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氏被造反:一个简单又能引起对方共鸣的游说技巧!

 好吃好看分子 2017-04-05

智氏被造反:一个简单又能引起对方共鸣的游说技巧!

晋国后期君弱臣强,朝政被智、韩、魏、赵四家把持,其中以智氏最强,智瑶为了代晋自立,又惧怕其他三家围攻,就假借晋出公之命,一一向三家提出割让土地以作晋国称霸军饷之用。企图削弱三家势力。

韩、魏两家惧怕就照做了,赵氏不肯,于是智瑶就以灭了赵氏平分土地为诱饵,号召其他三家围剿赵氏,赵氏逃到晋阳,三家紧追不舍,将晋阳围的苍蝇都飞不出去。

晋阳富庶,能自给自足,且军民团结,如此固若金汤,简直找不到一点进攻的办法。

智瑶虽猖狂,但也是看电视长大的,他想到了白素贞的水漫金山寺,于是依葫芦画瓢,人工引渠将晋水引入晋阳,这下晋阳成灌汤包了,老百姓出入都得用豪华游艇,赵氏虽然坚持,但随着水位线越来越高,再耗下去大家都要淹死在这里了。

得赶紧想办法啊,想什么办法?

孙子兵法云: 知可战与不可战者胜!大意是分析的清楚到底能战还是不能战的人才有胜利的可能。就赵氏目前处境来说:继续耗下去会被淹死,军队被水困住,出城作战也无可能,若直接投降,以智瑶的贪心也难逃一死。所以赵氏只剩一条路可以试:联合韩、魏两家造反智瑶。

关于说服他人,我写过很多文章了,今天说点新的。当然,说服他人的关键点,还是要看说辞能否直捣他要害。

现在赵氏要说服韩、魏两家造反智瑶,一定不能以“可怜者”身份去求韩魏,要找到他们最关切的点。

对于韩魏两家来说,他们攻打赵氏是因为能分到土地,这是唯一的利益点。只有把这个利益点拆了,或者找到更大的利益点,才能说服韩魏两家造反智瑶。

我们都知道智瑶贪婪成性,也许你知道这里有“商机”,但如何组织语言呢?不能就说智瑶很贪得无厌,今日灭赵,明日就有可能灭韩、魏吧。

你是韩魏掌门人,此时赵氏土地唾手可得,你会为了这个 “将来很可能”反水吗?何况反智本身就是一件风险大的事,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

只有正确的游说思路,却无法生动的讲述,听起来太寡淡,没有代入感,无法让对方共鸣。这跟我们看电视一样,有些人的演技让我们泪眼磅礴,有些人的演技令我们清心寡欲。

赵氏要游说智瑶伙伴韩魏一起反智瑶,这是一个策反敌人伙伴的经典案例,东周史上有个基本一致的故事可以参考。

智氏被造反:一个简单又能引起对方共鸣的游说技巧!

有谁还记得烛武说秦穆公的详细情节吗?看过的记不得,等于没看。

晋文公纠集秦穆公攻打郑国,郑国上级领导楚国远水解不了近渴,郑国危在旦夕。八十岁的烛武去游说秦穆公退兵,他的核心思路很简单:秦国与郑国不直接相连,但晋国与郑国相连,灭了郑国只会让晋国变得更强大,于秦国没任何便宜可沾。

理就是这个理,烛武却说的很生动,生动到当即掀翻了秦穆公和晋文公的友谊小船。

我们再次回味总结一下烛武当时游说要点:

1.向穆公陈述此次灭郑,对晋国有好处,对秦国没好处,这是关键;

2.痛诉晋国曾经的“流氓行径”,用事实证明晋国从没把秦国当回事,强调晋国不值得帮(晋惠公曾答应秦穆公若扶他上位,就割地若干给秦国,结果后来食言了,还为此和秦国干起了一架,穆公为这事憋屈了好久);

3.秦穆公扶持晋文公上位后,虽说之前没有应允过穆公什么好处,但也没有主动回馈秦国任何好处,说明晋文公也没把秦国当回事。

烛武:晋国把秦国如此不放在眼里,秦国为啥还要帮他呢?

4.晋文公上位后,不断增兵买马东征西战,整天不是打这个就是揍那个,说明其野心之大,一个高压锅都装不下啊!秦国真的很危险!

秦穆公听了烛武的话,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友谊的小船掀翻了,连招呼都懒得和晋文公打就连夜撤兵了。

烛武的思路,是找到关键厉害点,再辅助其他实际发生的真实情节一起游说,引用晋国曾经对秦国的种种不好,一来可佐证自己的核心观点不是恶意揣测,二来有更强的代入感,引起秦国共鸣。这其实也是偷换概念的一种策略,它极为隐晦的将“晋文公值不值得帮”这个话题,转移到了“晋文公和晋国是不是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上来,而承认“晋国对秦国忘恩负义”,比让秦穆公直接接受“晋国不值得帮”要容易很多。因为晋国确实做了对不起秦国的事呀!

