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修订)

 昵称41119949 2017-03-31

针灸推拿学院专业介绍及导师简介(修订)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作者:研究生院 发表日期: 2012-3-30 10:32:16 阅读次数: 7994 查看权限: 普通文章
针灸推拿学院

博士研究生导师

赖新生教授

赖新生,男,1955年9 月出生,福建武平县人,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针灸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百千万人才工程” 百类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学(一级)建设项目针灸学和广东省针灸学重点学科带头人、科技部973专项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

赖教授长期从事中医针灸的教学、科研、医疗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种传统针刺补泻手法;谨审针灸适应症,强调辨证施针并护正气于施治;重视子午流注针法,率先倡导子午流注灸法;擅长针灸治疗哮喘和脑病。既熟谙中医经典的精髓,又熟悉神经生物学和免疫学基础理论并掌握相关的先进科学实验技术手段和方法,长期从事针灸机理研究,对于中风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以及针灸治疗智力障碍型脑病的神经生物学、免疫学机理有较丰富的积累和经验;对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与智力结构、智力因子的分析以及与大脑学习、记忆调节关系的神经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有较深造诣;率先在国内开展针灸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临床机理研究。目前承担973课题“基于临床的经穴特异性的脑功能界定”和“穴位效应规律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循经取穴规律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和广东省团队项目。已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共14项,近年“针刺对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保护及突触可塑性促进作用的研究”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针刺颞部穴位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其他省部厅级成果共11项。获广东省优秀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称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00-2010年多次获重点学科优秀学科和学术带头人,广州中医药大学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共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SCI论文8篇。培养博士后5人,博士生40人,硕士生60人。教学富于启发和创造性,获首届“新南方优秀教师”、“广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主编了《针灸基础与临床研究纲要》、《岭南针灸经验集》、《实用针灸处方学》等书。《毫针刺法》获全国优秀电视教材二等奖,《耳针疗法》获中华医学会教育成果一等奖,《中国针灸学-经络》获WHO金奖。

 

庄礼兴教授

广东省普宁市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针灸学会针灸临床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副理事长;广东康复学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冬病夏治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国家级重点针灸专科学术带头人;《中国临床康复》杂志、《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编委;《家庭医生》杂志顾问; 
   庄礼兴教授出身中医世家,从医二十余载,长期从事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在临床中积累丰富的经验,特别擅长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各种痛证,对中风后遗症、颈椎病、腰椎病、癫痫、帕金森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有较深的造诣。   在教学方面负责研究生、本科生各专业、不同层次的《针灸学》、《针灸治疗学》、《神经病学》、《老年病学》的教学工作,曾获得新南方基金优秀教师奖。指导己毕业和在读的境内外、外国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40多名。
      庄礼兴教授负责的科研课题有: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靳瑞学术思想临床研究”1项;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靳三针治疗中风后偏瘫优化方案研究”1项;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改良“天灸止喘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及机理研究;穴位埋线治疗全面发作性癫痫的临床研究;针灸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研究,参与各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各级科技进步奖5项。已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中风的治疗与护理》等论著6部。

 

许能贵教授

许能贵,男,1964年8月生,安徽人,医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针灸推拿学省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兼任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针法灸法分会副会长、针推结合分会副会长,广东省针灸学会副会长,广东省针灸学会经络研究、实验针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针灸》、《针刺研究》等杂志编委。

一直从事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研究,2009年度被聘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主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省部级科研课题9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编写学术专著8部,主持研究的成果获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由于业绩突出,先后被评为“安徽省杰出青年中医”、“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安徽省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安徽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人才省级培养对象、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入选者、全国第二届“百名杰出青年中医”。

 
张  宏教授

张宏,男, 籍贯广东省大埔县,1960年7月出生,医学博士,教授,针灸推拿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命审题专家、香港大学中医(针灸)研究生课程校外评审专家、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新中医》杂志编委。

