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视频】乳腺技师上岗证考试视频辅导之一

 沧海一粟_1980 2017-04-02

视频:

乳腺X线摄影技术及影像标准

时长:1小时03分 建议WIFI下播放 土豪请随意
教材推荐:【推荐】大型医疗器械上岗证群

真题考点推荐:

温馨提示:以下操作步骤具体细目要真正看,考试五个选项内就是里面的内容,略加修改,或者把另一个体位的操作步骤添加进去。操作步骤的前后顺序也需要掌握。

摄影体位选择

内外斜位(MLO)和头尾位(CC)是所有乳腺摄影常规采用的体位,且能够满足乳腺检查的需要。由于它们可能是唯一采用的两种体位,因此必须最优化的得到执行。

尽管人们希望在常规体位中显示乳头的轮廓。但乳房体位设计的首要目标是尽可能多的显示乳房组织。因此,不应仅为了显示乳头轮廓,而漏掉乳房组织。当乳头轮廓在任何一个体位均不能显示时,可额外附加一个体位来显示乳头轮廓。

2.1内外斜位(MLO)

正确的内外斜位具有在单一体位中使所有乳房组织成像的最大机会。

⑴在此体位中,暗盒托盘平面与水平面成呈30°~60°,使得暗盒与胸大肌平行。X线束方向从乳房的上内侧到下外侧面。角度必须调整到与患者体型相适应(影像探测器与胸大肌角度平行)以利于最大量的组织成像。

⑵为了确定胸大肌的角度,技师将手指放置在肌肉后方的腋窝处,患者肩部应松弛,技师将胸大肌轻轻向前推移,使可移动的外侧缘更加明显。高瘦患者所需角度(50°~60°)较矮胖患者(30°~40°)为大,一般身高体重患者所需角度为40°~50°。暗盒与胸大肌的角度不平行,将导致成像组织的减少。双侧乳房的体位角度通常相同。一些单位在胶片上记录MLO所用角度以利于下次检查时使用。

⑶运用可移动组织向固定组织运动原理,提升乳房。然后向前、向后牵拉乳房组织和胸大肌;

⑷患者成像乳房侧的手放在手柄上。移动患者的肩部,使其尽可能靠近滤线栅的中心;

⑸暗盒托盘的拐角放在胸大肌后面腋窝凹陷的上方。但要在背部肌肉的前方;

⑹患者的臂悬在暗盒托盘的后面,肘弯曲以松弛胸大肌。向暗盒托盘方向旋转患者,使托盘边缘替代技师的手向前承托乳房组织和胸大肌;

⑺向上向外牵拉乳房,离开胸壁以避免组织影像的相互重叠;

⑻然后开始压迫,压迫板经过胸骨后,连续旋转患者使她的双臀和双足对着乳腺摄影设备。压迫器的上角应稍低于锁骨。当将手移开成像区域时,应该用手继续承托乳房,直至有足够压力能保持乳房位置时为止。

我们将此组合手法叫做“向上向外”操作法。“向上向外”操作法的重要性不能过分强调。如果承托乳房的手离开太早,乳房就会下垂,从而导致组织的不充分分离。

在施加压迫时,技师的手与脚踏压迫控制在下压的同时慢慢撤离。

⑼最后步骤是向下牵拉腹部组织以打开乳房下皮肤皱褶。整个乳房,从乳房下皱褶到腋窝,都应位于暗盒托盘的中心。

2.2头尾位(CC)

头尾位作为一种摄影体位,应确保在MLO体位中可能漏掉的组织在CC位中显示出来。如果MLO体位有组织漏掉的话,最有可能在是内侧组织。因此,在CC摄影体位上显示所有内侧组织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应尽可能多的包含外侧组织按照下面方法,在摄取CC位时,内侧或外侧面就不会有过分地夸张。

⑴如果技师站在患者所检查乳房的内侧,她就能更加自如地控制患者体位;

⑵技师的一只手放在乳房下,另一只手放在乳房上,轻轻将乳房组织牵拉远离胸壁,且将乳头放在暗盒托盘的中心。此操作手法(双手牵拉法)可将乳房组织轻轻牵拉离开胸壁,最大限度的使乳房组织呈现出来。用一只手将乳房固定在此位置上;

