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梨花风起,诗意清明

 阳关残雪 2017-04-02

诗意清明

春至清明,空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淮南子·天文训》记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古籍《岁时百问》上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写清明的诗作,最脍炙人口的当是杜牧的那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读此诗,总有一种“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觉涌上心头。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祭祖扫墓的日子。风云变幻,气象万千,清明时节,不见得都是雨纷纷的日子,只是怀念先人、思亲之情涌于心头,伤怀忧郁而已。那一场断魂之雨,只是永久地下在生者情感的天空里。

清明扫墓,据说源自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 。”后重耳称帝,介子推拒不入官,晋文公本想烧山以逼其出,哪知介子推与母抱柳被烧而死也不就。晋文公嗟叹悲切,下令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天全国禁忌烟火,只吃寒食。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形成清明扫墓了。现在许多地方有“清明上坟上在前”之说,即与寒食典故有关。

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最为盛行。从明朝《帝京景物略》上面的一段记载,我们可看出当时的清明况景:“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南宋高翥《清明》诗作:“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民间俗语:生前孝才是真的孝;死后孝那是假孝心。清明扫墓只是一个祭奠形式,它给了我们一次重温亲情的时机,也让泪水给心灵一次洗涤。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逝者已矣,生者仍往。四季的轮回一如人生,生生不息。天地清明的大好春光,又正是踏青春游的好时节。所谓“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即便是身处天堂的先人,恐怕也是满怀心愿地希望后人好好地享受美好的人生春光吧。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走出雨纷纷的断魂天,原来清明除了思念伤怀,还有芳草碧连天的绿野,还有莺歌燕舞的景致,还有花遮柳掩的酒肆……其实,清明探春又何须借问酒家,那满眼满鼻息的花香,早已是醉了游履。正是:“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宋人吴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中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且趁清明大好春光,让我们在一份亲情的怀念中,更加感受美好的风清日明的新生活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