自1982年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以来,已从事中医针灸教学、临床、科研已25年,其间获得针灸学硕士学位、针灸推拿学博士学位。具有深厚的中医针灸理论造诣和临床实践经验。长期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从事临床医疗,在临床工作中,以提高疾病诊治疗效为宗旨,注重中西医结合诊治,发挥针灸、中药特长,既重视传统中医理论和针刺手法,也强调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在治疗视神经萎缩、颈肩腰腿痛、胃肠功能紊乱、老年病以及针灸防治亚健康和保健养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主持和参与各级科研课题15项,在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针灸防治亚健康和养生保健、针灸延缓衰老和防治衰老相关疾病、针刺理论和手法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出版教材著作6部,发表论文28篇。培养博士研究生19人、硕士研究生26人。

 

李万瑶教授

李万瑶,女,广东五华人,1954年10月生。属中医学科,针灸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师从江西中医学院魏稼教授及南京中医学院邱茂良、杨长森教授。现为中国针灸学会针灸临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可用英语、日语进行交流。

长期致力于中医针灸学的教学、医疗、科研工作。每周坚持三次中医针灸临床工作,提倡针药灸三者结合,擅长于用用中医各种疗法及特色针灸治疗各种痛证及痿证、风湿病、妇科病等。主讲过针灸学、针灸医经选、各家学说、理疗学、中医妇科学等课程,有良好的教风、医德医风。曾主持了“外用皮肤止痛中药制剂的研制”;“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主持完成了“经外奇穴的定位及临床应用”,荣获优秀中医药电视教材评比一等奖。现在研课题有“蜂针治疗痹证的安全性研究”、“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优化方案研究”、“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等,主编了《现代针灸临床集验》、《中医食疗保健》、《蜂针疗法》、《万用民俗疗法大全》等。先后发表论文数十篇。多次参加国内外中医、针灸学的学术交流,受到好评。已指导过针灸学硕士、博士研究生数十名,热心于研究生培养工作,关心研究生的成长。主张谦虚谨慎,热心为人,学习进取,互帮互学、治病救人。

E-MAIL:liwanyao@yahoo.com.cn

 
柴铁劬教授

柴铁劬,男,1964年2月出生,教授,针灸学博士。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金沙医院负责人、中国针灸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针灸文献委员会理事、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省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师从著名针灸学家靳瑞教授。曾在新加坡、日本、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讲学,具有广泛的海外影响。

从事中医针灸教学、临床、科研工作二十多年,系统进行了针灸学专业全部专业课的教学,教学生动,知识广博,治学严谨,作风扎实,在国内外同行中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近年主要从事针灸学、中西医结合康复等课程的教学和门诊工作,致力于中西医多种手段在康复临床领域的应用。重视古典针刺手法在临床的应用,认为针、灸、药三者应密切结合,不可偏废,继承重于创新。喜书画、擅篆刻、涉猎广泛,强调研究生培养应专业与人文素养并重,修身重于研术,静心渐悟,厚积薄发。

主持国家科技部子课题二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二项、校级课题二项,参加省部级科研课题二项。主持《靳三针疗法》等国家及省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项目四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任国家级教材主编一部,副主编二部,《靳三针临症配穴法》《针灸穴名解》《难经集注》等专著十多部,公开发表论文二十多篇。

 
李素荷教授

李素荷,女,教授;现任针灸推拿学院院长;针灸学科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医哮喘联盟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是针灸临床的研究。具体是:腧穴主治作用及临床运用研究;不同刺激方

式和刺激量对穴位功效主治的不同临床影响。

多年来,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着重于针灸治疗过敏性疾病、妇科病、痔疾、各种痛证及美容等的临床研究和针灸多种治疗刺激方法对腧穴的作用的观察,尤其是埋线疗法、经络自血疗法、耳穴疗法等等,并注重于单穴研究。发表的文章有:穴位埋线治疗胃痛96例临床观察;剪刺龈交穴治疗内痔30例的临床研究;穴位埋线配合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58例;穴位植线治疗195例过敏性慢性鼻炎;腧穴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69例疗效观察;阿是穴——反应点”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59例临床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喉源性咳嗽56例临床观察;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的影响等等。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穴位埋线调节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NF-κB转导系统的机制研究。