⑶提升对侧乳房,转动患者,直至滤线器的胸壁缘紧靠在胸骨上;

⑷将对侧乳房放在暗盒托盘的拐角上(而不是放在暗盒托盘后方);

⑸患者头部向前伸向球管侧,这样患者的身体可以向前探,使前面的乳房组织摆在影像接收器上;

⑹利用另一只空闲的手牵拉未被成像的乳房(靠近技师一侧的乳房)位于暗盒托盘的拐角处(比放在暗盒托盘的后面好);

⑺运用乳房上方的手,经过暗盒托盘胸壁缘,将乳房后外侧缘提升到暗盒托盘上,这应在患者无旋转下完成。此步操作将会提高后外侧组织的可显示性;

⑻使患者未被成像侧手臂向前抓住手柄;

⑼技师手臂放在患者背后,手放在被检查侧的肩上。这有助于技师运用她的手,保持患者肩部“松弛”。同时用手轻推患者后背,以防止她从乳腺摄影设备中脱离出来。用手指牵拉锁骨上皮肤,以缓解在最后加压过程中患者皮肤的牵拉感;

⑽在进行压迫时,固定乳房的手向乳头方向移动,同时向前平展外侧组织以消除皱褶;

⑾患者成像一侧的手臂下垂,肱骨外旋。此种上臂摆位也可去除皮肤皱褶。如果皮肤皱褶仍然存在,则用你的一个手指在压迫装置下滑动,用它辗平外侧的皮肤皱褶。

不正确的CC位体位会导致影像中组织的严重遗漏。

2.3附加体位

2.3.1 90°侧位选择目的

90°侧位(也称直侧位,真侧位)是最常用的附加体位。90°侧位与标准体位结合成三角形来确定乳腺病变的定位。90°侧位也可用来证实重力依赖性钙化(如含钙奶块,奶粒)。

当有异常在MLO/CC位中的一个体位上看到,而在另一体位上看不见时,应首先确定它是否真实存在,是否为重叠组织或胶片或皮肤上的伪迹。有些时候稍微改变角度,重复一次斜位或拍摄90°侧位会提供这些信息。

在斜位或90°侧位上病变相对于乳头距离的定位的改变,可用来确定病变是位于乳房的内侧、中间,还是外侧。例如,如果在90°侧位上病变相对于乳头有所升高或比MLO上的位置较高,那么病变就位于乳房的内侧。如果在90°侧位照片上病变相对于乳头有所下降,或比MLO上的位置较低,则病变位于乳房的外侧缘。如果病变在MLO和90°侧位中无明显改变,则位于乳房的中间。

当一个病变已经确定,与外内侧位相比较,最为适宜的侧位是内外侧位,它能提供最小的物体至影像接收器间距离,以减小几何模糊。

90°侧位包括内外侧位(ML)和外内侧位(LM)。

2.3.2定点压迫位

定点或锥形压迫是一个较多应用的简单技术,特别有助于密集组织区域的模糊或不明确的发现物。与整体乳房压迫相比,定点压迫能允许感兴趣区厚度有更大幅度减小,提高乳房组织的分离。

定点压迫位用来对感兴趣区域内组织结构正常与异常的校准,此校准结合减小的乳房厚度,可产生更高的对比和对发现物的更精确的评估。

各种尺寸的定点压迫设备,尤其是较小的设备,均可进行较为有效的定点压迫。根据最初的乳腺摄影照片,放射技师通过确定病变的具体位置来确定小的压迫装置的放置。

为了确定病变的具体位置,测量(1)从乳头垂直向后画线的深度;(2)在上下或内外方向上这条线到病变的距离;(3)从病变到皮肤表面的距离。用手模拟加压,将三种测量值转换成标记来确定病变的具体位置。然后将中心的定点压迫装置放在病变上方。

定点压迫位通常结合小焦点放大摄影来提高乳房细节的分辩率。

2.3.3放大位(M)

有或没有定点压迫的放大位,均有助于通过对病灶密度或团块的边缘和其它结构特征更加精确地评估,有利于对良恶性病变进行区分。放大位还对钙化点的数目、分布和形态具有更好的显示。此技术还可以扩展在常规体位中不明显的意外发现物。

