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金思维圈:透过现象看本质

 紫影随风_ 2017-04-05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表面上看,这能够快速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可能治标不治本。


那么,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怎样才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更好地解决问题呢?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功能强大的思维工具——黄金思维圈

什么是黄金思维圈?


黄金思维圈(why-how-what)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分为三个层面:


why层面,我们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

how层面,我们如何实现我们想要做的事情;

what层面,事情的表象,我们具体做的每一件事。



这个工具看上去很简单,但是用好这个工具却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它能够帮助我们从更深层次去理解问题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从上面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出what、how、why这三个层次是逐渐深入。大多数人思考问题的时候,多从what出发,很少从why的角度思考问题,而黄金思维圈最基本的应用就是从why出发,也就是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文章开头提到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从what的层面找医头痛的方法,而没有去思考我们的问题真的是头疼吗?为什么我们会头疼?前者只能暂时缓解头疼,而后者能够找到头疼的原因,做到对症下药。

从why出发抓住本质


第一部分介绍了什么是黄金思维圈,第二部分将进一步对这个工具做阐释,并学习如何从why出发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而解决问题。


古典老师在超级个体中,提到过这样一个例子。


假如领导吩咐你,要你组织大家明天下午开场会,你会怎么做?做什么?


不同层次的人会有不同的行为。实习秘书仅仅是发一封邮件通知大家,秘书会确认到会、确认场地,助理会提前准备议程、会前资料,经理会引导讨论、做记录并群发,而负责人则会一直追踪,直到问题的解决。


从他们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行动也大不相同。从why入手,就是为了找到做一件事的目的。目的不同,做这件事的方式也会不同。


实习秘书、秘书、助理只是注意到了组织开会这一任务表现出来的what,更多的是考虑怎样让这个会议顺利进行。


而经理和负责人则思考了开这个会议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然后再去针对具体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


从这种角度上来看,优秀的人往往不会被问题展示出的what所迷惑,而是会思考问题背后的本质。


虽然有的时候我们未必能想得那么深刻,但是从why入手,可以改变我们思维方式,让我们有更深的思考和洞察能力。

总结


通过上面的例子,你学会使用这个工具了吗?


做一个总结:

遇到复杂的问题,先问问自己做这件事的目的。(why)

然后,根据问题的本质,再去寻找解决的方法。(how)

最后,再落实到具体的行动。(what)


举个例子,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会有拖延症,每次都要到最后一刻才完成任务。事后,总是特别的内疚,并发誓下次一定不拖到最后,而是提前完成任务。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用黄金思维圈应对拖延症呢?


首先,问自己拖延的理由是什么,比如:


问:为什么你作业又拖延了?

答:因为不想写了。

问:为什么不想写了?

答:因为太难了。

问:为什么你会觉得作业很难?

答:因为有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写起来很费劲。

……


我们可以从中找到拖延的真正原因,而不是情绪化地一再拖延,埋怨自己。这可能更易摆脱拖延,却不至于让其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没有那么容易找到问题的本质,也无法一下子解决问题。但是,黄金思维圈可以让我们不被纷繁复杂的世界所迷惑,而是在其中找到打开前行的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