 

唐纯志教授

唐纯志,男,1966年94月出生,湖南慈利县人,医学博士,教授,针灸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脑病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学分会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实验分会常务理事。

唐教授长期从事中医针灸的教学、科研工作,熟悉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化学、病理学、免疫学基础理论并掌握相关的先进科学实验技术、手段和方法,特别擅长于针灸治病机理研究。对于哮喘、慢性疲劳综合征、老年痴呆、中风及其相关疾病的病因、病机以及针灸治疗这类疾病获效机制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涉及到患者及实验动物的整体行为学、细胞及亚细胞水平的形态和机能改变及相关基因调控的分子水平等。善于把现代医学中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引进到针灸治病机理研究中来,特别是近年来将医学影像中脑功能成像技术如PET、PETCT、fmri等技术引进到针灸治疗脑病机理研究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在国外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受到国内外同行称赞和关注。近三年先后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中国针灸学会科技进步奖励三等奖各一项(均排名第三)。

唐教授目前承担或者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广东省自然基金团队项目及广东省自然基金和国家自然基金联合项目等6项,副主编全国普通高等中医院校精编教材《实验针灸学》1部、参编教材《实验针灸学》1部、参编专著《胃癌癌前病变基础与临床》1部。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指导培养硕士生共11人,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5名。

 

硕士研究生导师

傅杰英教授

傅杰英,女,教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专业委员会主任,针灸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针灸调理体质。

学术特长: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医美容的学科理论体系的研究,中医美容的高等教育以及中医美容的科研、中医美容如何与临床接轨等开拓性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针灸调理体质以及针灸治疗损美性疾病。主编或参编学术著述5部,论文10篇,担任卫生部统编教材《中医美容学》编委,七年制教材《中医养生康复学》编委。在广东省以及国内中医美容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应邀在国外专题讲授针灸美容,受到很高的评价。

 

冯淑兰教授

冯淑兰,女,湖南常德人,1965年10月出生,教授,针灸推拿学硕士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刺血疗法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透穴疗法委员会组员。现任广东省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秘书,针灸基础教研室主任及针灸学教研室主任。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2年。近年来承担七年制、五年制《针灸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医著导论》、《实用耳针蜂针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和参加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10多项,获全国网络课程奖1项,全国医学电教教材奖2项,广东省“151工程”优秀项目1项,广州市科技进步奖2项,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奖3项,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2项。近年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任“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临床技能实训系列教材《刺法灸法学实训教材》及《刺法灸法学实训教材配套视频》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针灸学》编委,国际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英文版)教材《针法灸法学》副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刺法灸法学》(新2版)编委,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编委。培养硕士研究生20名,并协助培养博士生6名。

 

易  玮教授

易玮,女,教授,医学博士,针灸推拿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东省针灸学会理事、经络及实验针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中医针灸的科研、临床和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针灸治病机理的研究,尤其在针灸治疗代谢类疾病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独立主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学术专著8部,获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临床方面擅长运用传统和现代针灸手法及针灸药物结合治疗中风、痴呆、面瘫、各种痛证及其它疑难杂症。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先后荣获广州中医药大学十大杰出青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张全明教授

张全明,男,生于1964年10月,甘肃天水人。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医学博士;中医针灸推拿专业硕士生导师。师从我国著名针灸学家靳瑞教授、郑魁山教授;靳三针、郑氏传统针法学术传人。现任针灸临床教研室主任,郑氏针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副主席。曾多次应邀到加拿大、香港、新加坡、台湾、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讲学。

主要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脑源性疾病的研究;传统针刺补泻手法研究;在学术上师承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靳瑞教授;致力于靳三针治疗儿童脑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运用靳三针治疗小儿弱智、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神经性耳聋、孤独症、儿童行为及情绪障碍、学习无能症、中风偏瘫等各种脑源性疾病。继承了郑氏家传针法及郑魁山教授临床治疗疑难病症的经验,运用传统的热补凉泻针法,治疗五官科疾病、中风偏瘫、风寒湿痹、各种顽固性疼痛、震颤麻痹症等疑难病症,效果显著。