所用X线管焦点的测量尺寸一般采用0.1mm,以消除物体-胶片距离增加导致的几何模糊的影响。同时还需要一个放大平台来分离被压乳房和暗盒,其放大率为1.5~2倍(放大率越大,所需焦点越小)。

对于放大乳腺摄影,十分关键的是由于采用空气间隙和微焦点技术,会导致对患者的相对更长时间的曝光,而增加辐射剂量。

2.3.4夸大头尾位 (XCCL)

夸大头尾位能显示包括大部分腋尾的乳房外侧部分的深部病变。患者的起始体位如同常规的CC位。在提升完乳房下部皱褶后,转动患者直至乳房的外侧位于暗盒托盘上。如果肩部稍微挡住了压迫器,可使球管向外侧旋转5°角,以保证压迫器越过胸骨头,不要向下牵拉肩部,而使双肩位于同一水平上。

2.3.5乳沟位(CV)

乳沟位(双乳房压迫位)是用于增加乳房后内深部病变显示的体位。

患者的头转向兴趣侧的对侧,此种体位技师可以站在患者背后,弯曲双臂环绕患者,双手触及患者双侧乳房,也可以站在患者被检乳房内侧的前方。不管是站在后面还是前面,都要确保提升乳房下皱褶,且将双乳房放在暗盒托盘上。牢记向前牵拉双侧乳房的所有内侧组织,以便于乳沟成像。如果探测器位于乳沟开放位置的下面,必须使用手动曝光技术。如果能将被检测乳房放置在探测器上方,且乳沟轻微偏离中心,则可以使用自动曝光技术。

2.4人工(植入物)乳腺成像(The augmentedbreast ID)

人工乳房的成像是个特殊问题,并向技师和放射医师提出挑战,需要引起特别重视。可采取常规的头尾位和内外斜位,需要手动设置曝光参数,压迫程度受植入物的可压迫性限制。除了这些常规体位外,人工乳房患者应该有修正的头尾位和修正的内外斜位。在修正体位中,植入物相对于胸壁向后向上移位,轻轻牵拉乳房组织向前放置至影像接收器上,同时用压迫装置固定此位置。

对于头尾位来说,相对于植入物的上方和下方的组织与前方组织一起向前牵拉。对于内外斜位来说,上内和下外方组织与前部组织一起向前牵拉。此过程可以大大改善乳房组织的可视性。

⑴人工(植入物)乳腺成像CC位的五个步骤:

·让患者从腰部向前屈曲,用你的手指向前牵拉乳房组织,使其替换后方的植入物,然后让患者站直。

·让患者将她的对侧手放在乳房下,并紧靠在肋骨上。

·轻轻牵拉乳房组织将其放在暗盒托盘上,并用手的边缘按住下部组织,紧贴在滤线器的边缘。

·让患者前倾身体,紧靠在手上(有利于对植入物的进一步替换)。

·进行压迫(可使用来向前牵拉乳房组织,有利于压迫)。

⑵MLO植入物替换体位的五个步骤为:

·让患者从腰部向前屈曲,用你的手指向前牵拉乳房组织,使其替换后方的植入物,然后让患者站直。

·让患者将手放在手柄上,滤线器的拐角位于腋部后方。

·用你的手指边缘牵拉外侧组织,靠在滤线器的边缘。

·询问患者是否感觉到滤线器紧靠在她的肋骨或乳房上。如果她的回答是“乳房”,则让她的身体斜倚在滤线器上;如果答复是“肋骨”,那么你应该重新开始,因为植入物没有充分被替换。

·进行压迫。

以上所叙各步操作对于胸壁后植入物,即位于胸大肌后的植入物较为容易。但对于肌肉前植入物,也叫做腺体下或乳房后植入物,对压迫较为敏感,故而难以对植入物进行替换。对那些乳房组织自然发育不良的患者,植入物替换的操作也十分困难。如果植入物不能充分替换,在常规CC位和MLO位植入物替换体位的基础上要附加90°侧位。

2.5乳房切除术后成像

乳房切除侧的成像是一个引起争议的话题。建议进行检查的部位包括,乳房切除位置上皮肤的MLO摄影、任何相关区域的局部成像和腋部的前后成像检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