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践核心素养的学校担当

 今夜星光灿烂 2017-04-04
实践核心素养的学校担当
——对话济南二十七中武树滨校长
武树滨,山东省济南第二十七中学书记、校长,教育硕士,山东省物理特级教师,齐鲁名校长人选。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导师。他致力于合作学习教学改革研究与实施,带领学校教师,从深化“有效合作”学习策略,实现“轻负高效”的教学文化;凝聚“追求卓越”团队精神、形成“互助共赢”的教师文化;构建“以合育雅”校本课程,培育“自主自立”德育文化;坚持“和而不同”治校理念,彰显“合作共进”的管理文化等四个方面践行“尊重差异,合和共生”的办学理念。为建设全国专业的合作学习特色学校不断努力和奋斗着。

    2016年9月13日,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历时3年集中攻关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随即在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

    作为济南二十七中的校长,武树滨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提出核心素养?如何理解核心素养?怎样在学校层面积极、主动、有实效地落实好核心素养?而学校十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核心素养有没有内在的联系?正是带着这一样一个问题,武树滨校长与陶继新先生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对话。他们共同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生命成长之“纲”,纲举才能目张;它也是学生生命发展之本,本立才能道生。学校教育千头万绪,只有紧紧抓住纲与本,才能走至“大道至简”的理想教育境界之中。

明确核心素养的价值意蕴

    【武树滨】始于2001年的新课程改革,主要是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目标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转变。15年的教育变革,基础教育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但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课堂教与学的方式没有根本性的转变,有些学校、教师,关注学生学习强如关注学生品格,关注既有知识强如关注学生能力,关注学生当下表现强如关注学生未来发展。学生作为主体人的发展问题,尤其是终身发展问题,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人格的塑造、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有不到位之感。

    【陶继新】培养学生需要教育者对学生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有清晰理解和准确把握。学者杨九诠先生曾经说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愿景美好,但美好的愿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就千差万别的学校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基于学校真实情境和教育哲学,构建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统领的学校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做好“核心素养”的校本化理解、转化和表达。

    【武树滨】核心素养的提出,就是要让教育更加关注人的培养,培养人格高尚、身心健康、能力完善的全人。核心素养是学生整个教育阶段要培养的素养,但作为其中的一个学段,初中阶段应当培养学生哪些素养?怎样培养呢?初中是基础教育承上启下的阶段,小学注重的是学生基本习惯的养成,初中开始侧重发掘学生潜能,要为学生创设更多的体验与尝试的机会,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陶继新】每一个生命时段都有其特殊的“任务”,《学记》中就有了这样的论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唯其如此,然后才“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这就是所谓的“大学之道也”。从这个意义上说,初中学生自有这一阶段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您关注并研究这个问题,且有了有效的行动,当是一种选择的智慧。

赋予学校教育哲学新内涵

    【武树滨】针对初中阶段的特点和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学校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等学校文化标识。一所学校,更具有生命力的元素就是文化。它既有形而上的意蕴,又有形而下的要求,是学校百花齐放、生机勃勃发展的思想支撑和环境助力。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尊重差异,合和共生”。教育目标是“培养懂得尊重、善于合作的健康少年”。我们的教育关键词是尊重、合作。尊重就是让老师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学会认识自我、尊重他人、理解社会。以合作促进学生个人责任感的提升,懂得团队的力量可以实现共同发展。

    【陶继新】“尊重差异,合和共生”的理念好!人生而不同,绝对不能用统一的模式培养出同一“规格”的人;也不能用统一的评价标尺衡量不同的学生。恰如孔子所说,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有了这种理念,老师对待学习成绩优劣不等的学生,就不能有分别心,而应当一视同仁。这样,学生也会更加敬重老师,师生关系也会和谐起来,从而实现“合和共生”的目的。

    【武树滨】真正做到尊重与合作并不容易。例如对合作的理念,有些人提出质疑,学生面对的是竞争社会,只强调合作,学生能适应未来吗?这实际上是对合作的狭隘理解。真正的合作首先强调的是个体责任感,每一个独立的个人,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不能为团队贡献更大的力量和智慧。如果只靠团队几个人的贡献,其他成员都坐享其成,这样的合作是低效的,也不会建立强大的合作团队。合作与竞争也不矛盾,好的合作,才会有更强的实力面对竞争。我们在学校日常工作中,特别注重“小”合作与“大”竞争的相辅相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开展竞争;组间相互合作,班级间开展竞争;班级间合作,年级间开展竞争;年级间合作,集团各校区间竞争。可以说,良性的竞争是建立在有效合作基础上的。

