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存孝心必念祖,宗亲团聚功德扬

 王断天崖路 2017-04-04

清明时节寄哀思,

前辈丰功勉数枝。

家庙待建阅然纸,

李氏重振正当时。

清明气清紫气升,

四海李氏聚祖茔。

桃李年年舒新枝,

子孙岁岁添哀思。

人存孝心必念祖,宗亲团聚功德扬

烧香祭祀祖先

万卷诗书數百秋,风云几度任江流;苍生社稷抒胸臆,几代鸿猷寄九州。老塋立碑思始祖,蒙云遮曰和风舞,祖德吉地放光华,灵佑后人前进步——与君共勉。

清明时节,来自内蒙古、东北、西安、北京、保定、高阳、任丘、河间以及附近各村的李氏族人纷沓而至,聚集在李氏始祖墓前。新建成恢复的高达墓碑庄严肃静的屹立在坟前。勿忘先祖,传承祖宗美德,再续家族辉煌。鞭炮齐鸣、叩拜大礼、致辞讲话、团结一致共叙李氏家风。

人存孝心必念祖,宗亲团聚功德扬

精诚团结之道,放之四海而皆准。上至国家,下至黎民无不适用。秦时,帝国何等强盛,以摧枯拉朽之势统一六国,南争交趾,北御匈奴,无人敢与争锋。后因公子间争斗,短短十几年,帝国大夏轰然崩塌,令人唏嘘。晋代,由于皇室纷争,引发八王之乱,出现当时史上规模最大的军事斗争,造成国力急剧衰退,各路胡人乘虚而入,出现五胡乱华,中原遭受空前大劫,汉人几乎被整体灭族。清明节祭祖,在外游子纷纷回乡,上坟、祭拜、烧香、添土无不体现着李氏家族团结一致的家风。

人存孝心必念祖,宗亲团聚功德扬

屹立新碑

庞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周代(“五代”之“后周”)赫平元自幽州迁来建村,因傍古高河,故称旁口,后改庞口。因州常被寇患,庞口李氏始祖讳平福明洪武中奉诏自口外(现北京古北口外)小兴州内徙北平保定府高阳县庞口里。远祖之在小兴州者不可考。平福公有讳德明、克明二子。安家庞口未久次子讳克明又因故离家,于河间辗转定居“北齐槽”,现称“北石槽”。讳克明一支称“高阳庞口李氏北石槽分支”。现有数千之众,部分族人居于卧佛堂四村。

人存孝心必念祖,宗亲团聚功德扬

李氏家训

庞口里李氏后裔外迁者甚众。任丘田村有老南茔和东三支后人;任丘东古贤有老南茔后人;旧城、梅果庄、龙化、齐王庄等村有西、东三支后人;刘连城有中堂茔后人(自高阳城“小李庄”);西王庄、边家务及任丘漕口(讳三善之后)等村亦有庞口李氏后人聚居;高阳东街为东三支后人,十五世祖文肃公殿图即自是出,其宅门匾之上书鎏金“翰林第”,近年政府翻新之,名“李鸿藻旧居”,然面积缩减逾半,被称“百年正楷第一人”之著名书法家十九世李树琪先生亦自此,旧时,“翰林第”曾由李树琪先生一家居住、看护;高阳城东侧原“小李庄”为中堂茔后人,所以出庞口而立庄于此为看护位于高阳城东门外九世祖文敏公国之祠堂,“小李庄”现已消失,庄中族人散居各处;鼎鼎大名之十七世祖“高阳四架良”——讳伯、仲、叔、季(良)曾在高阳城南关联办“合记工厂”,令高阳衣布名扬天下,民国初庞口李氏宗祠迁址重建即为“四架良”出资,耗大洋三百,1967年毁于文革,世界华人华侨精英李戍(十九世)为讳叔良之孙;今之高阳城,庞口李氏各支几乎皆有居住者;饶(yáo)阳县有东三支后人聚居;迁于任丘、保定、北京、内蒙古、关东、西北等全国各地甚至海外者亦不在少数,更多有失联者。不计北石槽分支,高阳庞口李氏家族绵衍止今不下万众矣(迄2016年)。

人存孝心必念祖,宗亲团聚功德扬

庞口地界内,家族茔地主要有四。南庞口东南角外不足百米为“老南茔”,始祖平福公于此,葬向头北足南。今之西庞口正北,五世参议公俨祖所购原“六门夹道”一直向北,为四处茔地中最大之“北茔”,呈矩形,南北二百八十米许,东西折半,俨祖葬向头北足南,初始规划东三支于东侧,西三支于西侧,后因人丁兴旺秩序渐紊,文革中,北茔为北庞口之属地,然北茔后人多居西庞口,是故西庞口力争,终为北、西庞口依南北中线分治北茔之地,北庞口竟将东侧大片之坟冢犁平为田,致失秩愈甚,北茔俨祖后人均采用莲花葬法,即头皆朝俨祖,此茔乃俨祖因仕至山西布政司右参议出而立之。老南茔出西南不足百米为北方仅次皇陵之“中堂茔”,亦称“阁老坟”,乃九世祖文敏公国因仕至大学士、首辅出“北茔”而立,后经顺治、康熙两朝之中堂十世文勤公霨(yù)祖改造完善,辉煌无比,文敏公葬向头北足南。南庞口西南角之东西主路南侧为“少南茔”,呈正三角形,坐北朝南,边长逾200米,有八世三祖,俱系兄弟,讳“渭”、“河”、“汉”,“汉”祖居东,“渭”祖居西,“河”祖居西,三祖之葬向皆朝“老南茔”,后人谓之“头朝田村,脚蹬陈庄窑”,各祖后人亦皆用莲花葬法,此茔新立之因弗明。庞口外迁者中,除任丘田村“东三支”后人及西王庄“北茔”后人仍在“北茔”外,其余均在其居住地立新茔,如田村之“老南茔”后人,于160余年前(2016年止)迁茔于田村地。

人存孝心必念祖,宗亲团聚功德扬

现“高阳庞口李氏”中,老南茔始祖平福公后人称“老南茔”,居庞口村者人数不太多,三庞口均有居住者;北茔后人分六支,参议公长子讳师孔之三子为东三支,次子翰林讳师儒之三子为西三支,分别称“东长”、“东二”、“东三”、“西长”、“西二”、“西三”,庞口村以西三和东二人丁较多,余支人丁较少甚至无居住者。三庞口均有西三,以西庞口人数最多,南北庞口依次;东二主居西庞口,南庞口有少数。中堂茔后人称“中堂茔”或“阁老坟”,庞口有十余户,住西庞口,人丁不算太多。少南茔八世三祖后人称“少南茔”,人丁较多,主居西庞口,南庞口亦有部分。河间北石槽族人称“高阳庞口李氏北石槽分支”,人丁数千。

人存孝心必念祖,宗亲团聚功德扬

匾额

鸿儒一代帝王师,

贤德传家有夙知;

厚垒平生酬大义,

留延后世看天池。

清明祭扫寄哀思,

坟前鲜花放几枝,

提倡新风不烧纸,

文明环保更应时!

人存孝心必念祖,宗亲团聚功德扬

祖坟添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