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齐国有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身材矮小,生活节俭,不肯搬进豪华住宅,但对人才极为爱惜,什么都舍得付出。 这就是司马迁表示愿“为之执鞭”的晏婴。 晏婴担任齐国大夫时,一次在出使外国回来的路上,看见有一个被绑着双手,由几个人押解着,走在路边。 他见那被押之人神色不凡、气宇轩昂,像是很有修养,就下车好奇地问:“你叫什么名字?是干什么的?” “我叫越石父,是给人家做奴仆的。”那人不卑不亢,语气沉稳地说。 原来他是一个刚刚被买来的奴仆,正往主人家去。 晏婴为这样一个气度不凡的人沦为奴隶而感到惋惜,便向买主说明自己打算赎买越石父。 正好那家主人也觉得这个奴隶不像个做奴仆的,为了避免赔本,卖了也无妨,于是就欣然应允。 晏婴随即命人将驾车的左侧马匹送与那主人,赎出了越石父,就这样越石父与晏婴一同回到了国都。 晏婴已是久别故里,所以格外想念亲人,来到家门口后自己便迫不及待地进了大门,已经完全把越石父忘了。 越石父自从被赎以后,心中一直很感激晏子,觉得自己终于被人赏识,可以一展才华。 可这一路上他见晏子自己先上车,然后才让他上车,到家后连一声招呼也没打,只顾自己先进屋,根本没想到这有个越石父。 他心想:这不是与我再别人家做奴仆一样吗?我还有什么前途? 不久以后,晏婴做了齐国的宰相,国事非常繁忙,来往应酬也特别得多。越石父根本见不到晏婴,晏婴也没有派谁或亲自来过问他的情况。 越石父心中那种怀才不遇、不被重用的心情无法排遣,于是叫人转告晏婴说:“从即日起,我越石父与你晏婴绝交,还是到有人赏识我的地方去吧!” 晏婴听了手下人的报告,回想起当初赎回越石父的情景,然后命手下人告诉越石父:“从前你是奴隶,我把你赎了出来,这有什么不对吗?我们并没有私人交情,或者说还没有深交,你为什么这么匆匆和我断交呢?” 越石父说:“我从前是个奴仆,但是从你赎出了我,我以为遇到了知己,认为你了解我,因此解救了我。可是,我见你上车自己先上,到家也不打招呼,自己就去了,根本没过问我的情况,也没有理睬过我。这难道与我过去的主人有什么两样吗?常言道:‘为人君子不能因为对人有点儿好处就举止轻率。’而你这样待我,很令我伤心,因此我决定离开这里。” 晏婴听到这一番议论后,马上来到越石父跟前,诚恳地道歉说:“从前,我只看到先生的外贸举止,而现在更加了解您的志气和品格,令人佩服!实在是我晏婴失礼。我衷心地向您道歉,还望您能留下来。日后晏婴有什么不对之处,请您多多指教。” 越石父见晏婴诚心实意地接受了意见,深感此人胸怀大度,将来必成大业,又经晏婴一再挽留,越石父便留了下来,不久便成了晏婴治理国事的左膀右臂。 一匹马只是赎出了越石父的身,而谦恭的礼遇才赢得了贤士的心。晏婴一生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朝,甚至乱臣贼子都不敢碰他,这无疑是得益于他那恢宏大度的气量和谦和有礼的作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