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短时间基因检测又上两会新闻了: 全国人大代表陆春云提出,希望能够把基因检测纳入到医保,通过基因检测的早癌筛选,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同时降低我们家庭的经济成本。 小编也希望这个事情可以早日定下来啊。在这之前,咱们不妨再多了解一下防癌基因检测。 一、基因检测怎么降低患癌风险? 1、用于癌症早筛,效果显著
有一些基因研究成果已经派上了实际用场。2014年,FDA批准了一个新的无创检查,粪便DNA检查: 检测粪便中的有可能跟癌前病变或癌症有关的DNA变化,就能发现早期肠癌。 美国各类癌种发病率趋势图
近40年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以每年3%的速度稳步下降。主要原因就在于各种筛查手段(CT肠造影、直肠镜、粪便潜血检查、相机药片等)的普及。 2、中美癌症早筛情况对比 以肠癌筛查为例,我们来看看。 2016年美国癌症筛查指南推荐,5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肠镜筛查。于是,美国2000年的筛查比例只有21%,但2015年已高达60%。
这还不够,就在去年,美国预防服务特别工作组(USPSTF)还在顶级医学杂志JAMA推荐粪便DNA作为针对结直肠癌筛查新手段。
反观我国,别说筛查手段,连肠癌筛查的指南都没有,据2015 中国肿瘤年报显示,2015年新发约37.7万人, 2015年死亡约19.11万人,每年增速约为4.2%,远超2%的国际平均水平,城市发病率高居第2位,仅次于肺癌。
二、为何我国早筛效果不理想? 有些人可能会怀疑,癌症的早发现、早治疗,中国也喊了很久,为什么中美差异会这么大呢? 其实在探究原因之前,先反问自己三个问题,或许答案已了然于心:
要知道,结直肠癌从良性息肉演变至恶性肿瘤通常需要长达15年,若能在此期间通过筛查手段早期发现,及时手术会有很理想的预后。
可惜的是,即使是有健康意识的高危人群,在体检报告上的肠癌筛查项目中,最常见的也是一枚大大的“患者拒绝直肠指诊及肠镜检查”的印章…… 传统的筛查手段让许多人刻意避开
明明是最容易在早期得到治疗的癌症,却因为没有利用更简便的筛查手段,导致患病后全家陷入困局。 由此看来,最有机会降低我们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就在于:发掘适合我们国情的筛查手段。 三、肠癌早筛,可尝试基因检测 1、肠癌基因检测已获专家认可 大肠癌是高发癌症之一,也是可以预防的癌症。除了控制体重,戒烟,调整饮食结构,坚持规律运动,保持良好心情之外,早期筛查对适龄人群至关重要。 2016年,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郑树教授在学术会议上特别提及常卫清,推荐用分子诊断的技术来提高我国大肠癌的早期检出率。
常卫清正是我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是国内唯一一个接近肠镜的非侵入检测手段:通过检测粪便中脱落的细胞癌变情况,可以帮助用户发现直径1厘米以上的进展期腺瘤(即癌前病变)。 肠癌有长达15年的疾病发展期,早期病灶可以微创治愈
2、肠癌基因检测有什么优势? 不同于传统的肠镜,常卫清无痛,非侵入,用户在家也能自己做。只要将取好的粪便样本邮寄给检测中心,7个工作日内就能收到不输于肠镜的检测结果。 这样的基因检测产品不仅受到了专家的认可,同样也是中国国家围棋队指定的检测产品,适合不愿接受肠镜检查的高危人群——
先前小编也介绍过几次肠癌的内容,有一些朋友留言提到身边有亲友就是因为发现得晚,后面治疗很痛苦,其中有一位后来还是离家人而去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养成定期早筛的意识啊,如果不习惯传统的筛查办法,又怕麻烦,试试小编这回推荐的基因检测方式也不错。 戳下图即可购买检测服务 下单送价值69元家用便潜血自测神器“噗噗管” 有任何疑问可在评论区留言咨询 PS:自测神器噗噗管是啥? 它是由浙二肿瘤研究所郑树教授科研团队构思设计的“粪便采样+便隐血免疫法”检测产品,价格更低廉,结果更精确,便于居家自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