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史有悟】唐宋的清明黄金周

 昵称38114944 2017-04-04

2008年,清明节成为国家法定假日,放假3天,众人称好。我国清明节由来已久,历来备受重视。古人舟车不便,而祭扫必须进行,皇家给多少假期呢?

古代中国,没有双休日概念,国家公务员的休假称为“休沐”,假期为一天,回家洗头洗澡。时间久了,至秦汉就成了制度。唐人张守节撰《史记正义》中所谓“汉官五日一假洗沐也”,五天放假洗一回,也有十天一休的。除了休沐这样的轮休,汉代还有例假,接近现代的法定节假日概念,但是不多,夏至和冬至,一是大热,二是大冷,各放假五天。



到了隋唐,有了旬休制度,工作九天休息一天,旬休是公休,就像今天的双休日,除了值班的,大伙都回家。清明节列入例假,是在大唐。

《大唐六典》上有规定,内外官员都有“假宁之节”:元正(旦)、冬至、寒食、清明、端午、七夕、中秋、夏至、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几乎逢节就放假,再加上婚假、丧假、探亲假等等,大唐的公务员每年的假期近百日,真的令人艳羡。



其实在隋唐之前,人们重寒食、轻清明。到唐玄宗时,将清明节扫墓正式编入礼典,隶属“五礼”之一,清明节的地位因此得到抬升。清明节与寒食节本自相连,便一起放假,形成了“小长假”,规定为:“寒食到清明四日”。到肃宗李亨,此君缩短自己庆生宴会三天,清明节首次成为“黄金周”。

宋代延续了唐礼。大唐富强,宋代不强但是很富裕,放假与唐相比不遑多让。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假期也是7天。此时两个节日已完全融合为一体,并且节日内涵也大大变化了,“三月三”上巳节的某些娱乐功能被植入,成为一场春日盛会。其繁华场面,从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可以想见。



元宵节是纯粹人为的盛宴,而清明节里,春天提供了场地和背景,幕天席地,春光参与,怎能不浩大。在唐代,老杜有记载:“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宋代清明繁华更有过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有载:“京师清明日,四野如市,芳树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酬劝,歌舞遍满,抵暮而归。”

唐宋清明黄金周里,人们都干啥呢?扫墓是主题,禁火,附带是踏青,连着踏青的是饮酒,放风筝,插柳,蹴鞠,荡秋千。蹴鞠可不得了,传说高俅靠的就是这个,后官至太尉。



清明是寄托哀思的,本应停止娱乐,但在宋代却异常活跃。那时没有动车、飞机,路远无法回籍扫墓,只好望风祭拜,这难得的“黄金周”,便用来走动,朋友,同年,老乡,喝酒娱乐,增进情谊。也有的干脆赌博,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有记,赌博的结果大多相似,兹不赘述。

到元代,唐宋制度被否定,节假日大为减少,但清明节一直被保留着,放假三天,要知道皇帝庆生才放假两天呢!但到明清两代,清明节竟然一天都不放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