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顿在《色彩艺术》开篇序言里提出关于学习的见解:他认学习一本书或一个概念解决不了你所有的学习问题,关键是在不同阶段学习的内容也会不同。如果你不能在没有色彩知识的情况下创作出杰作来,那么你就应当去寻求色彩知识。 接着他简要概述了艺术史上重要画家的不同色彩理念。他概述印象派,也是我们目前色块训练的部分,所以先拿出来分享:
综上所述,莫奈不仅研读了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自己对自然外光影进行观察和写生研究,他写生的目的很明确,而且在一个主题上反复尝试。下面我们来看看借助干草垛进行光影写生研究的过程。 冬季早晨时的干草堆 印象派认为真实是转瞬即逝的视觉印象,冲破了以往的绘画成见,直接用色彩来表达视觉。《干草堆》用的就是莫奈所擅长的纯色色点并置的技术,使观者获得色彩混合和震荡的独特的视觉感受.《干草堆》是莫奈的主题绘画系列之一,它记录了干草堆在一天不同时间光照下的色彩变化.印象派画家强调瞬间的视觉印象,其绘画表现的是一瞥的印象,一反以往那种追求精确逼真的绘画观念。倘若想在印象派绘画中寻找逼真的一面,那么就要远看。但印象派绘画吸引人的正是它的朦胧和色彩变化的微妙。干草堆,它的光影效果做的非常漂亮,实际上它是一个色彩印象,乍看上去,这仿佛是一个五岁小孩儿的信笔涂鸦。没有细部.不代表那真的是涂鸦! 莫奈不只满足于能够画他所看到的事物和按照他所看见的那种方式来做画;他想要创造一种独特的效果,达到一种在绘画上似乎是不可能达到的目的。 其实《干草堆》这一主题早在1888年时就已被想到。这种景物只有秋季才有。于是他从秋天一直画到翌年初春,不断观察其光的变化。前后一共画了24幅。既有单幅的,也有成组的。角度也都不同,表现在不同时辰和不同光线的变化下的草垛形象。画面看似单调,面对几堆干草堆,画家却产生了深厚的色彩感情。开始他以为用两块画布去画这堆干草堆就可以了,一块阴天用,一块晴天用。可是,由于光线在草垛上不断变化,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回家取新的画布。他之所以如此热中于这个物体上的光的变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要记录“某一特定自然景色的真实印象,而不是出去描绘一幅笼统性的风景画。“从莫奈画《干草堆》,看出了印象派画家的整个作画灵感的源泉,即光色的变幻激发了他的艺术热情。他曾对友人写信说:“太阳落下得那么快,我追不上它。” 这幅画的主角不是山,不是田野,甚至不是干草堆,而是那些灿烂明亮的光芒。作为印象派创始人的克洛德-莫奈,特别喜欢画光,甚至是终其一生都在找体现光之美、空气之美的方法。莫奈比任何画家都喜欢捕捉一瞬即逝的景象,然后用神奇的画笔记载下来。就像这幅画《干草堆》。在阳光照射过来的那一刹那,天、山、屋、草垛都是什么样的?默奈通过自己细致地观察,画下的这些物体的变化。他并不注意物体本身的轮廓,因为光是主角。 拓展阅读:印象派| 莫奈17张作品解说 总结,我们要学习莫奈的钻研精神,兼顾理论,深入的对一个专题进行探索,为此我给大家安排了相关训练,同时也提供了理论书籍,见下。 作业布置: 画你身边的色彩,先抛弃造型只画色彩,比如身边的一个角落,或一两只瓶罐都可以。 练习重点:色彩尽量平涂,分亮暗面和影子,比如下方的背景和两个瓶子,不同的红色,他们之间的明度、纯度、冷暖的细微差别,以及瓶子本身的亮暗面两个颜色的差别。 使用工具:以方便修改为前提,使用一切利于训练的工具,推荐使用油画、水粉、丙烯或ipad和手机。(如果用水彩,尽量平涂,不要有水渍) 下面用的Ipad平板,软件是procreate 手机软件:素描达人(水彩画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