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丨梨花风起正养生

 为什么73 2017-04-04




苏堤清明即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万株杨柳属流莺。




2017年4月4日

丁酉年三月初八

今日清明


清明,既是人们祭奠故人的日子,又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因此,清明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自古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包含了清明所特有的文化传承,也包含了古人在此时的养生理念。



今天,我们就分别从文化和养生两方面来了解一下清明吧!


  清明文化  




关于清明有着不少传说,也形成了不少特色的文化和传统项目。


食节


寒食节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纪念割肉救了自己,并被自己误烧死在山上的的臣子介子推,而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介子推死后在一颗枯柳树洞内留了一句诗给晋文公:“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次年晋文公率领众臣祭奠,发现当时的那棵枯柳树又活了,于是便昭告天下将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寒食节,就是在这一天要吃不见火的食物。 



关于寒食节,在中国书法史上还有一个特别有名的字帖——苏东坡书《黄州寒食帖》,整篇章法布局跌宕起伏,气势奔放,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黄州寒食帖


 巳节

上巳节 即清明前的三月三日,是为纪念轩辕黄帝诞辰所设。在这天,人们会到河流边上手执兰草沐浴以驱邪避瘟,被称为“祓禊”。后又在魏晋时期逐渐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等活动内容。其中,在东晋时期的绍兴会稽山中一次著名的“祓禊”和“曲水流觞”活动便产生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为“书圣”王羲之在“曲水流觞”而微醺之时所写。至今仍被历代书家奉为“神品”。


兰亭序


清明时期,春风和煦,风清气明。


自古人们就有外出郊游、踏青的传统。而现在在经历了繁忙的工作之时,能到郊外踏青游玩,也确实可帮助人体阳气的生发,从而增进人们的感情之时又获得了健康,最后让身心得到了一次充分的休息。



  清明养生  




初候

桐始华


清明开始,桐树开始开花。


古人认为桐树与天地合气,此时的桐树感受到了气候的转温,自然界木气生发,从而在此时开花。


二候

田鼠化为鴽


古人认为鼠为阴类,鴽为阳类。清明时节,阴气渐退,阳气生发。故有属阴的鼠类变为属阳的鴽类之说法。


实际是鼠类喜欢在阴暗的地方出现,当自然界阴气渐退,阳气渐盛之时,鼠类在外界活动的机会就更少了。而外形酷似鼠类的鴽则更喜欢外界活动,所以这时候他们开始更多的出现在人们眼中。这便是古人所认为的鼠变为鴽的实际原因。


三候

虹始见


清明时节,阴阳二气交会“日照雨滴则虹生焉”。此时,雨水又较前增多,气温足够升高,雨后则彩虹开始出现。


人体的阴阳二气此时也是交会之时。因此,清明节气对于人体阴阳的调节也至关重要。


由清明节气的特点便可以知道清明时节我们应该做到:


作息

早卧早起


春季应早卧早起,清明期间也应该坚持。


因为睡眠时人体阳气收敛,阴气得生。醒来时阳气生发,阴气内敛。


而如果应早睡而不早睡,则阳气不能及时内敛,阴气不能得到滋生,便会导致机体阳气偏亢,阴气不足。很多人春季中风脑出血与此不无关系。


如果应早起而不早起,则阳气不能及时生发,而致使阳气内郁。很多人春季过敏、失眠、脾气烦躁与此也关系密切。


活动

踏青郊游


春风和暖,阳光明媚,处处花香。大自然之阳气已得以生发,人体此时也更需要让阳气生发。所以,清明期间出去踏青、游玩,也可以每天早上打打太极、八段锦、五禽戏等养生类的气功,都可以帮助身体阳气生发。即使这些都不会,出去散散步也是让阳气生发的不错选择。


饮食

调和肝木


清明前一天古人定为寒食节,其实除了纪念故人之外,也不是没有养生意义。当阳气逐渐旺盛之时,也是很多人容易出现上火生热的时候。适当地进食一些未经烟火烹饪过的“寒食”也可以帮助清理肠胃,而平衡肝木的亢盛。

 

除此之外,因为春季肝木相对亢盛,脾土最易受克。饮食应偏甘味,少酸味。


同时,如果您体质偏寒,可以不吃“寒食”。如果肝气抑郁,可略增辛味,如偏温的韭菜、紫苏、香菜,偏凉的薄荷。如果肝气相对亢盛,可食略增酸味如乌梅、山楂等以收肝木之亢,而实火太盛时也可遵循“实则泻其子”的原则,略增苦味如莲子心、苦菊、苦瓜之类以泻心火,而达到平肝木之亢的作用。

 

情志

舒畅心情


今年总体木运不足,但春季仍是四季中木气偏旺时。因此在情志上很多人容易因木气生发不利而导致肝气内郁,从而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的情况。但平时偏阳体质的人,也容易出现肝火内郁的情况,而出现易怒、烦躁、头痛、头晕胀等情况。


除了配合之前的各项内容外,还应适当的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比如可以去K歌,还可以找好朋友多聊聊天。都可以对当下的诸多问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清明到了,养生的同时,各地好茶也都先后上市了。喝茶也是个很好的养生方式。对于明前茶或其它茶,你有什么心得?来,发评论分享一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