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芷(祁白芷、川白芷、杭白芷)、白芍(亳白芍、川白芍、杭白芍)

 朱1971 2017-04-05

承继堂中医中药论坛,更多精彩分享给您。


白芷

白芷又称香白芷,《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草纲目》载入草部芳草类。为中医常用的发表、散风、燥湿、排脓药,且有镇痛功能,主治感冒头痛,头胀鼻渊、赤白带下、肿痛疮疡等症。成方白神散、排脓汤与香苏白芷散等就是以白芷为主药的中药方剂。白芷除药用外,有时亦作香料或调味辅料。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ex Franch.et Sav.cv.Qibaizhi和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ex Franch.etSav.cv.Hangbaizhi的干燥根。

【鉴别】

    1.白芷 国内广大地区生产的白芷为此种,河南禹县、长葛产者称白芷、会白芷;河北安国、定县产者名祁白芷;安徽亳县产者叫亳白芷;在各地多以栽培为主。

根呈圆锥形,长725cm,时有少数侧根,亦上粗下细。上部较粗,外直径约1.52cm,有时稍弯曲,状如胡萝卜。顶端即根头部呈钝四棱形或近圆形,有凹陷的茎痕,具多数环状纹理,根外表黄白色或棕色,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皱纹较密。具支根痕及皮孔样的横向突起,俗称“疙瘩丁”,有时较少,有的排列成四纵列,并有侧根断掉的痕迹。质较硬,较轻,断面粉性小,木质部呈圆形,约占横断面的1/3强。气芳香浓郁,味微苦。

2.杭白芷浙江杭州栽培品通称杭白芷,四川南川自杭州引种栽培者称川白芷,云南昆明栽培者称吴白芷。

    根呈圆锥形,上部有方棱,较白芷更为明显,长1020cm,上部直径达1.52.5cm,向下渐细,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外有横纹环绕,通体有横长的疙瘩丁及纵皱纹,外皮深灰色或灰白色(为浙江地区在加工时用石灰处理所致)。质坚硬而重;断面粉性大,类白色,皮部散布数棕色小点(分泌腔),木质部成类方形,约占横断面1/2强。

    【道地与分布】

   1.祁白芷 我国南方北各地均有栽培,禹白芷主产于河南禹县、长葛,特点是香气虽短但不暴;祁白芷主产于河北安国、定县,香气短而带酸,不及禹白芷为佳。

   2.杭白芷 主产于浙江杭州、余姚、临海等地,川白芷主产于重庆南川、四川的绵阳、达县、内江等地。气清香浓厚而不浊,味辛微苦。杭白芷气清香而不浊,质量最好;川白芷气虽清香,但暴而短,不及杭白芷为佳。此外,在福建、台湾、湖北、湖南等省有栽培。

    各地所产白芷均以根条粗大、体坚实、粉性足、香气浓郁者为佳。

    【地区习用品】

    1.滇白芷 为伞形科植物粗糙牛尾独活Heracleum scabridum Franch.的干燥根。

    《滇南本草》之白芷,即为此种。现云南地区通称为“白芷”,大理称香白芷,丽江叫水白芷。

    根呈长圆锥形,向下逐渐变细为牛尾状,形似牛尾独灰黄色,有纵皱纹,具稀疏的小瘤状隆起的皮孔或须根痕。分布于云南、四川等省。

   2.短毛牛尾独活 为伞形科植物短毛牛尾独活Heracleum moellendORffii Hance的干燥根。在河北小五台山等地亦作白芷入药用。

    小叶较大,长515cm,宽710cm,果被短刺毛,分果被面油管细丝状,比接合面油管窄34倍,接合面油管棒状,全部油管长不超过果体的1/2

   3.川鄂牛尾独活 为伞形科植物川鄂牛尾独活Heracleum hemsleyanum Diels的干燥根。在四川南川地区作土白芷入药用。

    与滇白芷的区别:叶为二回羽状复叶,边花较小,直径78mm,瓣先端深裂;分果背面的油管4条完全发达,近于棒状。

    此外,在陕西个别地区将伞形科植物狭叶牛尾独活Heracleumstenopterum Diels的根也作白芷;云南一些地区将同科属植物水苏叶牛尾独活HeracleumBetonicifolium Wolff的根作香白芷;在云南昆明将同科属植物白亮牛尾独活(白亮独活)Heracleum Candicans Wall.及白云花根Heracleum Rapula Franch.的干燥根亦作白芷入药用。

下图:祁白芷

下图:川白芷

下图:杭白芷


白芍

Baishao

PAEONIAE RADIX ALBA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棕红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酸。
      饮片
    【炮制】白芍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本品呈类圆形的薄片。表面淡棕红色或类白色,平滑。切面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可见稍隆起的筋脉纹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酸。
      炒白芍  取净白芍片,照清炒法(通则0213)炒至微黄色。
    本品形如白芍片,表面微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的可见焦斑。气微香。
     酒白芍  取净白芍片,照酒炙法(通则0213)炒至微黄色。
    本品形如白芍片,表面微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的可见焦斑。微有酒香气。
    【性味与归经】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用法与用量】6~15g。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下图:亳白芍

下图:川白芍

下图:杭白芍

“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王孝涛传承工作室”于立伟先生创建本交流平台,携手众多行业人士,旨在传承国粹,弘扬炮制技艺、传统鉴别经验、丸散膏丹制作等。传承非遗,服务基层,造福行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