主持完成国家卫生部招标课题“耳针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的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卫生厅医学科技成果奖。共同完成“靳三针治疗脑病的系列研究”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主持完成“针刺治疗儿童语言障碍的临床研究”获浙江省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优秀奖;浙江省中医药科技创新三等奖。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主编或参编著作九部。

 

龚东方教授

龚东方, 女,1983年广州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毕业。1987年广州中医学院针灸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6年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2000年被遴选为针灸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针灸临床教研室教授,主任医师。

龚东方教授长期从事针灸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载,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以针灸、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妇科病以及各种疑难杂症。研究方向为针灸对内分泌系统的调整作用,侧重于针灸对乳腺病、妇科病的临床和机理研究。主持与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如“针药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与雌、孕激素受体的测定”、“电针对乳腺增生大鼠雌激素信号转导机制的非基因组效应”等。曾发表“针药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与研究”等论文二十余篇。

 

袁  青教授

袁青,男,1961年10月生,广东人。1984年在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获优秀毕业生并留校任教,一直从事靳三针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运用“靳三针疗法”治疗弱智、脑瘫、多动、自闭症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中风后遗症、不孕不育、男性性功能障碍、各类痛证和疑难杂症。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靳瑞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靳三针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靳三针临床与实验研究。

 

许云祥副教授

许云祥,男,福建省政和县人,1969年8月出生,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交流与合作专家库遴选专家,广东省针灸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培养研究生14名。现主要从事《针灸治疗学》等课程的双语教学及留学生全英教学工作,多次赴美国、意大利、葡萄牙、智利等国家进行讲学及交流活动;主要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糖尿病、软组织损伤及更年期综合征的机理研究。主持及参与各级课题9项。发表论文40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6篇。参编《针灸学》等教材4部。

 

王继红教授

王继红,男,籍贯四川广安,出生于1969年3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推拿教研室主任、教授、针灸推拿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在推拿基础领域的研究方向是手法的力学结构及效应研究,临床上开展灵龟八法推拿调治人体亚健康状态的研究,教学上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推拿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厅局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5项,参与各级课题研究7项,主持完成的广东省“151”工程项目颈椎病专题学习网站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网络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优秀教学软件一等奖、广东省教育厅现代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在教学上先后获得多项奖励。参编全国性统编教材5部,发表论文30余篇。

 

彭旭明教授

彭旭明,男,1966年12月1日生于湖北。已婚,政治面貌为群众。1989年本科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专业,2007年博士毕业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2008年评为副教授职称。彭旭明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中医事业。长期坚持《推拿学》,《推拿功法学》,《推拿手法学》的教学工作,每年完成约450学时的教学工作。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出门诊,每周四个半天,运用推拿手法结合针灸,中药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及中风,神经衰弱等病症,并同时完成对实习,进修学生的带教工作。积极参加科研工作,正在进行“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一指禅推法对胆肾经原穴的功能核磁共振的研究”。协助带研究生10余名。

 

余  瑾副教授

余瑾,男,35岁,籍贯:广东郁南,出生1972年11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康复医学教研室主任,或评2010优秀教研室主任,教研室团队获得2010年度学校师德标兵,突出心身康复的整体特色。

学术任职: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音乐治疗专业委员会理事秘书长。组织抗震救灾援助行动,2008年-2010年多次前往汶川灾区进行心身康复项目技术援助,帮助灾区建立心身康复音乐治疗基地。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抗震救灾先进志愿者称号,以及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先进干部和先进专业委员会。

