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失在民间的瑰宝——中华截根针(一)

 新民中街 2017-04-03

与截根绝针结缘是一九八七年夏天的事。当年我家在内蒙古正在修建新房,由于一场洪水冲到家门前,河里很多砂子。记得当时天气很热,河水很凉,担了一天的砂子,到了晚上饭后肚子突然的绞痛难忍,大汗淋漓,在送我去医院的途中遇到了邻居家婶子,她把我们拦下带到她家。用一根缝衣针在我的肛门刺出血。感到一股热血流出,腹痛立刻减轻,几分钟后一切恢复如常。由此激发了我对这种针法的好奇,也因此开启了我搜集、挖掘、整理民间截根针法的道路上近三十年的艰辛旅程。

散失在民间的瑰宝——中华截根针(一)

最初是跟给我治疗的婶婶学习。婶婶说,她只会这么一手活,是她的妈妈教她的,也讲不出啥道理,就是遇到肚子疼的扒开肛门,见到有黑紫色的血泡,用针挑破血流尽了,肚子就会不疼了。并告诉我这叫“挑翻气”。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在我的心里烙下了对这种简单,方便、实效针法的痕迹。到处的打听哪里有用针一挑就可以治病的人,由此开始了我近三十年的寻找历程。

散失在民间的瑰宝——中华截根针(一)

这也就决定了我后来考取中医院校学习针灸推拿专业,但几年下来,在教科书里并没有找到挑针治病的任何蛛丝马迹的记载。

首先要感恩三位忘年之交亦师亦友的前辈,一位是温键佩老师,他祖传中医外科,专门治疗疮疡。他教会了我对疮疡的辩证和治疗以及药膏的制作,为我以后治疗疮疡肿瘤打下了基础;一位是赵殿卿老师,他家是武医家传,以点穴治病著称,教我找穴位和病根治疗疾病;一位是王亚洲老师教我家传的用手掌量取法定位截根,治疗乳腺增生。

散失在民间的瑰宝——中华截根针(一)

在民间寻求截根技艺的中,更是艰辛与奇遇相伴随。当拜访到以打渔为生的刘二哥,他有一手以银针点病根治疗蛇盘疮的绝活,手把手的教给我怎么样轻点病根,不去碰疮面就能治好的技能。

还有一位乡村的小学老师陈老师,教会了我如何用香墨浸泡棉线穿虎口和用碎碗片割鱼际治疗疳积的技能。

吉林通化的于中医教会我如何用截石位定位痔疮,反射到病根点治疗痔疮。

只要听到哪里有会用截根治病的,无论路途远近,我都会想方设法前往拜访学习。在不断的学习总结应用的过程中,把不同的针法融合在一起,临床中应用不但验证了截根针的神奇,也扩大了治疗范围,从一针一法治一病,延伸到了内、外、妇、儿各科。

散失在民间的瑰宝——中华截根针(一)

在不断地收集挖掘整理过程中,发现截根针不但在院校教材中找不到,就是传统医学典籍中也很难找到详细全面的记载。只有在少数的几本非主流旧书里有零散收集。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郭右陶排除一切干扰,不怕被同行讥笑,把民间挑,刮,放血等治疗痧胀的方法加以总结写成了《痧胀玉衡》。清代著名医学家陈修园在治疗痧胀急症中也介绍使用针挑法,针刺法。清同治四年(1865年),吴尚先因为见到民间很多治疗方法效果甚佳,也排除一切困难,对民间各种外治疗法收集整理,写了《理瀹骈文》一书,介绍了不少民间挑治法。还有就是现藏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手抄本《翻症类治》,此书有不同的版本,有清末刊印,有民国刊印,但是有一个共同特点:作者,佚名。目前,在浩如烟海的医籍中我也就只找到这样的一点资料。

散失在民间的瑰宝——中华截根针(一)

为什么疗效显著、工具简单、操作方便、独具特色的截根针法流落民间,一直是“在野派”,并未能占有应得一席?其中自有历史原因,坊间也有其传奇故事,这自是后话。

(未完待续)

文章作者为王胜勇大夫,中华截根针传承人,转载请注明。

欢迎阅读、了解截根针系列:

《民间绝技,一根银针治愈重度痤疮(青春痘)》

一根针治愈子宫内膜癌,带你见识神奇的截根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