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教养,是自我约束,而非绑架他人(深度)

 为什么73 2017-03-31





我发现当下十分流行一种文章,就是极尽所能地羞辱和讽刺某些爱发朋友圈的人:“朋友圈里的十宗罪”,“喜欢发这些朋友圈的人千万要屏蔽”,“越喜欢发朋友圈的人越幼稚”。更有甚者,还把朋友圈和“教养”画上了等号:“没教养的人才会这样发朋友圈”,“朋友圈见人品”,“你的朋友圈里,藏着你的教养”......

 

当朋友圈和“教养”挂上了钩,朋友圈就不再只是发些花花草草、生活琐事的地方了,它被强行贴上了“品味”、“格调”、“水准”等明显带有层次高低意味的标签,这导致许多人不敢再随便发朋友圈。有时候看似漫不经心的几十字或几张图,实则经过了无数次的思考和斟酌——万一这次的动态不够有品味,自己便可能丧失了水准。

 

这些所谓的“教养”和“品味”标签,实际上是一种无形的绑架,它剥夺了一个人言论自由的权利。许多人发朋友圈只是单纯的想记录生活和分享心情,并未想过刻意炫耀,也未想过会产生什么坏的影响——当然,也不排除确实有一些人喜欢故意刷屏、发广告、散播负能量——但不论哪种情况,微信都给了你不想看的权利:拉黑或者屏蔽。


所以别人也应该保有自娱自乐的权利,大家完全可以做到互不影响。私以为,朋友圈这种娱乐性质的东西,实在是没有必要上纲上线到“有没有教养”这个问题上。



说起教养,中国人一向把“教养”二字看得很重,因为骂人“没教养”往往是骂人有养无教,其背后的含义是暗指这个人的整个家庭教育有问题。由于古代的尊卑等级礼俗制度,中国人的潜意识里总觉得,教养和家庭出身有关,出身越好的人越有教养。一个人被骂了“没教养”,就是家庭出身不好,就是低人一等。所以大家都十分讨厌被人骂“没教养”,也讨厌生活中“没教养”的人,经常可以因为”教养“二字引发一场恶战。

 

16年的时候,网络上就曾因为“教养”这个话题掀起过一场网络骂战。起因是两个姑娘在上海某地铁站蹲着等地铁,被一名网友拍下后发到网上并指责两个姑娘没教养:

 


随后网友们分成了几派,有骂这两个姑娘没教养的,有骂这个博主偷拍更没教养的,有骂外地人就是没教养的,有骂搞地域歧视的人没教养的。总之最后是骂作一团,可谓是一场年度“撕逼大战”。




在这场有关“教养”的骂战背后,是一个更为现实的真相:教养不像法律一样,有明文规定,它只是一种道德上的约束。这就导致我们很难拿出一个明确的是非标准去判断——每个人对“教养”的要求都不一样,每个人都能说出几十条、甚至上百条不同的“教养行为指南”,所以争议也就往往跟着产生了。


像前面说到的事件里,这位博主就是在个人“教养观”的引领下,产生了道德上的优越感。她认为别人没有达到她的标准,就是没教养,自己做到了,就是高人一等。但很快,闻风而来的网友们就迅速扒出来,这位自称“有教养”的博主其实经常飙脏话,经常偷拍别人,经常在微博上对别人评头论足......于是网友们纷纷嘲笑,这位“卫道士”博主自己也挺没教养的。

 

由此可见,有没有教养这个问题常常会陷入一种死循环:这次我插队你骂我没有教养,为了反击你,下次你闯红灯我也要骂你没有教养。到最后大家争论的不再是有没有教养,而是谁更有资格来谈论教养,谁更能在道德上占领制高点,如果你也犯过错,你就没有资格批评别人没教养。


但并不是犯过错误就没有资格批评错误,如果这样的话,世界上就没有任何一个人敢站出来制止生活中的那些不道德行为。只是说,我们不能在别人犯错时就化身为”零污点“圣人,肆意指责他人,仿佛自己从来没有犯过错,仿佛别人没教养就是罪大恶极。


好比曾经火极一时的“地铁凤爪女”事件:一名女乘客吃泡椒凤爪,扔得满地都是骨头,遭到指责后舌战众乘客,于是有人拍下来发了微博,然后引发了众怒。



在网友们强烈的道德谴责下,该女子做出了道歉。但有些网友不依不饶,对这名女子进行了人肉,把她的大量个人信息搜刮出来挂在网上,肆意嘲笑和辱骂。还有好事者给她的公司打电话进行骚扰,或在微博上假装自己是“凤爪女”,与网友对骂,使该女子被骂得更惨。


诚然,这名女子在地铁上乱吃乱吐东西,被人指出后还破口大骂,确实是不道德、没有教养的表现。网友们对她这种没素质行为提出批评,也能起到舆论监督作用。但随着事态演变,网友们开始人身攻击、人肉搜索以及各种骚扰谩骂后,这就已经不再是正常的社会监督,而是一群人对一个人的网络暴力。那些一边说着“凤爪女”没教养,一边出口成脏,一边披露别人私人信息的人,是否也变成了自己口中的没教养的人呢。



这就是人性的弱点总是喜欢揪住别人的错误不放,以此证明自己三观的正确性,然后获得一种自我满足感。每个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但每个人都喜欢盯着别人的错误而忽略自己的错误。我们常常刚批判完他人,转身自己就做了没教养的事。


所以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价值估计得过高,以致在别人做了错事时以为自己占尽优势,就可以教别人如何做人这纯粹是把自己的认知标准强加在别人身上,以“教养”之名把他人送上道德的绞刑架。


真正有教养的人,绝不会轻视任何一个人,也绝不会强迫别人与自己步伐一致,他们愈有教养,就愈能包容他人的不足。


以前上大学的时候,我选修了一门课,叫《社交与礼仪》。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是一位非常有气质的女老师,一学期里,教了我们很多礼节,例如个人礼仪、职场礼仪、餐桌礼仪、国际礼仪等等。


但最让我终生受益的,是最后一堂课,这位老师做学期总结时告诉我们:以后你们看到别人违反了你们所学的社交礼仪,只要他对别人没有产生负面影响,就不必放在心上。如果因为自己懂得了一些礼节,便轻视不懂礼节的人,这才是最大的失礼。


所以说,有教养不是你自己吃饭不洒汤,而是别人不小心洒汤时不去看他。有教养不是步伐整齐,举止一致,而是求同存异,包罗万象。


没有谁能够永远不犯错,没有谁能够时刻保持风度。善意的包容他人、有效的缓解他人的尴尬,才是有教养的最高境界。而那些一味苛责他人,揪住别人的错误不放却不自省的人,本质上只是借着教养的名义肆意发泄个人情绪罢了。


我们每个人最应该做的,应该是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教养这个词,从来都是用来约束自我,而不是绑架他人。



-作者-

作者:纽橙西;来源:思想精髓(ID:sixiangjingsu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