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8)好制度、好习惯造就工匠精神

 吴工图书馆 2017-04-02

好制度、好习惯造就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著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但却长久造福于世。

不像工业4.0那么复杂,也不像大数据那么云里雾里。这么简单的一个概念之所以在中国会这么火,原因很简单,咱们这个东西。

其实在过去的30多年里,我们并不是做不到,而是我们面临着三个非常独特的现实状况。

条一个,就是中国跑得实在太快了。

短短的30多年中,我们有106家企业从零开始,挤进了世界500强,我们从供应短缺到产能过剩,我们眼看着自己从吃糠咽菜到健身减肥,这个速度和规模,难以想象。

对于这样一个飞奔的巨人,他怎么可能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呢?就像博尔特跑出958世界纪录的同时,你还想让他保持姿态的优雅,再认真欣赏下沿途的风景,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虽然没有形成工匠精神,但我们的中国制造思维里,却把另一样的东西做到了极致,那就是“速度为王”。

第二个,是中国机会太多了。

因为这30多年就从工业1.0奔入工业4.0的大时代,永远有新的更有价值的社会分工不断涌,而人的协作却跟不上技术的发,制度漏洞太多,套利机会也太多,所以过去的中国是一个冒险家的乐园,而不是一个工匠的田园。

机会很多的时候,大家自然是追逐新机会,不可能把时间浪费在一件产出低而又可能随时被替代的事情上。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当更好的新机会不断出现的时候,你固执的守在自己那个世界里精准求精,好像很愚蠢。

第三个,就是中国的企业家普遍没有安全感。

中国的市场从封闭到逐步开放的过程中,一部分市场和价格充分竞争,另一部分市场和价格不处于垄断,这个巨大的断层形成了一个历史性的制度套利机会。而中国老一代企业家的崛起,普遍依赖于这种制度套利,想套利,就需要关系,有了关系,变需要打点关系,这些人多多少少都有点原罪的。

如果你一只脚在监狱里,一只脚在国外,那你自然是想捞一把就走。工匠精神,“严谨”“坚持”“耐心”这些东西,都是要时间的,需要一个长期确定性的未来的,如果你连自己的明天在哪都不知道,哪有心思研究这些东西。

因为这三个原因的叠加,过去30多年的中国,不是很可惜没有工匠精神,而是当时根本就不该有什么工匠精神。

所以工匠精神这个东西,是有背景的,在不同的时期你的需要也不同。

中国现在的规模是足够大了,发展速度也降下来了,是该开始追求工匠精神了。

但是你会发现,这个事挺难的,因为我们始终是一个对上负责的组织结构。

一个小姑娘,早上出门前可能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化妆,精雕细刻,但是到了公司处理工作时却会敷衍了事。同样一个人,有时有工匠精神,有时就没有,因为脸是她自己的,而工作是老板的。

“工匠精神”为什么不叫“工人精神”?因为工匠是独立人格,对自己的产品负责,同时享受精益求精的成果,所以他重视细节。而工人精神是对领导负责,他只关心领导关心的事。而领导恰恰是最不可能关心细节的人,职位使然,管的人和事太多,他必须更关心方向。你只对领导负责,不关心实际,只揣测圣意,必然会形成浮躁、短视、投机,这是制度使然,无关人品。

而德国和日本这种工匠国家,我们与其说他们有工匠精神,倒不如说是有一种工匠习惯。这个习惯,是由一整套高品质高标准的工匠制度,和对违规者严厉惩罚构成的。没有工匠制度,就没有工匠习惯,更不能有工匠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