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学生核心素养对称:地理教师素养出现的新转变

 GXF360 2019-12-07

新版(2017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已经颁布,其中地理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超越,已经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指南针。学生四大地理核心素养对学生学科素养提出了要求,教师素养应该出现哪些新的转变才能满足教学要求呢?笔者通过对地理教师核心素养问题进行研究,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新的视角。

τu—灌浆料的极限切应力,试块尺寸为40 mm×40 mm×160 mm的棱柱体的抗压强度,N/mm2;

教育观念方面

1.以培养健康人格作为根本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准学生全面发展,体现了对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极大重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各个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落实,换而言之,具体学科核心素养实质上是“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所以,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地理教师首先要以人格培养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秉持正确的人才培养观,摒弃唯知识能力的人才观,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承担应有责任。

2.把合作作为促进教学的助推器

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教师可以采用四种合作方式:(1)教师之间的合作。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仅仅依靠某一学科教师,而是各学科教师共同发挥作用。在地理教学的课内课外,地理教师可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借鉴其他教师的长处推动教学。比如,在进行野外参观实践活动的时候,地理教师可邀请生物等学科教师一起参与,让他们用专业知识讲解在野外参观时看到的而地理教师无法解释的现象,以提高活动意义与价值;而且教师之间还可以互相指导,提出意见。(2)师生之间的合作。由于社会的信息化,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地位已经下降,对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借助各种教学资源,其中之一便是学生。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富有个性、独立意识强,可以作为一种具有生成性特点的教学资源。一方面,学生会有教师想不到的观点或者未接触领域的知识,教师需要向学生学习,与学生合作;另一方面,学生的成长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需要与教师交流沟通,这样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素养发展状况,进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3)教师与师范院校之间的合作。教师为了提高素养,促进自身专业成长,需要经常参加教育培训,这就需要与师范院校合作。(4)教师与教育专业科研人员的合作。专业的研究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研究素养,为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寻求解决之道,一线教师可以与专业科研人员合作,进行实践与理论上的优势互补,从而探求规律,促进课堂教学。地理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提高对合作的重视程度,与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科研人员、学生建立合作共同体,在合作中学习进步,让合作成为促进教学、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助推器。

企业的战略分析是整个企业战略的最重要的部分,是企业战略的灵魂。战略分析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了企业战略的方向和中心思想的正确性,甚至还关系到企业的存亡。企业战略分析主要针对企业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企业外部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研究。企业战略分析使得企业对自己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产业环境、经营环境以及自身所具备的实力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从而为企业接下来的确认方向和目标的工作打下基础。

3.做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教练

社会高速发展、变化迅速,未来需要的人才应具有情感责任、能独立思考、富有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而创新人才培养需要个性化的教育。同时,人工智能时代使得教育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教育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也使个性化教育有了实现路径。据官方统计:我国中小学的互联网接入率达到87%,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到80%[1]。这表明了我国在人工智能信息化教育方面取得的进步。而我国知名教育学者袁振国教授对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演化方向做了阐述,他认为:教育将进入个性化的大众教育阶段,教育在未来是更加注重人的教育,将变得更加具有情感性。个性化的大众教育表现了个性化的教育形式在社会上的普遍性,因此,教育将更加关注个性潜能的充分发挥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当我们向这一时代前行之时,需要将科学的理性和逻辑、故事的想象力和文化,以及精神的感觉和创造性结合起来[2],这也反映了教育对于人心灵培育的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瞄准的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是应对时代发展的关键品质,其终极目标是育人。地理学科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体落实的一部分,面对当前的教育新变革,地理教师应当从观念上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将自己定位于一名个性化成长的教练,以人为本。在这种角色定位下,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心灵情感教育,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针对发展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把学生培养成富有个性、有创造性、有情感责任、能独立思考的新时代人才。

知识方面

1.知识体系从单一学科到跨学科

在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导向下,地理教师单一知识体系不能适应学生需求。综合思维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能从各个角度、各个要素整体考虑地理环境,而跨学科则为教师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对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要求教师能带领学生进行考查、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的组织中,地理教师除地理教育专业知识外,可能还需要管理、体育、卫生护理等专业知识。比如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当前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方式,在研学旅行过程中,教师需要解释一些地理现象、管理组织好学生,遇到一些像喀斯特地貌这样的地理现象时还需要利用化学知识来深入讲解。教师唯有建立跨学科、系统的知识体系,才能在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满足教学需求。