    【陶继新】竞争与合作看似一对矛盾体,其实又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当然,这里所说的竞争与合作,都是良性的,有效的。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在关注自身发展的时候,也要关注他人及集体的发展。竞争主要的目的不是将对手打败,而是在这个过程中,相互激励,互相欣赏。如果对方胜了,就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如果自己胜了,就要“有大者不可以有盈”。这种竞争心态形成的过程,也是境界不断升华的过程。合作也需要一种优质心态,尽其全力拼搏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脱颖而出,而是与小组或团队的人协作并进,甚至有的时候要甘作配角。一切为了小组或团队的时候,责任心也就应运而生,团队意识也就形成了。

构建核心素养观照下的课程体系

    【武树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部意义就是为学生提供适切的课程。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直接影响育人质量。建立学校课程体系,目的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体验,竭力为每一个孩子构建出人人适切的课程组合。这一过程,不单有“加法”,也有“减法”,更有“混合运算”。主要工作分为两步实施。一是建好课程架构、深化和开发课程。二是做好每一门课程的具体实施。

    基于学校发展理念,我们把学校课程名称确定为“合·雅”,愿望就是以合作促学生美雅、俊雅、高雅,同时也促进老师变得儒雅。学校课程结构分为三大板块:基础课程、自主课程、合作课程。基础课程,主要完成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研究与实施。国家课程,都有现成的教材,且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我们认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载体之一——教材,都是浓缩了的精华,但缺乏丰富的、鲜活的、即时的内容予以支撑,需要做好与校情、学情结合的文章。因此,教师更重要的工作就是把这个“压缩包”解开,在教材和学生之间架设桥梁,通过增添、删减、拓展、活化、提升教学素材,提供适合的教与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能学、会学,学好、学会,以便让“天书”落地,让“枯知”复活,让专家课程变为学生课程,走进学生内心,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长效缓释肥”。为此,教师需要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联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将文本教材赋予个性化色彩,使之情境化;将凝固于教材的静态知识通过不同方式使之动态化、可操作化;将严密的科学知识转化为生活化素材使之通俗化;找准知识点间相互融合与交叉的切入点与结合点,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对教材进行加工重组;才能无限接近核心素养的本质要求。

    基础课程的第二部分,是学校必修课程,全体学生都要学习。这部分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有力补充。我们提供了阅读课程、围棋课程、球类课程(男生必修),形体课程(女生必修)。这些课程是基于学校和学生现状开发的,是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中国家的分科课程无法满足需求的内容。

    【陶继新】课程名之曰“合·雅”,真有品位啊!《周易》有言:“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古人对合作的妙道谈得何其精彩!从本质上说,没有合作,就不可能雅;当然,要想做到雅,还需要三大板块课程的支撑。国家课程是面对全国学生而设的,所以,具体到不同的学校,就必须有一个校本化的问题。有责任担当与远见卓识的校长,都在引领老师们在解开“压缩包”的同时,又在让学生能学、会学,学好、学会下了一番大功夫。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师本身也是课程。而作为国家课程有效补充的必修课程,则需要老师下更大的功夫,它有相对的独立性,这类课程做好了,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会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

    【武树滨】“合·雅”课程第二板块是自主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走班选课,体现“张扬差异,各美其美”的教育思想。这个板块有三大部分:身心俊雅类课程,旨在关注学生运动特长、心理疏导方面。言行美雅类课程,旨在关注学生自理、自立,提高生活品位的。志趣高雅类课程,旨在关注学生职业选择、兴趣发展的。学生的选课需要学生个人与家校共同完成。我们认为,学生的兴趣往往是浅层次的,不一定对应的是其潜能发展或智能优势,需要通过科学分析、精心指导,才能让学生选得好,上的好。学校也尊重学生的选择,尽可能让学生扩大体验面,只有多体验,才会有理性的选择。

    在设定自主课程进行选课走班的过程中,我们是有个前提的:不能因为选择,让学生失去更多的机会。选课一学期一次,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机会。我不太赞成在国家课程中过早的分层、分类。孩子潜能很大,不能因为人为地规定,让学生失去向上的机会和空间。

    【陶继新】孩子潜力之大,有的时候他们自身也未必意识到。老师不能轻易给学生下某种定论,尤其不要下难以成才的定论。在马云上初中的时候,恐怕他的所有老师都没有想到他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所以,要有发展的眼光,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你也许从这个方面突围,我也许从另一个方面获得大的发展。总而言之,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失去大鹏展翅的可能。

