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仙苏22 汴京与杭州 寒食清明的盛世黄金周

 无犀之谈 2022-04-26
仙苏22 汴京与杭州 寒食清明的盛世黄金周

寒食节是清明节的前世。
唐代,寒食节是官方法定节日之一,地位甚至在元旦、上元、中和(旧历二月初一,后改为二月初二,即龙抬头)、中秋、重阳、冬至之上。
从寒食节的历史渊源来看,它的节日情绪本应是伤感的,其中包含着君臣、旧友这两层感情。但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寒食节的习俗逐渐从单一的祭扫,发展到种类繁多的娱乐活动。
北宋时期,无论官府还是民间,都已将寒食节视作与元旦、冬至类似规格的重要节日。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元旦、寒食、冬至这三个节日,开封府会开放三天的扑卖博彩活动。
扑卖是怎么个玩法呢?拿少量铜钱为赌具,赌客选定一件商品后,在约定铜钱落地朝向后,投掷铜钱,例如约定铜钱正面朝上,落地铜钱果为正面朝上,即为赌客赢回之前选定商品,反之,赌客则需要高价购买该商品。
可供扑卖的商品包括各色食品、生活用品、水果点心、柴炭等。

这三个节日是北宋最长的假期,各有七天假,相较而言,上元节、中元节和夏至仅有三天假。
在这三个“黄金半周小长假”期间,汴京城内几条最主要的繁华商街,如马行街、潘楼街、都搭满了彩棚,小生意人随意摆摊,贩卖衣帽首饰珠宝和小玩艺儿。在闹市之中,还穿插着很多歌舞表演的艺人。
在北宋,即便是最贫苦的百姓,到了这三个节日,也要穿上干净整洁的新衣,喝酒唱歌,欢度佳节。
(小民虽贫者,亦须新洁衣服,把酒相酬尔。)
寒食节又名百五节,因其时间被固定在每年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上,北宋汴京人亲切地管这一天叫大寒食。寒食节当天是不能动火起灶的,所以节前一天要做好熟食,即称“炊熟日”,人们都会做好一种叫枣䭅飞燕的面食,以便大寒食当天食用。这种面食的制作方法是在蒸饼里嵌入枣子,做成飞燕的形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