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机器人厨师空降硅谷中餐馆,机器人何时占领地球?

 水乡渔人 2017-04-05


大家都知道硅谷汇聚了众多华裔居民,做中餐的厨师也很多,不过你能想到吗?就在硅谷一家中餐馆里,最近从中国新请来了一位来自中国的机器人厨师,它上岗后的表现怎样呢?绩效考核能达标吗?同事关系处得怎么样?原先的厨师要下岗了吗?


抱着这些问题,美国中文网记者赶到位于旧金山南湾硅谷地区Milpitas市的一家中餐馆,餐馆老板陈世葵特地让这位机器人厨师给记者做了碗海鲜炒码面演示了一番。

这位机器人大厨果然身手了得,用刀如神,不仅动作快下手准,每根面条的长宽厚薄都完全一样,就连厨房里削了十多年面条的老师傅们也甘拜下风,现在老板安排它专职负责做刀削面。

在硅谷经营中餐馆二十多年的陈世葵,向记者回忆道:“我这间中餐馆素来以北方面条作为招牌之一,食客络绎不绝。之前厨房里专门安排了三位师傅负刀削面的师傅,但是一个面团十来斤常年抱在手上,师傅们都说这个工作实在太累,我自己也是做了三十年厨师,也很体谅他们,就想找办法解决。一次,我在杂志上看到河北省一家工厂有卖做刀削面的机器人,所以就托人去打听看看。”

于是,陈世葵就托河北省的亲家开了一个多小时车,专程去这家工厂里考察。没想到,这家工厂里的机器人厨师是五花八门,做出来的食物成品也很令人满意。于是陈世葵当机立断,购买了一台入门级的机器人厨师先试用看看。


用了将近一个月,陈世葵对机器人的表现赞不绝口:“之前负责刀削面的师傅经常抱怨太累,而这位机器人厨师从不喊累,效率还很高。上岗以来员工都觉得好用。机器人削面节省时间,在硅谷这个地方大家都不想为了吃一碗面等得太久,手工削面粗细难以均匀,但机器人削面品质又很好,还很卫生。”


尽管机器人削面省时又省力,但还是需要工人操作配合。在餐馆厨房工作的罗明强就是机器人厨师的搭档之一。

罗师傅原先就是负责制作刀削面的师傅之一,现在机器人来了,他就负责操作机器人,根据客人的订单决定制作面条的数量,并负责配合机器人将煮好的面条捞出来分盘。他向记者表示,并不担心自己被机器人抢了饭碗:“我和这个新同事配合得很好,它削面比人削得好,因为它削出的面条长度宽厚都一样,每一条都一样。我们削一碗要一两分钟,它一分钟可以削两三碗。”


难得采访赶到了饭点,记者就大快朵颐,好好享受了这碗机器人做出来的海鲜炒码面。有图有真相!

记者在还在店内随机采访了多位就餐的食客。当食客们得知自己吃的面条出自一位机器人厨师之手,都大感惊讶。在此罗列几位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

“不错呀,有嚼劲。这是一个趋势吧,将来会越来越普遍。”

“我不认为我喜欢机器人厨师为我做菜,我更喜欢真人为我做菜。硅谷有太多的高科技,我们应该把人类带回硅谷。”

“太棒了,将来厨师可以做很多不同品种的。这是好事啊,科技进步嘛。”


记者有话说:

1997年人机大战震惊世界,电脑深蓝首次战胜当时排名世界第一的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而前段时间的,AlphaGo和它的升级版们让我们再次见证了人工智能的无限潜能:连围棋专业顶尖高手都无法抵挡。


人工智能、AI、深度学习”,不论是在中关村、上地、五道口,还是在旧金山硅谷Sand Hill Road,这些都是时下里最热门的单词。可以说,就在硅谷三十万野生创业者们还在焦头烂额,绞尽脑汁地往这些单词上靠拢,希翼获得风投们的赏识和口袋里的资金时,没想到第一个真正将机器人派上用场的反倒是一家中餐馆。


从前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中国人向来都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烹饪水准而深感自豪。但现在连复杂多变的中餐都能慢慢地交给机器人厨师料理,我们不难想象十年二十年后,我们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机器人将会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以及各个角落,但是,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将在我们人类社会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我们真的有能力有信心把自己和家人托付给机器人管家、机器人伴侣吗?



(转载请注明美国中文网)

微信号:美国中文网
长按指纹扫描关注“ 美国中文网”


点击左下角查看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