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弘《老子》千古大义,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鶴崧軒森 2017-04-01

弘《老子》千古大义,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婴儿。

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浴。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贰。恒德不贰,复归无极。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

知道人类有争强好胜的一面,守护人类安静柔弱的一面,成为可使天下汇集的溪流。成为天下汇集的溪流,恒德才不会离身。恒德不离,就能使自己复归婴儿般纯真至和。

知道人类有洁身自好的一面,守护人类忍辱负重的一面,成为可容天下往归的河谷。成为天下往归的河谷,恒德才会充足。恒德充足,就能使天下人复归于质朴无华。

知道人类有真诚光明的一面,守护人类阴暗幽深的一面,订立公正天下的法度。订立了天下的法度,才能使恒德不被偏离。恒德不被偏离,就能使自己和天下人再次同归于无极,无分尊卑,无分贵贱,无分贫富,无分彼此。

将这样质朴的道理,散于天下,就会造就各种人才与器物,圣人运用它,就会成为君主;那伟大的制度,从不割舍遗弃。

======================

之所以做这样理解,是因为【大制无割】才是整段话的中心思想。

《老子》帛书甲乙本都写做【大制无割】,后世版本无法解释清楚什么是【大制无割】,所以全部改成了【大智无割】。可是这样改,就偏离了这段话的本意。把老子原来教化天下的理想,变成了修身养德的教条。甚为可惜!

而且,即使改做【大智无割】,【天下式】又做何解呢?【圣人为官长】又做何解呢?

所以,只有按照《老子》帛书的【大制无割】来理解这段话,才能弘扬《老子》的千古大义。

这段话的观点,层层递进,逻辑严密,深谙人性,是理解《老子》之所以贵柔崇虚的根本和要旨。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婴儿】

原始社会,人类以力胜,所以争强好胜,雄壮者为王。但是除了最雄壮的人,其他人相对的都成为了柔弱者,必然会有暴政。所以,要有汇集柔弱者的决心,要为之下,成为天下溪,汇集人才,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有所获益,才能不离恒德。不离恒德,才能使自己做到纯真至和,才能合于天道。

【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浴。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

脱离了原始社会,进入国家的初级阶段,文明开始进步,人类开始注重名誉,名重者得天下,比如尧舜禹的禅让。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爱好名誉,却人人有过,必然互相侮辱,是非无穷。所以,要有宽容之道,成为天下谷,使天下人都能得以安身立命,天下也因此得以归附。天下归附,恒德才足以感化于人。恒德足以感化于人,才能使天下人复归于质朴无华,无争于荣辱。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贰。恒德不贰,复归无极】

国家步入高级阶段,进入阶级社会,尊卑始分,贵贱有常,贫富相侵。因此,人性中光明真诚的一面,和阴暗幽深的一面,都会被极度的激发,这必然会引起相互厌弃,彼此争斗。所以,要订立公正天下的法度。订立了法度,恒德才能制度化,不至偏离。有了法度,恒德无偏,天下才能安定,圣人才能以恒德育化万民,才能使自己与天下人再次同归于无极。无极就是不分彼此,不分贵贱,不分贫富,不分尊卑。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

将这样质朴的道理,散于天下,就会造就各种人才与器物;圣人运用它,就会成为君主;圣人所建立的伟大制度,从不割舍遗弃柔弱无助的人民,从不割舍遗弃犯错受辱的人民,也从不割舍遗弃人性中的任何一部分。

这最后一句才是《老子》这段话的中心思想。和大家分享一点心得,还望各位方家不吝赐教一二。

===========================

全文完

===========================

欢迎进入作者头条号,阅读更多“千古系列”文章。感谢您的关注、打赏、评论、及转发。

推荐文章:

悟《老子》千古名句,何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悟《老子》千古之秘,何谓:道?何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正《论语》千古本意!孔子为何感慨“山梁雌雉,时哉时哉!”?

疏《老子》千古之义!何谓“宠辱若惊,贵大梡若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