其实这两个概念不能直接划等号,可一旦秦穆公认为晋文公和晋国不是好东西,就会顺理成章的默认“晋文公不值得帮,得赶紧撤兵”一事。

总结一下就是:确定游说的主线思路后,再以曾经具体发生过的事件做辅助游说,因为是曾经发生过,对方又记忆尤深的事,就容易引起他的共鸣,等占领对方心智阶梯后,再偷换概念,把“要他接受你的游说观点”,换成了要他承认以前发生过的那件事确实带来了不良影响,进而改变他的想法。

其实这也是利用了人性的盲目:两件表面差不多但实际不同的两个事项,只要承认了一项,另一项也会被默认。比如在审核一个人今天是不是偷了东西,一旦有人拿出他曾经偷过东西、或他人品差的实际案例来,大多数人就会心里认为这次偷盗一定是他干的。

其实他曾经偷盗和他今天是否偷盗,不能划等号。

现在用烛武的思路,我们依葫芦画瓢,思考赵氏该怎么说服韩魏两国反智瑶。套路一样:

1.说出帮助智瑶攻打赵氏对韩魏两家的坏处,这是核心点;

2.绘声绘色的揭露智瑶对大家干过的恶事,引起韩魏两家共鸣。

3.让韩魏两家承认第2点,认定“智瑶不是好人”,进而得出智瑶不值得联盟的结论。

好,我们现在看看赵氏家臣张孟谈怎么去给韩魏两家洗脑的。

张孟谈见到韩虎,说:我主被围已久,如今危在旦夕,怕一旦城破身死,无法向人吐露心怀,所以特派臣来见将军,有一言相告。将军如肯让臣说完,臣就开口,如若不然,臣愿死在将军面前。”

孟谈语气决绝,拿出“以命来说”的架势(不给说的机会就自杀),获得游说机会。此时韩已追随智瑶,不见得会给他机会,所以张孟谈先发制人,尽量不让韩有拒绝的机会。

韩虎说:“你有话就说吧,如果说得有理,我自会听从。”

张孟谈说:“先前六卿和睦相处,共掌晋国政务,后来范氏、中行氏多行不义,自取灭亡。如今晋国只剩智、韩、魏、赵四卿。智伯无故侵夺赵氏封地,吾主顾念封地是先世所传,不忍心将它们割让给他人,但并未对智伯有什么得罪。智伯依仗其势力强大,纠合韩、魏两家,想将赵氏攻灭,赵氏一亡,这种大祸接着就会落到韩、魏两家头上。”

这是游说主线,开门见山,引起韩家敏感,这步棋也是大家都能想到的。

张孟谈此处为什么要提到范氏、中行氏被灭的事呢?

其实晋国以前有六卿,范氏、中行氏为其中两位,当时因为赵简子(赵襄子爹)杀害了一位和中行氏有亲戚关系的人,于是范氏、中行氏追杀赵氏,韩魏两家为争权,又一起讨伐范氏、中行氏,后来两家就被灭了。

张孟谈说这段往事,一是告诉韩魏两家,你们曾经和赵氏合作搞定了范氏、中行氏呢?咱也算是老客户了;二是委婉告诉他,人在做天在看,曾经恶意追杀赵氏的那两家都没有好结果哟!

智氏被造反:一个简单又能引起对方共鸣的游说技巧!

韩虎听罢不做声,不做声好啊,至少没有明确反对你观点。

张孟谈围绕“智氏灭赵后必灭韩魏”的主线,添加佐料继续游说:“现在韩、魏之所以追随智伯攻赵,只不过是指望日后能与智伯三分赵氏封地,韩、魏从前不是曾经被迫割地给智伯吗,你们世代相传的封地,他都垂涎要夺去,何况别人的土地呢?灭掉赵氏,智氏会变得更加强盛,你们以为凭着今日发兵助战的功劳就可以与智伯争长短较厚薄了吗?即使现在能三分赵氏土地,谁又能保证智伯将来不起反复呢?请将军三思而后行!”

这里是引用智瑶曾经逼迫其他两家割地的事,引起韩虎的共鸣和愤懑,加大他对智瑶的恼恨。

韩虎听到这里,心里有了动摇,没有承诺张孟谈什么,只说要和魏家商议一下。

本来韩魏两家并非非反智瑶不可,只因智瑶曾做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胜券在握时又随口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这有如临门一脚,将韩魏踢到了赵氏阵营。

下篇文章,继续为大家分析后来的故事,告诉大家哪些“小事”和“无意中的话”,是人在得意时最容易犯的错。三家分晋值得细细品味,学习不贪多不求快,我们每次学一点东西,记住了就是得到,会用了就是赚到。

古人云:读史明智。这里所有的文章,都是对历史故事进行深度解析,我们的目的有二:

1.读懂历史,学会从真实的历史事件中悟出人生智慧,提高我们的做事格局;

2.了解各种历史事件,打造我们博古通今的高端形象。

作者微信公众号:dushu02

阅读精彩历史文章

你一定要学会的这种说话套路,否则将被人引入事先设计好的陷阱。

想与他人和解,一定要找到符合条件的第三方先替你去说话。

老司机管仲告诉你:如何让被帮助的人更加感谢我们?

吴国的灭亡:真心帮助我们的人,也不能对他说真话

孔子的智慧:面对他人的奚落和伤害,你一定要学会的阻止套路。

学习管仲:如何高水准回答他人提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