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语:在susie进阶班上,我们阅读了一篇文章《感恩与宽容》,和肖民的这篇文章一样,我们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总是频频回头看着自己的父母。在他们那个物质不丰富年代给孩子足够的吃穿用,保证孩子健康就是父母最大的愿望。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迎来了自己的时代,吃穿不愁,我们开始追求更深一层的“精神养育”,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快乐、内心强大。如果没有父母在前面的路,也许我们还会在他们那个年代踏步,很多时候我们还在享受着父母的照顾,他们帮我们挡住了生活的琐屑,提供尽可能的帮助,所以我们才会有更多的耐心和更多的时间与自己的孩子高质量相处。感谢父母,是我们从错误中学习的开始。
接触正面管教一年半,刚开始,完全是希望能更好的解决育儿过程中的一些烦恼和困惑。但是随着慢慢的深入学习,特别是上完Susie的长沙集中班,我开始慢慢品味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最近一个星期,我做得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出生在一个封闭落后的小县城,在爸爸妈妈的精心照顾下,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从小,爸爸妈妈对我的要求就是“一定要好好念书,念好书了,以后才能过好日子。”而事实上,我的做法就是“拿着鸡毛当令箭”,常常以“学习”的名义,不承担家务,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偷偷的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妈妈还曾经告诉过我一件我几乎要忘记的事情——我小时候身体不是特别结实,所以妈妈要我跑步,锻炼身体。而我,就是从家门口出发的时候是跑步的,一旦觉得离开家人监督的视线,就会停下来,到处看看,然后算着时间回家。 现在,成年的我,有严重的拖延症,常常是要等到最后关头或者非得要人给我施加一些压力我才会有所行动。很多时候,我会有想法、有计划,但就是没有行动力,老公也说我做事情没什么条理性。 以前我其实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但我以为我天生就是这样的性格。现在,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这些性格形成的根源——家长出于“爱”的包办、干涉造成的他律、撒谎、报复等等。当然,我并不是以此来批判父母对我的教育,因为我知道,他们绝对是这世上最爱我的人,用Susie课堂上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当年,我们的父母也像现在的我们一样,倾其所有,用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来照顾、养育我们。” 再来说说我的妈妈,我的妈妈是一位非常能干、要强、独立的女性。因为我的外公外婆去世的早,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妈妈没能去念高中,这一直是妈妈的一大遗憾。但是,妈妈从小对自己的要求非常的严格,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自己能做的事情绝对不会请别人帮忙,硬是自己做不了的也会尽力去做。”在我的印象当中,家里的大小事务都是妈妈在操持——清早起床买菜、给我准备早餐,然后就是上班,回到家又要照顾我的生活、监督我的学习,所有的事情妈妈都会帮我安排好。可能,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超人妈妈”在我身边,让我习惯了依赖、习惯了服从。 不知道是因为妈妈太忙,还是因为妈妈一直以来给我一种很权威的感觉,我能记起的和妈妈倾心交谈的次数屈指可数。现在想来,对于妈妈,我其实是既害怕又不害怕的感觉:害怕,是因为妈妈一直对我都比较严厉;不害怕,却也是因为我习惯了那种严厉。我很少和爸妈讲述我心里真实的想法,一直到涵涵出生,可能激发了我内心作为母亲的力量,我才会经常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表达方式会很生硬、很容易伤害人。 前几天看到的一段文字正好与这几天我在思考的问题不谋而合——“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我们童年遭遇的亲子关系会内化到孩子的心里成为内在的关系模式,这一整套内在的关系模式就形成了我们的性格,决定了我们的命运。母婴依恋关系奠定了孩子的生命底色。童年的关系模式,与我们今天的事业,婚恋,亲子关系,有着丝丝入扣的对应。” 写下这些,并不是用来抱怨爸爸妈妈对我的教育存在哪些问题,事实上,我们身边的很多人都曾经抱怨过我们的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可是,如正面管教里说的“从错误中学习”那样,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思考,知道在我们自己的育儿道路上可以有哪些改善。同时,我更希望,能够通过这些学习,接纳不完美的自己,重塑自我,让自己的未来绽放得更加美好! ---------------------------------- 长沙普迪教育,一个相互包容、共同学习的平台和氛围;一种积极轻松的育儿和生活态度。 我们是湖南省首个正面管教团队,愿意和大家一起,享受和孩子成长的过程。 我们是一群80后的妈妈,愿意邀请您和我们一起,带着孩子和家人,共同度过惬意、充满欢笑、温情的周末时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