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程报名|日本人喜爱简洁的造型?这原来是个误会

 树悲风 2017-04-03

4月15日,杭州,日本著名建筑与工业设计大师黑川雅之,将来到混沌研习社的讲台,讲一堂“设计之美:黑川雅之的设计及其背后的思想”的美学课。


为什么要来听这一堂美学设计课?因为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企业,美感都是更高维度的竞争。懂一点设计,个人会有更好的幸福体验与职场竞争力,企业也能收获更好的品牌溢价,跳出价格战的血海。


黑川老师不仅是设计圈内赫赫有名的大师,被誉为开创日本建筑和工业设计新时代的代表性人物。在设计思想、哲学、美学上有着系统性的思考,是帮助普通人在“设计美学”这个领域建立框架体系的不二人选。


黑川老师说,我们对设计也有太多误会,很多人以为简洁是日本的审美理念,其实并不是。


以下这篇黑川老师的短文,就将解释日式简洁的背后,是对材质的追求,否定的是刻意的设计制作。脱离这个背景,贫瘠的素材打造的单纯造型并无美感可言。


设计应当回归对生命原貌的思考,与原始意象的发掘,只有那些藏于人类本能与DNA中的集体记忆,才能引起最广泛的情感共鸣。这次课程,黑川老师选择了四个与中国有千丝万缕关系的作品——“望潮楼”、“K Furniture”、”天地坛”、“Cyber Studio”,来阐述他的设计思想。


总而言之,这是一堂你非听不可的设计美学课。请登陆混沌研习社APP(戳此下载)报名。有问题想问黑川老师?请戳此提交问题,也许你关心的问题就会出现在他的课堂上。


|黑川雅之
(日本著名建筑和工业设计大师)


日本美学中的“素”,就是保持最朴实的本色之美,是不添加任何杂念的纯真。


信赖自然,将一切依托于更大层面的事物上顺势而为,这就是存在于“素”背后的审美意识。或者说,要活出本色,莫要人为地破坏宇宙既有的平衡。

 

所谓造型,那种人工的东西不要也罢


没有刻意的人工干涉,才是与自然之美相协调的真正创造。


在制作领域,“本色最美”的概念是指让人工技术的部分不要太明显,或者说消去人工的痕迹。这是与自我个性的主张是完全不同的态度。


“素”强调的是,人类不应该过于自负于自己的才能,面对自然时应保持谦卑的心态。


没有刻意的人工干涉,才是与自然之美相协调的真正创造,这也是人类对大自然无条件的朴实信赖。

 

日本人是通过整个身体来感受外部世界的,并且把与世界的协调感都浓缩、收敛在了对素材的开发和使用中,因此造型之类的变得不再重要。


所谓造型,本来就是人工的东西,那种东西似乎不要也罢。

 

素材,一定是最值得关注的焦点


素材,一定是最值得关注的焦点,而造型只是为了将素材之美发挥到淋漓尽致的配角。


也就是说,对最能体现素材鲜活感的、尽可能简洁的造型的探寻,就是日本人对造型这件事的态度。

 

日本人并不是单纯地喜欢简洁的形式,虽然简洁常常被外人认为是日本的审美观念,但事实并非如此。


简洁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为了发挥素材质感所到达的一个结果。所以,许多东西看似简洁却并不简单。

 

我先来举一个日本传统服装和服的例子。


和服基本上只有一种造型。只是纺织物的材质、织法工艺以及配色各异,形成了它丰富多彩的美丽形态。


和服仅依靠材质和配色来完成造型。


有趣的是,许多西式服装在受到了日本和服的影响之后,对素材的关注也大幅度地增加了,但绝大多数依然停留在造型设计上的胜负较量。

 

简洁的造型背后,是对素材的极致追求


我也依据并重视“素’的概念,由此设计了很多的作品。


其实也不是一开始就以”素“为主题来设计的,准确地说,是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作品、回味其中的深层含义时,发现其实正是印证了”素“的审美意识。

 

例如漆器的球面作品,如何将漆器表面色泽能够表现得更加美丽,经过反复考虑后的结果是,选择球面的部分,利用曲线将漆器的“润物“之美予以成功地展现。


这个造型就是为了突出素材特质而设计的。由曲线制造出来的特殊抛物状,能够把漆器的光泽表现出更加光灿鲜丽的视觉效果。

 

用”拉比尼亚“命名的桌用照明设备,是为意大利著名灯具品牌阿特米德(artmide)设计的商品,并同时由日本的灯具品牌山际(Yamagiwa)推向市场。


黑川雅之作品:为突出材质而进行的设计


这也是采用球型物体的部分切面后设计的独特造型。


它完全规避了个人的造型表现欲,而是使用了绝对的数学计算语言。


日本人简洁的造型背后,是对材质的追求,对素材的重视,否定的是刻意的设计制作,注重的是如何将人为的设计“无痕”地表现出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培育出了以“素”为核心的“单纯造型的审美意识”。


说心里话,如果离开了这个背景,把单纯的“简洁”说成是日本的一种审美理念,也许会有人相信。


但是,我们应该理解,“贫瘠的素材”打造的“单纯造型”将是多么地缺乏美感。


我想,现在又很多的日本产品设计受到人们赞赏的原因也在于此吧。同时,也是因为这些作品没有背离日本审美意识的缘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