    【武树滨】“合·雅”课程第三板块是合作课程。包括仪式类、实践类、特需类课程。学校特别重视仪式课程,因为庄重、高雅的仪式,往往能够触动人的心灵。像我们每周进行的升旗仪式,我们采取的办法是,每个班级轮流升旗,从升旗仪仗队、升旗手、演讲人、主持人都由该班同学担当。这样的升旗队伍,也许不如专门的国旗班表现出彩,但是我们认为,教育的功能就蕴藏在活动的过程之中。每一位学生都会珍惜这个机会和无上的荣誉,虽然表现的稚嫩,但丰满的羽翼不就是在这一次次磨炼中成长起来的吗?我们希望孩子自信、阳光、勇敢、大气,不给他们提供机会,这些气质何时才能形成?我们注重学生领导力的培养,通过学生、年级、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实现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自主设计、广泛参与,重视体验,关注合作。自主管理委员会成员不仅仅停留在检查评比各班活动和常规表现上,而是引导他们发现亮点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策略,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志愿服务者,为同学们在学习、活动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培养学生的领袖气质,不仅仅是让学生成为领导,而是做好选择,做红花时就灿烂开放,做绿叶时能默默奉献与支持。未来社会,有协作意识的人,能够正确审视自我的人,能够发现和欣赏别人亮点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团队的领导者。

    【陶继新】注重仪式是中国古已有之的传统,你们承继而来,又赋予其新的内容。仪式不只是一种形式,而且会让学生身在其中,心在其中,且受到感染,从而净化心灵,升华境界。你们的仪式还有其独具一格之处,它关注的不是某几个学生在充当仪式的主角,而是让所有学生都成为主角。这会让所有学生在仪式中,生成一种特殊的庄严感、成功感,并成为激励其积极向上的内在力量。

    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成立是很有见地的。当我们充分肯定学生具有潜力的时候,其超越常人的自我管理以及领导力,便是总潜力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自我管理会让学生在具有自我约束力的时候,还会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并且还会升华成一种责任。管好自己,帮助他人,服务学校的各种各样的事,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还是一种荣耀。这种品质的长期积淀,必然会定格成一种长久甚至终生的品质,从而让他们步入社会上之后,做出一番更加有益的事情。

引领教师探索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改革

    【武树滨】再美好的理念,如果得不到落实,都会成为空中楼阁或是昙花一现。因此,课程的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研究与清醒认识,必须基于对学生学习智能差异的研究与清醒认识,必须基于对学科教学特点和教师自身教学优势的研究与清醒认识。我们进行的合作学习研究,不再是简单的固化一种学习流程,而是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点拨学习有机结合。弄清楚什么样的知识适合自学,什么样的能力达成需要合作,弄清楚不同性格、智能差异的学生,面对同样的知识,适合他的学习形式有哪些,让合作理念贯穿始终。为此,我们与上海知名教育咨询专家郑杰校长合作,总结了近40种合作学习策略,20项合作交往技能。面对不同的知识、情境、学情,教师可以任意组合,为学生编写出更适合的学习材料,创设更适合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方法,极大促进了学习效益的提升。

    【陶继新】您上面所谈的三个“基于”太重要了!它既关注了学生,也关注了教师;既关注了学情,也关注了教情;既关注了身心,也关注了智能;既关注了共性,也关注了差异。没有这些关注,所谓的合作学习,就会在某个节点,以至是整个过程中出现问题。合作学习需要流程,甚至需要模式,可是,它不能固化,不能模式化,不然,合作学习就有可能中途夭折。你们的生命力之所以如此强盛,根本的原因就是有一颗为学生终身发展、为教师持续成长的定心、定力,不管外边风云如何变幻,依然“咬定青山不放松”,让教师与学生持续不断的发展起来。

    【武树滨】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静待花开”。但是等待不等于无所事事,而是要有所作为。课程改革中,关键还是教师,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是关键。我们注重校本研修,针对教师的培训,实现系统化、精细化。鼓励教师进行跨学科、跨年级合作。以合作学习的相关培训为例,干部要进行基于合作的管理培训,要懂得怎样沟通、如何激励,怎样加强团队建设,研究制定促进深化合作学习的各项制度。教师要进行合作学习技术的培训,将参训教师像学生一样分成小组,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培训教师,这些合作技术来自一线,又经过提炼总结,形成操作流程,以案例分析为背景,让老师们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掌握这些策略。通过“专家引领——案例分析——研究观摩——总结提升——课堂实施”这样的培训流程,落实每一项技术和技能。让教师从学生的视角参与合作学习培训,以学习者的视角和角色来强化对合作学习方式的认知,在体验中感悟,在反思中成长,对教师的思想冲击力大,理念转变快,方法掌握好,进而把自己的所学转化成教学生产力就无需苛求,进而使学生受益。