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康复方向和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医教研工作,主编康复类全国教材一部,人卫音像教材一部,副主编全国教材二部,另主编专著一部,参与编写著作四部,国家级期刊发表第一作者文章8篇。科研特色突出,广东省十一五的重点规划项目《老年精神音乐学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中医部分子课题负责人。主持省中局课题《体感音乐康复疗法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在传统中医学基础上深入进修现代康复医学,致力于发展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身心疾病,包括睡眠障碍、老年慢性疾病等方面,重视“中体西用”的学术指导思想,突出以生命力观为本体,以功能观为用的观点,坚持走中国特色康复之路。

 

丁  慧教授

丁慧,女,辽宁省辽阳人,1963年2月出生,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中医美容教研室教授,中医美容分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专业委员会委员,针灸美容硕士研究生导师。丁慧教授主要担任的教学工作为:《中医美容学》、《美容应用技术》和《美容化妆品学》课程主讲。在研硕士研究生10人。丁慧教授从事医学美容临床工作已二十多年,在中医治疗损美性皮肤病、皮肤养护以及中医体质养生等方面,从中药的内服调养到外用治疗有自己的临床经验,尤其对皮肤美容外用制剂和中药化妆品方面有自己的实践经验,撰写专业学术论文十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脏腑经络体质养生美容。

 

杨君军副教授

杨君军,男,1975年出生,副教授职称,针灸推拿学学科导师。坚持临床、科研、教学三方面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目前担任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七年制,全英班《实验针灸学》,《针灸医籍选》,《理疗学》的教学工作,注重针灸临床技能的培养指导,主要研究领域:1.针灸治疗脑病的机理研究2.针灸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机理研究3.针灸治疗失眠以及抑郁症的机理研究。目前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和广州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各1项,参与国家973中医专项研究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1项。近年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十余篇。

 

潘华山教授

潘华山,男,41岁,籍贯:四川泸州,出生:1968年10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 副院长、教授,针灸推拿学科硕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针灸推拿学科和康复治疗学专业的运动医学教研工作,研究方向为针灸抗运动性疲劳。主持国家体育总局科研课题1项,主持广东省科技厅科研课题1项,另外主持多项广东省体育局和校级创新基金科研课题。近年来在《新中医》、《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等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6篇,参与《针灸脑病治疗学》等专著编写(编委)。论文“针灸三阴交穴对小白鼠运动能力与某些免疫指标的影响”在全国医学院校教育分会第十一届科研论文报告会上获得“一等奖”。擅长应用以中医康复为主体的综合康复技术,突出针灸经络、传统体育运动、睡眠起居、饮食药膳等全面康复特色,在身心疾病、老年疾病和睡眠障碍等方面成果较突出。在国内体育中医保健康复界具有一定学识地位和影响力。

 

郭锡全研究员

郭锡全:男、广东潮州人,1963年5月出生、现任副院长、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学术委员、华南港澳地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副理事长。研究员、针灸推拿学专业硕士导师。

长期从事支气管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机理研究,及其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研究;以及计算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针灸推拿学中应用的研究工作。对信息技术在经络腧穴定位方面的应用研究和激光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等方面有较高的学术造诣。

讲授《针灸学》和《刺法灸法学》等课程。教学与科研成果丰硕,获奖成果30多项,其中《中国针灸学》视听教材获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针灸联合会联合颁发的金奖;《耳针疗法》多媒体教材获中华医学会一等奖和广东省优秀教学软件二等奖;《经外奇穴的部位与临床应用》视听教材获中国电教协会及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一等奖和中华医学会优秀教材二等奖;《毫针刺法》获中华医学会全国医学优秀电教教材二等奖。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著作1部;担任主编等在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单位出版教材近30部。有多篇学术论文获中华医学会优秀论文等级奖励。已指导硕士研究生20名。

 

张正研究员

张正,女,博士,研究员。1972年1月出生。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第二批校级培养对象。

主要从事针刺的机理研究,主持了省科委课题“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血管再生机制的研究”,以及“针刺对脑缺血保护作用的突触蛋白质组学研究”等厅局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3项,获得校级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1项。在《中国临床康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参与编写了《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现代研究——基础与临床》和《中医临床诊断全书》论著2部,参与编写研究生及七年制教材《中西医结合诊断学》和全国中医药院校协编教材《细胞生物学》。

