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读情缘 ——刘昕洋家长 开学第一天,儿子放学后连书包都来不及放,就急急忙忙地跑到我跟前对我说:“爸爸,这一学期张老师要给我们进行海读的学习。”话音刚落,我的脑海里就立刻冒出了无数多个问号。“别急,别急。”我急忙打断了儿子兴奋的话语,“你能不能给我讲解一下什么是海读吗?”“老师说了,海读就是多读书,读好书”儿子一脸的认真。看着儿子的表情,我还能说什么?“好吧,你可要跟上老师的进度哦!”“嗯”儿子使劲地点着小脑袋。 说实话,我们这一辈在小学的时候是没有什么海读的,一本语文书几乎就是我们的全部,就要被翻来覆去讲整整一个学期。语文课上,老师总是认真地让我们学汉字、组词语、分段落、讲中心思想……美好的语文学习被硬生生地学成了一门课程,枯燥而无味。现在想起来,这样的语文是多么的无趣啊!幸运的是,我还没有被那本语文书所束缚。在学生时代,让我记忆更深刻的反而是那些看过的小说及故事书。我从小在一个远离城市的国防三线企业长大。三线企业和社会是孤立的。但是,对我而言,我却是幸运的,幸运的是那时厂里有一个不大的图书馆,图书馆里那密密麻麻的书籍成了我少年时代最美好的记忆。凭借父亲那张借书证,图书馆的中外名著成了少年时的我最饥渴时的精神食粮,国内外的名著陪伴我读过了美好的学生时光。几十年过去了,现在记忆深刻的还是《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睿智,《简爱》里让人难以忘怀的爱情,《战争与和平》展现的壮丽的战争诗篇。通过不断的阅读,让我在小时候扎下了较好的基础。因此,我一直语文都较好,作文经常在班级作为范文被老师表扬。虽然现在没有从事文字工作,但是爱读书的好习惯一直陪伴着我。儿子简单的“多读书、读好书”确确实实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这不就是语文的任务吗? 儿子生活在了一个多元化接受知识的时代。书,仅仅成了他获取知识的其中一条途径。电视、网络、手机的普及,让他的小脑瓜能不断的汲取知识,但是,这些快餐化的知识真的能丰富他的大脑,真正的能让他掌握写作的技巧吗?从前期的学习看来,显然是不行的。每次写作文简直成了儿子和我痛苦的煎熬。他坐在书桌前,一脸茫然,桌上的作文本依然是空空如也。当爹的我,只能一遍一遍的教他怎么写开头,怎么写得精彩,怎么表现出点睛之笔……慢慢的,作文写作简直成了孩子最畏惧的一项作业了。一到写作文的时候,儿子简直表现的痛苦不堪,畏惧十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的教诲犹在耳边。现在借助老师安排海读的东风,就让儿子在海读的训练中遨游吧。
儿子开始慢慢地开始接触各种文学著作了。比如,当代的儿童文学:《旧旧的时光》《小小孩的春天》《忠犬八公》《我的妈妈是精灵》……以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琵琶行》《岳阳楼记》《前出师表》《滕王阁序》……精彩的故事让孩子快乐雀跃,忧伤的情节也让他悲伤不已。尤其是在看《旧旧的时光》的时候,作者安武林细腻地描写了自己在恶劣环境下,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地创造条件,看好书,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让自己拥有了不一样的、璀璨的少年时光。儿子看着这本书,若有所思,我也趁机引导道:“儿子,你现在拥有这么美好的时光,应不应该向作者学习呢?”儿子一脸认真地看着我说:“我会的。”一本《旧旧的时光》在儿子心田中种下了阅读的种子。当看到《忠犬八公》中八公一日复一日地在火车站门口等着早已去世的教授走出那扇大门的时候,我和儿子都被深深地感动了,眼泪禁不住地淌下来,八公的那种坚守、那份执着让人难以忘怀。至于儿子学习的古文,则让我有点瞠目结舌,这些古文可都是我在高中阶段学习的啊!刚开始学习古文的时候,我对儿子能不能学好这些千古名篇是充满怀疑的,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娃娃,能不能看得懂,能不能学得好呢?首先,朗读就是一个很难逾越的难关,幸运的是,儿子的班主任张老师采用了韩兴娥老师的朗读法,通过这种方法,一篇艰涩难懂的古文在儿子稚嫩的嗓音下读得是抑扬顿挫、优美悦耳。通过不断的朗读,再加上老师和家长的解读,一篇篇古文都进入了孩子的脑海,让他难以忘记。儿子和他的同学一起,都已经深深的融入了海读的学习中,儿子告诉我,在学校的时候,只要有一个人开始背诵《前出师表》或《岳阳楼记》,全班同学都会一起背诵,简直已经成为了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还有一次,学校组织去武侯祠游玩,全班的孩子在《前出师表》的碑文前一起背诵,引得不少的游客驻足观看,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儿子回来把这件事讲给我听,一脸的自豪感。 渐渐的,儿子的语文学习发生了变化,以前读课文,总是读得磕磕绊绊,现在流利了很多。尤其是写作文,以前那一脸的痛苦不见了,换来的是写作文时的神采奕奕。儿子不仅能够把一篇作文写得言之有物,而且充满了童趣,虽然还是显得很稚嫩,但是我相信,假以时日,只要孩子坚持海读训练,就一定能够把作文写作当成一种快乐的事情,就一定能在写作上培养良好的兴趣,就一定能够写好作文。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怎么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儿子的班主任张老师确实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大量的、有针对性的阅读,让孩子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及写作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培养出孩子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的方法确实事半功倍。在我和老师的交流中,我觉得张老师充满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的心中就是要培养出不被应试教育所束缚的、健康发展的、能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人才。能在这样好老师的教育下,能在海读潜移默化的训练中,我们当家长的相信,孩子一定能在语文学习中自由翱翔。 这就是我和儿子与海读的情缘,他将继续陪伴我们一路走下去。 后记: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着孩子一起阅读,那便是最美好的选择,也必将成为最珍贵的记忆!祝福昕洋父子在海读路上越走越远,越飞越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