟的那段真挚友情。郑板桥在《画兰竹寄郭芸亭》诗中写道:“元日画兰竹,远寄郭芸亭。万水千山外,知余老更青。”郭伟勣生前将毕生钻研的印章篆刻之学集著成《松筠桐荫馆集印》一书,多达6卷,郑板桥为该书题写书签。

    关于郑板桥与郭氏兄弟的友情,清末金石学家郭子嘉在《潍县竹枝词》中赞道:“南园修竹几千根,贤宰时携客到门。最是拂衣归里后,逢人犹问旧华轩。”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5年12月25日 总第2854期 第四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