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健·早分享】每周专题——《脊因学》的“松、正、紧” (一)

 xyf4345 2017-04-01
前    言


“松、正、紧”三字看似简单,其实在深入学习现代运动康复医学知识后发现,我们必须对于传统的思路和方法进行重新认识


——我是小编


《脊因学》的“松、正、紧”

(一)


什么是“松、正、紧”

《脊椎病因治疗学》中,治疗脊椎病有个四步骤,即“放松正骨痛区强壮”;这四步中,仅有正骨手法是针对骨关节错位进行干预的,其余三步皆是针对软组织进行的。这提示,在治疗脊椎疾病时,必须软、硬兼施(备),绝非一上来就用正骨复位手法而忽略软组织的问题。无论是在治疗所花费的时间、还是具体的干预手段,针对软组织的干预远比针对关节的干预都要多!

这一理念可以归纳理解为“松、正、紧”三字。

,是指对张力过高的肌肉、筋膜的松解技术。

,是指对错位关节的精准正骨复位技术。

,是指对过度松弛、无力肌肉的强化治疗技术。


今天,我们先来谈谈“松”这个部分。


第一篇:松

脊柱健康有序的排列不仅仅是脊椎的简单堆砌叠加,而是靠椎间关节、椎间盘韧带椎周肌群等的有机组合连接而成的。如果脊柱周围的肌肉张力失衡、韧带松弛,脊椎关节就很容易发生错位。

所以,在正骨复位之前,医者必须把脊椎周围的软组织进行松解处理,以利于关节顺利的正骨复位。否则,在肌肉高张力状态下强行施行正骨手法,不但较难达到理想的关节复位(关节开阖)效果,更有可能对肌肉和韧带造成副损伤而加重病情。

令软组织放松的方法有很多,大致分三大类,第一类是被动的直接放松法,就是患者被动地接受医生针对高张力区域的放松治疗。可以运用传统的推拿、按摩、拉伸、针刺、热敷、理疗等技术。第二类是主动的间接放松法,它不会直接针对张力异常区域进行干预,而是指通过针对导致其发生代偿的部位(或区域)进行功能强化训练,来间接缓解力学上产生代偿部位的高张力,这看似在强化,但目的是为了松解(类似中医的阴病求阳、阳病求阴)。譬如通过强化腹肌来增强腰部的稳定性,进而缓解腰部组织的高张力(临床对上急性腹肌损伤导致的腰痛、腹压不足型腰痛的治疗皆属此类)。或者通过增加足踝的稳定来改善髋、膝部的高张力等。第三类是被动的间接放松法,它同样也不会直接针对张力异常区域进行干预,而是通过针对导致其发生代偿的部位(或区域)进行松解,来间接缓解力学上产生代偿部位的高张力,譬如头痛、手麻患者,如果是因为膈肌功能障碍而导致的颈前呼吸辅助肌(胸锁乳突肌、斜角肌)张力过高引起的,如果直接放松胸锁乳突肌或斜角肌虽然会有效,但是,疗效不持久,必须先松开膈肌,才能使颈前呼吸辅助肌真正得到放松。

进行放松前应结合触诊、体格检查、体态与步态分析、呼吸评估等综合评估,区分哪些高张力部位是局部病变直接导致?哪些高张力是代偿间接导致?哪些是相邻部位失稳导致的?哪些是因为相邻部位负荷过大引起的?

所以放松也应该是根据具体病情需要,经过精细的检查评估后,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操作,而不是哪里张力高就放松哪里,更不是漫无目地东打一枪西放一炮,或者炮火覆盖式的狂轰滥炸。


扩展:以“紧”达松、以“松”达松

因局部病变而导致的张力过高,仅仅在病变局部松解往往就会有比较满意的效果。但是,从事推拿行业的许多医生都会发现一种现象:有些患者无论你使出浑身解数用上十八般兵器,某些部位的肌肉却无论如何都无法松开!或者即使勉强松开一点,第二天依然又返回到原来的紧张状态。

这种紧张情况往往是代偿的假象,根本原因则是某个力学相关的组织、部位或区域产生了损伤或功能障碍!

例如:对于整个腰背肌肉都紧绷如铁板状的患者,我们就要思考为什么患者的表层肌肉会紧张僵硬到如此程度,却又无法通过松解局部得到缓解?


A、是负责稳定的深层核心肌群无力,令原本主要负责运动的表层肌被迫代替深层肌作稳定脊椎的工作。

这类情况多发生于过去不懂得科学训练的运动员或健身爱好者,他们在训练的时候过多地关注于负责运动的浅层大块肌肉,忽略了处于深层的、主要负责关节稳定的核心小肌肉。导致外层强大,内层弱小,运动的能力与稳定的功能不匹配,这样就非常容易发生训练损伤。这也是过去我们国家的运动员职业生涯短、伤病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好比给拖拉机装上一台飞机发动机,不但拖拉机跑不快,还会被摔得七零八落。

B、与腰背部相对应的胸腹部张力过高所致。这类似弓弦理论,腰背部和胸腹部分别位于脊柱的前后,腰背部类似弓,胸腹部类似弦,弦越收紧弓背就会被拉得越紧。

这类情况多发生于长期低头、弯腰伏案工作者人群。前、后肌群相交叉部位的肌肉长时间处于缩短和拉长紧张对峙状态。这类患者在放松腰背部肌肉的时候很舒服,但是疗效持续短,且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病情反而会越来越重。


C、下肢力学功能障碍、稳定性不足,而导致的骨盆以上部位长期处于高张力状态。

这类情况类似人在光滑的冰面行走,因为脚底光滑,底盘稳定性降低,为了防止摔倒,整个上半身就会一直处于高张力的绷紧状态。


D、位于胸腹腔内的脏腑筋膜紧张、空间位置异常,会加重其悬挂支撑系统的压力载荷,导致位于其后部的结构张力增高。

这类情况多与过去所说的内脏牵涉痛或反射痛类似(但不限于)。

D、因为膈肌的功能障碍导致胸廓出口、肩胛带区域肌肉的异常代偿,而出现背部发紧、僵硬,如负重荷。


所有的肌肉骨骼系统的灵活运动,都是以其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的相关联组织或结构的稳定为前提,没有稳定就没有灵活,当某个部位需要更好地表现为灵活时,那么就必须有相关的组织、结构或部位要为这个灵活提供稳定。这也就是中医经常强调的,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互根

这时候,我们不应该把治疗目标放在针对高张力区的治疗上,而应该根据病因采取不同的针对性治疗:

A、激活与强化深层稳定肌群。

B、松解与其对应的另一侧肌肉,强化紧张肌肉的协同肌,同时调整生活工作中的不良体态。

C、增强远端或近端的稳定性,来解放身体相反部位高负荷工作。

D、松解内脏筋膜和调整脏腑彼此间的空间位置。

E、松解和激活相关联的力学结构。

这与中医的“上病治下、下病治上、左病治右、右病治左,外病内治、内病外治、阳病求阴、阴病求阳”相类似。,A、B、C三类都是“。看似做了让某个组织、结构或部位更紧的干预,但目的却是为了让另一个组织、结构或部位更松,而D、E则是”以“。通过解除力学相关结构或部位的张力异常或功能障碍,从而达到放松目标部位的目的。这样有的放矢的“松解”效果才会更快、更好、更彻底。


下一回,我们再来谈谈“正”的部分。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