该导师已培养研究生多名。

 

刘步平研究员

刘步平,男,湖南衡阳人,1976年11月生,中医妇科学硕士,中医外科学(男科病方向)博士,研究员,针灸推拿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理事。

专注学科交叉研究,擅用多学科理论促进传统与现代融合,已完成厅局级以上课题6项,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等发表论文50多篇,主编《中华导引术大全》、《方药奥妙》等医学著作3部,获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广州市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普著作奖各1项。2004年被授校“十大杰出青年”。2011年指导学生获省“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现主要从事中医生殖学研究,主攻针灸推拿防治生殖障碍,主持/主要参与生殖疾病发生机理、八段锦应用等省部级课题4项。

 

李 敏教授

 

  李敏,女,贵州省贵阳人,1974年7月出生,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港澳台留学生办公室主任。教授,医学博士,针灸推拿学科硕士生导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翻译分会常务委员。
   长期从事中医针灸专业教学、科研、临床工作。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机理研究,尤其是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学习记忆调节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主持广东省科技厅课题,广州中医药大学创新基金课题,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省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和多项校级教学课题的研究。近年来在《中国针灸》、《中华中医药杂志》、《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英语》 (副主编),全国高等学校中医药对外教育规划教材《中医临床基础》(副主译)和《针灸脑病治疗学》(编委)等专著编写。在教学方面擅长运用英语讲授中医理论尤其是针灸推拿学,担任博士生、硕士生和七年制学生中医英语主讲教师,此外还担任国外留学生的针灸推拿学课堂讲授和临床带教工作。把医学专业英语和中医针灸理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同步提高。既有熟练运用英语对外交流的能力,又掌握中医药专业教学规律,属于具有扎实的中医学和外语知识背景的复合型管理人才。邮箱为doctorlimin@yahoo.com.cn


林良才副研究员


林良才,男,福建仙游人, 1973年2月,副研究员,针灸推拿学科。擅长运用中医针灸推拿学治疗皮肤疾病,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编学术专著1部,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级、省级、 厅局级、校各级课题多项。

 

何新芳副教授

何新芳, 女, 出生年月:1971.09  广东梅县人,  医学博士, 职称:副教授    属何学科导师:针灸推拿学

从事针灸学的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十余年,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心身疾病的临床和机理研究。擅长运用中药针灸治疗各种痛证,神经内科疾患和失眠、抑郁性神经症、湿疹等心身疾病,对针灸治疗心身疾病有独特的体会。现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校级课题1项。发表论文近十篇,参与编写出版有关论著3部;

 

王琴玉副教授

王琴玉,女,湖南衡阳人,生于1974年11月,副教授,针灸推拿学科。擅长运用“靳三针”疗法治疗小儿脑病、鼻炎及其它内科杂证,此外,对脊柱相关性疾病的针灸治疗有深刻认识。承担《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靳三针疗法》、《针刀疗法临床应用》等课程,并在全英及双语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编学术专著六部,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及省、厅、校各级课题八项。

 

邵  瑛副教授

邵瑛、女、籍贯河北,1972年11月出生,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师、副教授、针灸推拿学专业硕士导师。主要从事针灸治疗脑病和针推结合治疗小儿营养不良的科学研究。临床上擅长运用针、药等多种疗法治疗颈椎病、头痛、失眠、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及推拿治疗小儿营养不良等疾病。主讲推拿手法学、推拿学、保健推拿学、经络美容推拿等多门课程。公开发表论文近30篇,主编推拿学方面专著两本,副主编及参编推拿针灸方面专著十余部。

 

陈  劼副教授

陈劼,女,籍贯贵州,1973年出生,针灸学博士。现任针灸推拿学院中医美容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医美容分会会员;主持省级课题一项,校级课题二项,参与多项国家、省级课题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新世纪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针灸推拿美容学》,参编新世纪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推拿学》,主编及参编有关论著5部。主要研究方向为:针灸推拿抗衰老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