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豹1A原型和豹1坦克的对比

 q1338 2017-04-05
                     

“Indie Panzer”从1954年开始到1956年结束,德国方提出的方案包括至少3种,因为已经10多年没有研制任何一种坦克,所以德国波舍尔与戴勒本茨最早期联合提出的方案基本上就是二战期间在1944年与黑豹2竞标失利的E系列(可能是20-1号方案)其中包括直接来自于黑豹F焊接炮塔,70毫米/60度的首上装甲,以及扯淡级别的交错负重轮,还有那个更为销魂的88毫米坦克炮.

随着二战的结束,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陆战考验的苏联坦克设计被认为是代表了坦克的发展方向,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其他坦克的设计。而纳粹德国的设计,除了少部分法国依然有吸收外,基本进了博物馆。而战后德国忙于战后重建,也没有太多时间来顾及武器设计

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联邦德国的企业就对研制二战后的德国坦克表现出浓厚兴趣,但是由于德国陆军已经大量装备性能相对先进的M47与M48,所以无法再国内打开市场,在1955年,波舍尔与戴勒本茨公司借助印军大规模换装之际,参与了印度1955年坦克的投标计划“Indie Panzer”,直接翻译即为印度坦克方案.

似乎三哥在关键时候没有被迷倒,清楚地认识到装备这种坦克可能会付出多大的代价,波舍尔与戴勒本茨眼看忽悠不成,于是又提出了第二个方案(可能是20-2),2号方案在E-50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修改,主要将E-50的炮塔更换为苏式的圆滑形炮塔,

此外2号方案将E-50的交错负重轮修改为5个大直径,大厚度的双层负重轮,可以看成是将交错负重轮2个叠为一个,这样保持了一部分交错负重轮的性能,又降低了维修的难度,

此外88炮的炮口制退器似乎改为了类似D-54T/TS和M-62T2式的苏式设计。(这个方案实际上就是游戏内印度豹的原型)

似乎三哥对2号方案并不满意,所以波舍尔与戴勒本茨又拿出了增强防护和火力的3号方案

3号方案的改进程度之大,以致于一般人甚至无法看出3号方案来自于E-50,新型的3号坦克方案将首上修改为类似IS-3的箭簇形装甲,但首上防护似乎依然保持在纸一样的70mm,炮塔更换为类似IS-3的倒锅盖型炮塔,另外为了应付空中火力的威胁,顺便对付步兵,在炮塔顶部还装有双20mm或者双30mm遥控防空炮塔.,但这种设计似乎依然没有修改E-50的传动前置,和其导致的在作战中极容易损坏传动的毛病.此外似乎为了降低研制成本,3号坦克并没有使用二战时期的88毫米L71或者L100火炮,而是修改为了德军广泛使用的90毫米M36坦克炮.

(颇有些惊世骇俗的印度豹II方案)

印度坦克的最后竞标结果,以1956年印度接收4个团的百人队长为结局,英国人以他们的实际表现,而不是空谈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在1955年西方接触T-54坦克之后,T-54对西方构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在1957年,亨舍尔公司再次提出了新的坦克设计方案,也就是后人称作图纸坦克的设计方案 “Paper Panzer”,车重40吨级,成员5人,安装了戴勒本茨的8缸柴油机,最大速度达到50KM/小时,炮塔正面装甲最厚的位置达到130mm,安装一门山寨的90MM火炮,似乎车体并未有大的修改,依然保持70亦或者是90mm装甲,但是因为这种坦克与他的前辈VK3002DB一样,因为太像苏联的T-34/85或者T-44坦克而未被德军所采纳,另外90MM的火炮确实无法有效威胁到T-54/55系列坦克,所以这种坦克从头到尾只停留在图纸阶段…….

面对T-54的威胁,1957年6月,联邦德国和法国军方达成协议,准备合作研制“欧洲坦克,或称标准坦克。双方确定的新指标为30吨级,装105火炮,采用气冷多燃料发动机,扭杆悬挂或液气悬挂装置,在2000米的射程上可以击穿倾斜30度的150毫米厚的钢装甲,在近距离上可防20毫米穿甲弹的攻击,有三防能力能24小时持续作战,等等根据这个发展计划,联邦德国成立了A,B两个设计组,法国由坦克武器技术局任总承包商

联邦德国A设计队由波尔舍公司、容格(Jung)、卢瑟(Luther)和约丹(Jordan)、马克等公司组成。B设计队包括瓦耐克工程局(Ingenieurbuero Warneke)、莱茵钢铁·哈诺玛格(Rheinstahl Hanomag)公司和亨舍尔(Henschel)公司。炮塔和武器系统由莱茵金属(Rheinmetall)公司和维格曼(Wegmann)公司设计。

A设计队于1960年6月完成第一辆样车,同年8月完成第二辆样车;B设计队于1960年5月完成第一辆样车,同年又完成第二辆样车。 (游戏中的豹1原型A意思就是A设计队设计的)

(早期坦克方案模型)

(野外行驶中的豹1原型,恍惚一看颇有T54的风采)

(接受测试的豹1A原型)

(豹1B原型,这个没有在游戏出现)

(豹1A原型)

这些样车已经基本看不到纳粹德国坦克设计的影子,而那种低矮正面迎弹车体正面,圆滑铸造炮塔更有M48,T54的风格。由于强调机动,而且该车动力系统体积略大,所以豹1原型A的防护是很薄弱的。

4辆样车于1961年初在特里尔(Trier)和梅佩恩(Meppen)试验场交付试验,次年4月结束,然后决定集中发展A设计队的样车。此前政府还向A设计队订购了26辆样车,向B设计队订购了6辆样车。这样,第二轮样车的总数量达到32辆。A、B设计队的样车分别安装维格曼公司和莱茵金属公司设计的炮塔。这些样车的主要改进包括装甲防护、悬挂装置、10缸柴油机、新型传动装置、火控设备和L7式105mm火炮,样车试验于1963年初结束。在第二轮样车试验结束之前订购了50辆预生产型坦克,该坦克用光学测距仪代替了样车上安装的试射机枪。联邦德国和法国从1962年开始对研制的坦克进行对比试验,但是在试验之前联邦德国议会国防委员会决定提前生产该国设计的坦克,并将该坦克命名为豹式坦克。

1963年7月,克劳斯-玛菲公司被指定为该坦克的主承包商,并接受政府的1500辆订货。克虏伯·马克公司被指定为生产装甲抢救车、装甲工程车和装甲架桥车的总承包商,同时生产少部分豹1坦克。

1964年秋,联邦德国政府为批量生产该坦克投资15亿马克。

(豹1的简单内构图,动力系统占了很多位置)

德国坦克工业迈出了重建的重要一步,尽管豹1的性能当时在西方不算很先进,不过还算是基本达到了联邦德国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通过研制豹1,西德保留住了独立发展坦克的能力。

(三世同堂的德国坦克系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