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原纷争

 新用户10734tIE 2021-11-21

越国灭了吴国,不过后来又被楚国灭了。楚国成了超级大国,这预示着长江流域的南方总体是安定和平的。

北方的形势就比较复杂,秦晋齐三大国表面上客气,其实暗流涌动,谈谈打打,还有鲁国,燕国,宋国,郑国等等小国,周围还有游牧民族的部落,情况就比较复杂。这些小国时时地看大国的脸色,夹缝中求生存,日子就比较难过了。

比如,郑国曾经也很蛮横的,连东周王的麦子都敢抢。随着楚国,秦国,齐国,晋国的崛起,慢慢也论为小国。

比如,秦国本来是要偷袭郑国,路过滑国驻扎,被郑国的一个商人知道后,杀牛犒劳秦军,并通报回国。偷袭不成的秦国想着不能两手空空回国啊,出来一趟不容易,然后把滑国给灭了。滑国灭了又牵动晋国的利益,晋国又把秦国打得落花流水。

郑国打蔡国大获全胜,楚国又出手了,把郑国打了。等等。

郑国的子产有人认为是春秋第一的政治家。前536年,子产把整顿后的郑国纲领铸成鼎,让大家遵守,这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个法律条文了。晋国的叔向提出了反对意见:一不符合圣王精神,每一件事都有各自的情况,不能用同一把尺子来裁定,王者才是最高权威。二有损于贵族精神,每个人用一样的刑法,使贵族失去了威仪无法领导平民阶层。三预示国将亡。子产说:你说得很对,但郑国小而贵族多,我也是根据郑国情况而推行这个政策,只能解决当务之急。这是有记载的礼制与法制的第一次对话了。

几十年后,晋国铸刑鼎,之后楚国铸刑鼎,秦国也铸刑鼎。而最先亡国的恰恰是晋国。

晋国实际上是一个缩小版的周朝,晋国公族,从鼎盛走向羸弱,各大家族就膨胀起来了。晋国六大家族中,先把范氏和中行氏灭了,国君忍无可忍,准备向其它四大家族讨伐,修书向齐国鲁国求救。于是四大家族不干了,干脆联合起来打晋国君,晋国君逃向齐国,还没到,死了。尸体运回来,取谥号"晋出公”

四大家族中智氏的掌门人智瑶,为人足智多谋,也比较贪和狠。他看到韩氏比较弱,就跟韩氏说给他一个万户邑,韩氏想我们如果给了,他就骄傲,一定会向其他两家要,那么就有好戏看了,于是给了。智瑶果然又向魏氏要一个邑,魏氏也是这么想也给了,这就是成语“欲擒故纵”的来历。

最后到了赵氏,赵氏坚决不给,智氏就领着韩氏魏氏联合起来打赵氏,并答应打败后三家分赵。

赵氏就逃到了晋阳(今太原),准备在这里决一死战。智瑶发现汾水在晋阳附近,就决定引汾水倒灌晋阳城。正熟睡时,智氏军队大乱,原来三家秘密谈判,把水口对准智氏军队。就这么把智氏灭了,三家平分了智氏家产。最后一合计把苟延残喘的晋国君也给瓜分了。

前413年,周威烈王在位,承认了三家身份,从此中原没有了晋国。这也标志着春秋时期的结束,战国时代的开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