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学军,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昵称16436572 2017-04-01

张学军,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塞尼

2016-01-19 18:50:05   编辑: 陈法逸   信息来源:产业人网
字号:A+AA-

电影《老炮儿》上映很长时间了,各种评论刷爆朋友圈的高潮也已经逐渐平淡了下来。我也终于抽出时间看了电影。
电影气场很强,人物性格塑造饱满,主要演员刻画角色到位,配乐匹配情节,全剧剧情一气呵成,可圈可点之处很多。虽然有的人物、情节设置,在实际世界中不可能出现。但如果没有这些特例和反常,电影也就没法拍了。
老炮儿还是那个老炮儿,可世界却已经不是曾经的样子。他的“理”在现实世界冲击碾压下,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一根既硬且韧的精神之“筋”。
有人说,这是一部关于暴力的电影。但电影除了闷三拔刀秀pose,张学军扭手指头,被扇嘴巴,头顶人等镜头外,通篇没有什么动作设计,没有丁点追求暴力美学的路子,没有血脉喷张的打斗场面。
有人说,这是一部关于黑社会的电影。但电影除了一些灰色地带的人物和语言,例如老炮、茬架、盘道、顽主等,“钱”并不是他们老炮们关注和战斗的目的。不为钱,也就不是黑社会了。
有人说,这是一部关于小人物坚守自己“道理”的电影。但为什么他要坚守这些已经被社会抛弃的“道理”,却并没有说明。
我们在被张学军感动之后,如果对他的“道理”稀里糊涂,以及不了解他这些“道理”从何而来,就是没有看清楚张学军的价值意义。
看懂这个电影,首先要看清这个世界。
这是一个金钱登顶,睥睨曾经“道”和“理”的时代。
这是一个从不爱红装爱武装,到追风少年,再到追慕伪娘的时代。
这是一个以多打少,以强打弱的丛林规则盛行的时代。
这是一个金钱登顶,睥睨曾经的“道”和“理”的时代。老炮儿们的凋零,不是老迈年龄,不是衰退不举的男人能力,更不是已经所剩无几的抡刀动枪战力,而是指他们的“道”和“理”被颠覆,被抛弃,被嘲笑的时代。他们身上连300块钱都没有,连搭救捞人的5000块钱也凑不齐,更遑论10万元的赔偿金。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是什么时候都会发生的。但十万块钱就能难倒一群人,一群社会的底层人,即便这些人是曾经叱咤风云的顽主。老炮儿的哥们兄弟多为贩夫走卒,一个个生计微薄,底气不足。在金钱就是硬道理的规则下,他们能够发出的声音和他们拥有的财富成正比。
在老炮同小飞,和小飞的朋友们数次对峙中,每次都出现了超跑和超跑的巨大轰鸣。这种古代宝马名驹的模式,变成了现在跑车美女的搭配,从气势上彻底彰显了谁才是时代的强者。观众们是很清楚的,虽然老炮张学军是个让人感动和佩服的人物,但如果让大家选择,99.9%会选择小飞们的生活方式。财富通吃,不论输赢,也包括所有价值和规则。“钱”才是时代的硬道理。
这是一个从不爱红装爱武装,到追风少年,再到追慕伪娘文化的时代。社会怎么了,先看看现在的青年人是什么样的。青年兴则中国兴,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青年人的风尚追求,是当前社会文化最直接的风向标。70年代和80年代初,青年人爱慕军装,他们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国家。即便打架斗殴,也大都是不争馒头争口气,鲜有为了什么明确的经济目的而争斗的。这和当年青年人蓬勃向上,尚武阳刚是直接相关的。
到了90年代和20世纪初,追求自我和个性,向往自由,自己给自己做主,成为时尚。青年人感到,关心社会,不如关心自己,社会太大,国家太重,还是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是第一位的。小虎队等明星偶像成为那时的偶像,追风少年将爱情进行到底,成为那个时代青年的一种印记。追风也是拉风,但不是为了什么主义、理想和信念,而是要活出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而电影里呈现出的小飞等人,则代表了近年来青少年最潮的样板,跑车、多金、美女,但拥有这些装备的极少数青少年,却是颓废的、伪娘的、堕落的。他们的染发,奇装异服和粗鄙的言行,没有丝毫让人感到精神上的愉悦和奋发向上。对他们自己而言,酒精、跑车、美女甚至毒品,只能带来精神上短暂麻醉和满足,之后只让他们感到更大的空虚。看看小飞刚出场时和他父亲手下的对话,以及小飞整个电影中郁郁寡欢的样子,很说明他们精神的空虚。包括张学军儿子和其朋友在整个电影中的形象,有一股伪娘的味道,没担当、没道义、没骨气,在杀马特造型的背后,弥漫着一股外表暴戾内心虚弱,物质丰富精神空虚,冲动暴躁不讲规则,混乱、堕落和压抑的人生。
百多年前,鉴湖女侠秋瑾《对酒》写到“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撒去尤能化碧涛”。60年代,毛泽东为女民兵写的《为女民兵题照》:“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现在这是咋的了?
明白了这些,再看电影,我们会发现,电影表述的深层意义。或许,管虎并没有这么想。但其实,文艺作品都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越优秀的文艺作品,反映的越深刻。道理未必能够想清楚、说出来,但故事可以讲出来,味道可以品出来。为什么这部电影引发了海量的评论文章,正说明电影反映了很多人对社会的感受。
电影快结尾处,鸵鸟逃跑出来,引起了张学军强烈的情绪反应,他追逐着鸵鸟,大喊着,让它快点跑。这其实是在隐喻张学军,以及和张学军一样的我们,跑、快点跑,去奔向自由。前一阵,有一个很流行的话,“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就是大众心理出现的逃避现实的心理写照。但这个鸵鸟的行为,是“逃出”,它是要跳出现实规则的!这和说走就走,但又不得不回归现实,是有本质区别的。
张学军则更近一步,他要以一己之力,去挑战社会规则。
在他走向冰面的时候,我们已经清楚,这是一场胜负已定的战斗。人少力单,老迈乏力,重病缠身。虽千万人,吾往矣!
中国,从来不缺张学军这样的人。古代,他们被称为“侠”。“侠以武犯禁”。张学军不是老炮,不是顽主,他是一个市井平民的“侠客”。电影中,他为灯罩出头,管小偷闲事,都是在行侠仗义。而张学军将对账单寄给中纪委,更是一个侠的行为。话匣子劝他,这些人咱们惹不起。张学军回答,“咱惹得起谁呀?”但他的理念是,惹不起,也要管!“侠以武犯禁”的“武”,不能狭隘的理解为“武力”,而是对强大的不平等势力、规则的反抗。
电影结尾,张学军的后援团队出现了。胜负未卜,电影就此戛然而止。
其实,胜负,已经不重要了。
张学军有后援,这就可以了。电影表现的,就到这里了。张学军,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