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历史典故篇:债台高筑,一国之君竟被逼至此!

 金色年华554 2017-04-05

债台高筑,指筑起很高的债务台,形容欠债很多。语出自《汉书·诸侯王表序》,说的是周赧(nǎn)王欠债很多,无法偿还,被债主逼得躲在一座台上。

战国历史典故篇:债台高筑,一国之君竟被逼至此!

具体典故故事

此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周王朝最后一个王---周赧(nǎn)王。公元前256年,秦国大举进攻韩国,很快夺取韩国之阳城、负黍(今登封一带),斩首四万,已逼近周赧王所居的王城。周赧王和各大臣十分惊慌,不知该如何应对秦国。此时,楚国使者向周赧王献计:秦国强大,单凭一个国家难以对抗,可以周天子的名义,召集六国联合攻秦方可自救。周赧王与大臣们觉得尚可,便起草诏令,分发六国,约定时间集中兵力攻秦。

战国历史典故篇:债台高筑,一国之君竟被逼至此!

此时的周天子只剩下很小一块领土,虽反复动员,才集合六千人马。为筹集军费,只好向国内的富商大贾借债,并答应灭秦后还清本钱和利息。然而,到了约定还款的日子,周赧王把六千人马带到集合之地--伊阙(即龙门)。等了好些日子,除了楚、燕二国外,其余各国毫无音信。只靠这点力量,显然不是强秦的对手。此时,军费也所剩不多,抗秦攻秦的计划只好作罢,已集中的人马也各自散去。

战国历史典故篇:债台高筑,一国之君竟被逼至此!

秦国得知周天子要联合关东六国抗秦伐秦,便命令大军攻打周天子。秦军打到王城,周赧王降秦,被秦赶到伊阙南边的新城。众债主一齐赶到新城讨债,周赧王无法招架,就躲进一处建在高台上的驿馆内,这处高台就被称为'逃债台'、‘’避债台”。

周赧(nǎn)王

周赧王姬延(生年不详-前256年),姬姓,名延,亦称王赧,东周第25位君主,也是东周最后一位君主,公元前315-前256年在位,共59年。公元前256年,周赧王崩,宣告东周覆灭,秦取九鼎。后七年,秦庄襄王灭东周国。

战国历史典故篇:债台高筑,一国之君竟被逼至此!

'最穷天子'之说

说起'天子',人们想到的往往是黄袍加身,万众拥戴,四方叩拜,钱财万贯。但这位落魄得一塌糊涂的天子,不但抖不起威风,镇不了四方,还被人逼得四处躲债。其在位期间,周王室已十分衰弱,所统治的地盘只有三四十座城池,3万多人口。还分成'东周国'和'西周国',周赧王居于'西周'(即王城)。

小史个人愚见: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何况是一国之君。然而,时也,运也!这位周王朝的最后一位天子,即使钱财万贯,又如何能扭转整个时代的趋势与潮流!

读史明志,珍惜和平~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