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不知道的口腔疾病

 生4bxpby730dui 2017-04-03

Ok

口臭治验三则

杨建林

口腔主要关乎于脾胃。口臭一疾,也主要是脾胃的病变。《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阴阳应象大论》曰∶脾主口,在窍为口。《脉度篇》曰∶脾气通于口。《五脏别论》曰∶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

1、陈某,男,18岁,学生,口臭年余,额头有粉刺,食欲可,大便干,小便黄,舌苔黄腻厚,脉象滑数。此乃脾胃湿热太盛,和降失司,浊气不降,清气不升之故。当清热除湿消食为主,方用芩连平胃散合调味承气汤加山楂麦芽夏枯草连翘治之,七剂臭除,半月而安。原方如下:

黄芩9克,黄连6克,苍术9克,厚朴9克,陈皮9克,生大黄9克(后下),芒硝9克(烊化),炒山楂12克,炒麦芽12克,连翘12克,夏枯草12克,炙甘草6克。

《医宗金鉴·口舌证治》云:“口出气臭,则为胃热”。李时珍《本草纲目》云: “口臭是胃火、食郁”。本案中患者因积食化热,湿热上蒸,故见诸证。一般体质强健之口臭患者多见此类型。

2、黄某,女,41岁,农民,口臭间发两年余,伴口干苦,胃胀,大便稀溏不爽,舌淡苔白,脉象弦缓,此乃中焦气机不畅,脾胃运化失司,湿热内结,浊气上犯清窍所致,当调和脾胃,行气消食,方用生姜泻心汤合橘枳姜汤加砂仁木香山楂麦芽治之。服用近一月病情向愈,原方如下:

生姜12克,干姜3克,半夏9克,党参9克,黄芩9克,黄连3克,大枣3枚,炙甘草9克,枳壳9克,陈皮9克,砂仁6克,木香6克,焦山楂12克,焦麦芽12克。

《伤寒论》157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本案中患者系慢性肠胃炎患者,脾胃不和,中焦斡旋失司,气机不畅,升降逆乱,浊气上犯清窍,故见诸证。一般慢性脾胃病患者多见此类型。若见大便干结,恒加生大黄3—6克即可。

3、陈某,男,76岁,口臭三月余,偶尔自觉口中有氨味,精神萎靡,畏寒肢冷,日暮头痛,夜尿较频,大便干结,脉象沉紧。此乃真阳不足,火不暖土,浊阴上泛所致,治宜温补脾肾,驱寒降浊。方用桂附地黄汤温肾阳,附子理中汤温脾阳,麻黄附子细辛汤交通表里,加大黄通腑降浊。药服一周,大便稍通,诸证减轻,效不更方,续服两月,病情痊愈。

熟地15克,山萸肉12克,山药12克,茯苓9克,泽泻9克,牡丹皮9克,炮附子3克,肉桂3克,党参9克,白术9克,干姜9克,麻黄3克,细辛3克,大黄3克(后下),炙甘草6克。

《医理真传·阳虚症门问答》云:“病人口忽极臭,舌微黄而润滑,不思水饮,身重欲寐者何故?答曰:口虽极臭,无胃火可凭;舌虽微黄,津液不竭,无实火可据;不思水饮,身重欲寐,明系阴盛逼出真火之精气,有脱之之意。本案中患者确为真阳衰微,火不暖土,浊阴上犯清窍所致,故用温补之法见效。一般老年体弱,真阳不足之患者可见此类型。

以上仅是笔者临床实践一得,与同道分享,望乞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