    在教学改革中,学生也要接受培训。每一种合作技术和交往技能,都集中对学生进行讲授,然后进行演练,听取学生意见,修改完善。学生得到培训,课堂合作更加有序高效,课堂节奏变得有张有弛。

    【陶继新】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具有很高教研含量的技术。比如小组组织建设、文化标识、如何发言、谁来发言、怎样倾听等,都要有章可循,都需要技术的支持。在进行合作教学的时候,老师应当是掌握这个技术的关键性人物。对他们进行培训,既要改变其固有的教学方式,又要变革其原有教学理念,还要教会其合作学习的流程及方法。老师内心认可,并会操作,且产生效应的时候,在学生中推广就变得相对容易。当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习的诸项技术的时候,学习方式也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变革。于是,合作学习也就有了生命的张力与良好的效果。

    【武树滨】有些学校做的不成功,就是把复杂的整体性改革想简单了,把艰巨的复杂性工作做简单了。能促进教师理念提升、行为转变的关键人,不是校长而是他们自己,是他们内心想发展求变革的强烈愿望。因为,只有本源的力量力大无比,无穷无尽。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眼界,帮助教师清晰教育格局,以此引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让老师们感受到工作意义、人生的价值。校长应尽可能地与老师们一起研究问题,帮助教师扫除改革道路上诸多困难,并引导教师不断总结攻坚克难的策略,及时分享成功的快乐。

    【陶继新】要想“与老师们一起研究问题、分享成功”,校长首先要做一个研究者。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校长静下心来进行教学研究;同时,还需要改革的勇气与智慧,以及百折不挠的精神等。有了这些前提,再与老师们一起研究问题的时候,他们才能“听其言而信其行”。当更多的老师看到合作学习确实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与兴趣的时候,他们也就有了改革的意向以及兴趣,以至有了成功感与幸福感。

    【武树滨】有人说,教育的作用就是把该是草的,让他长成壮草;该是棵树的,让他茂密参天。这话有一定道理,希望教育不要误人子弟。可是,作为初中教育,我们真的知道哪个学生是“草”,哪个学生是“树苗”吗?人的潜能是巨大的,今天看起来的小草,或许会成为参天大树。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小猫,也许未来会成为威震四方的猛虎。教育的价值在呵护、在培育,给每一个孩子都提供成长的沃土,他能成为什么,不取决于某一个教育阶段。但每个成功人士,他的身上都会有成功教育的烙印。

    【陶继新】是的,当下的所谓“差生”,未来却有可能成为叱咤风云的成功人士。所以,不能以当下的成绩不佳定其未来的乾坤。但有一点是可以断定的,那就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走向成功的可能。为此“给每一个孩子都提供成长的沃土。”应该施肥的时候施肥,应该浇水的时候浇水,应该锄草的时候锄草,应该收获的时候收获。教育不可能将所有学生培养成同一“规格”的人才,但却可以将其培养成合乎其发展趋向的人才。 

    【武树滨】我们现在是把合作当作学校文化来做,让合作成为一种精神符号,融化到每一个二十七中人的血液里。将师生合作、师师合作、家校合作、干群合作、团队合作融为一体,这会凝聚成学校发展的巨大力量,必将推动我校向着品牌优质学校的目标不断前行。

    【陶继新】合作成为学校文化的时候,就有了巨大的“化”人力量,因为文化是可以“化”人的。同时,人也是可以“化”文的,当您与老师们对合作文化的探索越深入人心,就越能形成优质的学校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建设,当是学校发展的魂兮所系。

    实践核心素养,不应专注于“术”的痴迷而失却了“道”的考量,这就迫切需要学校确立形而上的大格局意识。因为,没有这种形而上的深度思考,就很难形成形而下的精准定位。当校长、教师把握了核心素养的本质属性后,才能居高临下,融会贯通,左右逢源,就会既见到树木,又看到森林。有了这样的深度思考和智慧抉择,核心素养的实践必定能拨云见日、柳暗花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