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的灵感从哪里来

 复兴之梦永远在 2017-04-02

不是诗人,我们却不断地经受着诗的折磨。当我看到简书的朋友们在为“诗”默默耕耘的时候,便为之欣慰的了。下面以我上了首页的一篇陋稿为例,为大家讲一讲诗歌的灵感是从哪里来的。只是我的一点想法而已,你大可听之任之。

《请你在秋天之前把我忘记》这一次/如果我离去/请你在秋天之前把我忘记/我害怕那飞舞的落叶/让你悲伤得不能控制/请你深记来时的路/再也不要沿途返回/一片落叶/ 一瓣飞花/都会将来路更改/从前的故事不要问结果/你可以想象春光路上/又是一年桃花盛开 /

一般诗歌作者对人世间纷纭复杂的万事万物的感受力,都要高于、强于、深于、细于一般的人。往往他们善于从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中,去发现诗的影子,从而萌生出诗的冲动,诗的灵感来。灵感也可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成心灵的感应或灵机的一动。灵感爆发的那瞬间,带有明显的偶然性、突发性,通常是指产生创作冲动的那一瞬间的印象。比如秋天的一片落叶,本来就是普通的一片叶子,我却要被这普通的落叶唤起一丝灵感来了:“这一次,如果我离去,请你在秋天之前把我忘记”,“我害怕那飞舞的落叶,让你悲伤得不能控制”,硬是把一个失恋人的感受从内心呼唤出来。进而结合自己对生活的切身感受,与秋天的落叶混为一体,让诗歌的语言从心底迸发而出。作者的感受力,好象生长在深刻体验之上的触须,它是作者灵锐的眼光、机敏的反应、活跃的思想的总和,你对周围的事物感受力越强,触发灵感的可能性就越大。

还有,如果你单纯地依赖或迷信灵感二字,浅尝辄止,就无法向生活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如果你缺乏引发灵感的灵敏度那是不行的,而满足于“灵感万能”的灵验性尤其不行。灵感只是诗歌武器上的一个扳机,倘若膛内没有实货或底火不够,想拉出一篇好的诗歌来,谈何容易!也就是不但有了灵感,还需要“致命”的武器——就是你长期积累的文字功底了。但决不是堆砌华丽的词藻,这里就不多说,关于诗歌的语言应该是另一个话题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