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绘画作品欣赏(十六) 孙多慈肖像 纸上素描 1936年作 这幅素描是油画作品《孙多慈像》的同一时期的速写稿。该油画曾发表于《中国现代美术全集1》。孙多慈(1911年生,安徽人,又名韵群,已逝)是中大艺术系旁听生,曾多次受教于徐悲鸿。该作品发现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徐悲鸿油画创作的过程,以及徐悲鸿既引入西方写实法来深化对人物神情、动态的塑造,又吸收中国画的笔法技巧,而体现出的画家独特的中西融合的风格趋向。 孙多慈 1936年作 徐悲鸿纪念馆藏 画中的女士坐在一张古朴而造型别致的可以摇动的旧躺椅上,人物姿态优雅自然,刻画细腻,她一手扶住躺椅把手,另一手作半握状放在一翘起的被衣服下摆遮盖的大腿上,头部面向观者。人物神态安祥,朴实中透露出聪慧。背景似画室一角,案上及左侧是西方石膏雕刻模型和插有画卷的中国瓷筒。值得注意的是,整个暗部处理得暗而模糊,对前景的人物起了很好的衬托作用,使画面的主体形象更显明亮清晰。这种巧妙的明暗处理极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可见画家在这方面用心良苦。 张瑨像 布面油画 1928年作 陈散原像 油彩布本 1930年作 康有为像 夹板油画 徐悲鸿油画的精湛技术,在于他继承西欧古典艺术严谨而完美的造型传统,并汲取印象主义对光、色的发现,使之完善地结合。康有为像能突破古典油画以棕色或是素描深浅表现的局限,形与色的完美结合,充分展现文儒而内涵丰富的学者气概,为徐悲鸿油画佳作。 画家之父徐达章先生 布面油画 1928年作 黄震之先生像 布面油画 黄震之先生像 粉画纸本 任伯年像 油画布本 51x39厘米 1927年作 鲁迅 纸本镜框 张静江先生像 布面油画 1926年作 (未完 待续) |
|