自20世纪50年代仿真技术发展以来,军事训练仿真技术的应用已达到相当规模和水平。训练模拟设备和军事模拟系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战斗力的产生。然而,随着高科技武器装备在现代军事作战应用的比例不断增加,完全依靠简单传统模拟器的训练方法已无法满足高科技武器装备系统关系复杂、规模庞大的训练需求。而随着装备技术研究的进步,嵌入式仿真训练的方法可以为以上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2.知识内容的生活情境化

知识情境化是指学习个体理解、熟练和运用知识要有一定情境的支持,但是受到了情境的影响。知识情境化说明了知识的获取与运用有了背景[3]。对于知识的情境化,杜威曾说:“算数、阅读、地理、物理或外国语这样的教学,唯有当它们与学校以外日常生活中引起学生思维的生活情境发生联系时,才会产生效果。”[4]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能够投入课堂、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深刻理解和迁移知识。在教师所创设的生活情境中,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也充分调动起来,在新旧知识的相互碰撞中,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获得学习体验。知识情境化除了便于知识的理解,教学知识的情境性还体现为一种教学中的实践智慧[5],而这种教育智慧是对课堂不可预测情况的巧妙应对。知识情境化有利于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实,地理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生活化情境知识。比如在乌鲁木齐市,教师在讲授“城市功能区分布”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问题创设生活情境:乌鲁木齐市城市功能区如何分布?当前这样的功能区是怎么形成的?各功能区分布会受到环境怎样的制约?这样的功能区分布对人们的居住环境产生什么影响?当前的城市规划有什么问题?又有什么建议?这样,通过创设学生们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促使学生把课堂书本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探究中更好地获得区域认知,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培养了综合思维。

能力结构方面

地理教师需要具备语言表达、空间定位、图文转换等一般能力,而在新时期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导向下,以下几种能力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凸显。

1.活动策划组织与实践能力

活动策划组织与实践能力主要表现于课堂内外活动的组织方面。学生参与课堂、在课堂中与师生交流合作与探究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也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代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更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必然要求。在课堂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因为交流分析、课堂模拟实验加深了区域环境的区域认知,发展了综合思维,锻炼了地理实践能力,因此,地理教师的课堂活动组织和实践能力必须有所提高。

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素养,地理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的考察、实验、调查,这首先就要求教师具备策划组织能力以确保活动正常进行。只有地理教师具有了比较强的地理实践能力,才能带领并指导学生科学进行课外考察、调查实践,否则教师只能是“纸上谈兵”。

2.学生思维表现评价能力

综合思维是地理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2017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重视开展思维结构的评价,对这种评价的重视在之前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是没有的。在实然的教学评价实践中也比较少关注学生内隐的思维,而对学生的评价更多是通过测试以及外显的平时表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使教学设计能够“对症下药”,就应该首先了解学生的思维是处于什么状态。新课标中提到培养学生思维表现可以把思维结构作为切入点,并以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分类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因此,地理教师需要充分熟悉分类理论,能够在学生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制定合适的评价指标和操作办法,从而对学生思维状况进行评价,进而改善教学。比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工业地域”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地理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某工业基地的区位分析来评价学生的思维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工业区位分析学生思维结构评价分析

思维结构类型表现前结构不知如何进行工业区位分析单点结构能从工业区位单个因素出发考虑区域优劣势,如仅能想到矿产资源等单因素多点联结构能考虑到工业区发展多个因素,但是不能建立各区位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关联结构能够考虑多个因素并能建立因素间的联系。如自然资源影响工业区位布局,而交通又会影响资源开发拓展与抽象结构能总结区位分析的方法,进而做到方法迁移,在其他类似情况熟练把握

3.终身学习能力

信息化社会知识的更新周期逐渐缩短,这说明教师知识和能力结构即使现在能满足现实教学需求,可是不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便无法满足,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有了这种观念和能力,教师便能够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更新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应对这个不断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而这种终身学习能力所带来的效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愈加明显表现出来。

[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DB/OL].[2018-04-02],http://www.ict.edu.cn/laws/new/n20160617_34574_2.shtml.

[2] 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台北: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99.

[3] 张琼.知识的情境性与情境化课程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6(6):27.

[4] JOHN DEWEY.Demorcracy and education: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16.

[5] 张光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师知识:特征与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18(3):6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